每期目錄

論強權爭奪下的烏克蘭危機|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俄羅斯擁有烏克蘭,就是大國;俄羅斯不擁有烏克蘭,就不是大國。而今,美歐新一代領導人既不尊重俄國的大國地位,又不權衡在這個區域內彼此綜合力量對比的強弱,急功近利地盲目冒進,企圖剝奪莫斯科成為霸權的烏克蘭因素,結果招致俄國以牙還牙的絕地反擊。

過去幾個月來,在烏克蘭上演的一齣政治大戲,合法民選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因親俄,且貪瀆無能,造成國家債臺高築,被美國和歐盟運用民眾的憤懣暴亂而把總統逼走,以過渡政府取代民選總統。美國與歐盟要求俄羅斯與烏國過渡政府進行談判,遭到俄國總統普丁嚴詞拒絕。普丁說,西方國家支持的烏克蘭新政府上台「是一場違反憲法的政變,武力奪權」。

從2013年12月以來,在美國和歐盟支持下的烏克蘭反對派和中、西部民眾就不斷走上街頭,在基輔和全國各地成立的「歐洲廣場」紮營露宿,對烏國政府進行抗爭,西方傳媒不僅一面倒地予以支持,若干美國國會議員還前往演講,中央情報局幹員也公開表示支持反對派。最終導致流血衝突、總統落跑。再由親美歐的「過渡政府」取代,並通過一系列壓制俄裔居民的法律。

俄羅斯經歷了蘇聯解體、烏克蘭劇變和克里米亞全民公投,這些事件背後的共同點是:前共產主義、多民族國家經歷轉型後突出的民族問題,過去通常被認為可以透過民主化的投票程序,實現民族「自決」但是烏克蘭劇變和克里米亞變局推翻了這種先驗性幻想,展示出實施投票箱民族「自決」的高難度和複雜性,也顯示票決並不能保證此一原則不受外國強權和地緣政治的干擾,甚至主宰。

克里米亞併俄可能是美俄長期對抗的開端。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會不會步克里米亞後塵?烏克蘭未來情勢將如何發展?烏克蘭中部、西部激進民族份子與東部、南部分裂主義者間的衝突,會不會造成國際強權的對立?東西冷戰是否會再度重現?目前已引起世界各方的高度關切。
烏克蘭問題是美歐一連串錯誤決策的結果

烏克蘭問題可以說是美歐做得「太超過」,引起俄羅斯的不安和強烈不滿。

第一、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瓦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持續東擴,不僅納入波蘭、捷克等前「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家,更入侵科索沃、南奧塞梯甚至中亞。第二、俄羅斯到底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金磚四國之一,又是「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成員國,是一個有實力、敢於衝撞美國利益的大國。第三、美國不先審時度勢,衡量彼此各自可以運用的地區性力量不對稱,且以己之短搏彼之長,以美國之次要利益衝撞俄國之主要利益,美國聯合歐洲制裁俄國,但二者的利益和情況迥異,制裁決策與措施過於輕率,美國制裁,歐洲埋單,不僅無助於解決烏克蘭危機,未來反而會衍生更多麻煩,非但妨礙美國期望美俄合作應對伊朗核武、敘利亞及阿富汗問題,並共同防堵中國大陸的軍事崛起,反而促使俄羅斯與中國大陸靠近,得不償失。

美俄緊張關係升溫,美國一方面發動制裁,另一方面又希望與俄國在核安峰會上繼續合作。美國國會通過預算挹注美俄核安計畫,使美國和俄羅斯過去在合作保障核物質安全和銷毀核物質上相當順利;倘若俄羅斯對美國惡意相向,這確實是令歐巴馬頭痛的大問題。歐巴馬在答覆記者問題時,表示俄國不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美國更擔心的是核子武器在紐約曼哈頓爆炸。

烏克蘭亂局牽動美國和俄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無論烏克蘭、俄羅斯、歐洲或美國都不願見到烏克蘭分裂。但因烏國反對派立場各異,政局動盪短期內可能難以平息,加上經濟不景氣、負債龐大,失去俄國援助肯定會令經濟惡化,甚至分裂,西方及俄國也難置身事外。白宮發言人卡尼呼籲烏國停止暴力和實現民主變革,美國願為維護烏國統一與俄國和歐盟合作。參與斡旋的俄國總統特使盧金警告,在烏國衝突過程中,不允許以任何方式損害俄國公民權益,否則會產生相當嚴重的後果。普丁亦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雙方同意必須維持烏國領土完整,並指一個政治和經濟穩定的烏克蘭符合俄德共同利益。       

位於烏克蘭南端的克里米亞半島,原為欽察(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個小汗國,並為鄂圖曼帝國的附庸。1654年2月19日,烏克蘭與俄羅斯簽署《佩列雅斯拉夫條約》進行合併,根據此約兩國結盟後,烏克蘭享有高度自治權,但並未取得獨立國家地位。由於兩國實力懸殊,因而形成烏、俄關係不平等地位的發展架構,對烏俄關係發展自然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1783年烏克蘭為沙俄所併吞,同年凱塞琳女皇在此地創建黑海艦隊,俄羅斯曾先後與土、法、英、德等國作戰達200年之久,直至1871年始完全控制黑海地區。

1921年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44年史大林以「戰時通敵」為由,將當地韃靼原住民放逐到中亞。1954年2月19日,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而將克里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管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國會於1992年5月通過一項決議,認為前蘇聯最高蘇維埃有關將克里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之決議違憲、不具法律效力,遂引起烏克蘭政府的強烈抗議。旋經兩國磋商討論,俄國終於願意恪遵獨立國協現有邊界的不可侵犯性。嗣因俄羅斯欲與烏克蘭改善關係,不願因克里米亞問題影響雙方關係,故俄羅斯一再表示克里米亞問題屬於烏克蘭內政。

 

克里米亞的俄裔居民主張回歸俄羅斯

根據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人口結構:俄裔人口占58.5%,烏克蘭裔人口占24.4%,韃靼人占12.1%。1994年2月,當地居民選出俄人梅什科夫為首任總統,推行與基輔對抗的政策。烏克蘭政府除加以譴責外,未便強行干涉,致情勢動盪不安。這幾年,且因大批韃靼居民陸續返回故地,使當地的人口結構更形複雜。

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而克里米亞是俄羅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倘俄羅斯在半島地區不存在海軍力量,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位將倒退到200至300年前,是莫斯科絕不放棄對克里米亞控制的主因所在。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亞議會以78比0票一致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並決定提前於3月16日舉行全民公投,此事引起美國和歐盟的強烈抗議。克里米亞地區議會舉行的公投中,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聯邦,同時正式提交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申請。普丁及國會下議院迅速完成草擬將克里米亞併入的草案,並通過表決。3月18日普丁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正式宣布,接受克里米亞地區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申請,並謂此舉完全符合國際法。

美歐等國否定克里米亞人有權公投,指責該公投違反烏克蘭憲法和《聯合國憲章》,又說公投是在「俄羅斯軍事干預帶來的暴力與恐嚇威脅之下」進行的,國際社會不會予以承認。美國和歐盟之後分別宣布制裁措施:

一、白宮下令,對7名接近普丁的高官和親信、4名烏克蘭官員實施資產凍結和簽證禁令,凍結這些個人和機構在美國的資產、也禁止其入境,對象包括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俄國副總理羅戈津、克里米亞總理蕭諾夫和議長康斯坦丁諾夫。但羅戈津說:「美國把我包括在制裁的名單中,我沒海外資產,又不去美國,那些制裁形同虛設」。

二、歐盟把先前沒有點明身分的15個人列為制裁對象,並對21名俄烏官員實施制裁,但未透露身分,而且會把重心放在應為烏克蘭動亂負責的人。

三、美國和歐盟退出在俄國索契舉行的八大工業國家峰會,也把俄國逐出八大工業國集團。美、英、法、德、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七大工業國集團(G7)譴責莫斯科違反了國際法,還表示,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向烏克蘭政府提供巨大的經濟支援。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在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時,呼籲烏國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以免即時違約。他會晤美國財長雅各布.盧時,兩人同意維持烏國經濟金融穩定;澳大利亞則提議將俄國逐出G20。

四、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庫克號因烏克蘭危機進駐黑海,並與羅馬尼亞海軍及美國軍艦泰勒號(USS Taylor)展開聯合軍事演習,顯現美軍能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戰力的基礎,以及美國與盟邦部隊能在正確的時間與地點適當部署。

不過,美國對俄國提出的制裁措施多是隔靴搔癢,又多由歐洲買單,卻遭到普丁的斷然拒絕,並聲稱俄羅斯無法忽視烏克蘭境內俄語居民的要求,並且表示將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加倍奉還」。克里米亞官員則採取以下強而有力的步驟:

一是宣布把克里米亞半島上所有烏克蘭國有資產「國有化」,包括兩家國有能源企業。議會同時宣布烏克蘭法律不再適用;二是開始清除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的軍事勢力,烏克蘭兵只能宣誓效忠克里米亞或離開克里米亞半島;三是宣布採用盧布作為第二官方貨幣,烏克蘭格里夫納繼續沿用直至2016年1月1日,同時成立新的中央銀行,並從俄國獲得一筆超過2.95億歐元的援助;四是從2014年3月30日起,克里米亞將轉用莫斯科時間(GMT+4),較現在時區(GMT+2)快兩小時。

目前克里米亞地區已成為俄羅斯聯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與烏克蘭血脈相連,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到1954年已有三百多年之久,兩個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層面盤根錯節的關係,並未因1991年各自獨立而中止。對烏克蘭而言,其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俄羅斯,俄羅斯目前仍是烏克蘭主要的能源供應國和商品銷售市場。對俄羅斯而言,蘇聯解體,俄羅斯戰略縱深大幅退縮後,烏克蘭的緩衝地位更加明顯。

俄羅斯聯邦履行承諾納入克里米亞,便難免要與其視為非法的烏克蘭臨時政府交涉。克里米亞的水電、天然氣等必需品短期內仍仰賴烏克蘭供給,如何確保「生命線」不因脫離烏克蘭而中斷,保障克里米亞半島居民生活,是既複雜又昂貴的挑戰。但問題不大,因烏克蘭大部分地區若無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將變成死城,損失會更加慘重。

歐巴馬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進退失據

美國和歐盟支持下的烏克蘭反對派和中部、西部民眾不斷動用街頭非法暴亂,趕走民選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並予以解職之舉,其實與克里米亞地區議會通過決議,以全民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申請,以及俄羅斯聯邦的接納作法如出一轍。美歐等國是否根據國家利益自利自肥的主觀標準:一方面否定里米亞人的公投權利;另一方面卻肯定科索沃、南奧塞梯人有權公投,這豈不矛盾?

俄羅斯正在其與烏克蘭東部的邊境集結大批兵力俄國這樣做有可能是威嚇烏克蘭,也有可能準備入侵烏克蘭,歐美表達嚴重關切,憂心普丁想要兼併更多烏克蘭領土。歐巴馬表示要強化對烏克蘭支持的力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表示要制約俄羅斯的兼併勿超出克里米亞範圍以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併入俄國已成定局,美歐眼裡「俄國兼併」不再繼續擴展到烏克蘭其他地區,恐怕就是最好的結果。

烏克蘭危機顯示,普丁在全世界支持者之多遠遠超過西方的預料,很多人並不贊同把俄羅斯描繪成用暴力和謊言肢解鄰國的新蘇聯。西方對俄羅斯的仇恨,反而使俄羅斯找到朋友,除敘利亞和委內瑞拉這些最堅定的支持者外,印度和中國大陸也支持俄羅斯。

烏克蘭中部、西部激進民族分子與東部、南部分裂主義者之間的衝突,不僅造成烏克蘭危機、國際強權的對立,更使得該國動盪不安,人心浮動。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會不會步克里米亞的後塵,要看西方開出什麼條件。如果讓烏克蘭變成「政治軍事永久中立國」,東部和南部親俄地區及全境操俄語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並在各地區高度自治的邦聯基礎上重組新烏克蘭,則普丁可能會願意坐到談判桌前。以目前美國、歐盟在許多國際政治和經濟問題,急需莫斯科合作的情況下,為避免兩敗俱傷,談判和妥協恐怕才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不二法門。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