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印戰略導彈大PK 中國勝出幾籌|齊文志 在 Facebook 上分享!

  9月中旬,印度成功發射國產「烈火-5」型洲際彈道導彈,這是第二次成功試射。印度媒體欣喜若狂,形容它是「中國殺手」,能覆蓋中國全境。據公開資料,「烈火-5」在導航、制導、彈頭和發動機上採用最新技術,這次試射經15分鐘飛行,彈頭落入5000公里外的印度洋南部海域。

  按劃分,射程5000公里不能算作洲際彈道導彈(需8000公里以上),而中國戰略學界稱「烈火-5」有8000公里的實力,印度官方刻意保留,係因不願太過惹眼,引起歐洲與俄羅斯的疑慮,乃至開罪美國,對外宣稱5000公里,正好覆蓋中國,針對性強。

  「烈火-5」採固體燃料、三級助推、車載機動,有分導式多彈頭能力,命中精度據信不差。換言之,印度長劍在手,成為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外,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印度媒體毫不諱言,「烈火-5」成功試射的意義在於提升對中國的核威懾力,是印度成為地區強國的一大信號,並有能力抗衡中國的主導權。

  以上形容或有幾分道理。不過,從中印兩國的戰略(洲際)導彈的實力相比,中國還是勝出幾籌。首先,「烈火-5」從性能諸元上看,或能相比於中國的東風-31A型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早於2009年中國六十年國慶閱兵時公開亮相。東風-31A是九十年代東風-31的升級版,因採新型發動機燃料和彈體復合材料,使其射程擴增為11000公里至13000公里,能完全覆蓋印度全境,而非重點覆蓋。

  「烈火-5」據信有分導式多彈頭能力,換言之,導彈具備誘餌技術,能施放假彈頭,而這種誘餌技術如何執行,很可能僅於初級階段。反觀東風-31A,採彈頭機動變軌技術(彈頭內裝配動力裝置用於變換軌道作為誘餌),以達到突防能力,已經相當成熟。據信,東風-31A的一枚彈頭可載3-5枚小當量多彈頭。分導式多彈頭(MIRV)與早年「多彈頭」概念不同,即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飛行彈道,能調整導彈飛行姿態與軌跡以攻擊目標。

  2009年中國國慶閱兵,大陸央視軍事頻道播出《神劍倚天嘯長空》,公開導彈突防裝置的若干細節。經由電視畫面,可清楚看到在東風-31A操控銀幕上出現「有速誘餌」與「再入誘餌」等字樣。誘餌俗稱假彈頭,所謂有速與再入誘餌,就是導彈在飛行中段(外太空)和再入大氣層時,導彈突防艙能先後施放假彈頭,使敵方真假難分,並消耗敵方反導彈系統的運算能力,以達成突防效果。

  其實這種誘餌技術,美國早於1999年發現該年8月2日中國進行東風-31型洲際彈道導彈飛行試驗時就首次使用假目標。相隔10年,中國才透過電視畫面予以公開。故此,印度和中國在此相關技術上至少存在代差。何況,中國現有射程更遠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披露,2012年7月下旬中國試射東風-41型洲際導彈,亦採分導式多彈頭。印度媒體稱,印度軍方正在研製射程達10000公里的「烈火-6」型洲際彈道導彈,而此射程東風-31A已經達到。

  除此,衡量一個國家的核戰力,海、陸、空「三位一體」是主要標準,即核彈能經由海上(水下)、陸地與空中等多樣化載台進行投射。中印兩國都具備陸、空的核投射能力,在水下投射方面,中國明顯優於印度,而水下戰力因隱蔽性高,恰恰是一個國家核反擊的最後一道防線。

  印度目前有1艘核潛艦阿庫拉級「獵豹」號,從俄羅斯租用,租期10年,水下深潛能力驚人(據信600公尺),但屬於核攻擊潛艦,只能發射巡航導彈而非戰略型彈道導彈。印度真正首艘國造核潛艦是「殲敵者」號,今年8月啟動核反應爐,為試航準備,預計2年後服役。據稱,該潛艦可同時裝配12枚射程達750公里的K-15,以及4枚射程達3500公里的K-4彈道導彈,真正形成戰力,恐怕要等幾年。

  反觀中國094型核潛艦,其裝配的「巨浪-2」潛射型彈道導彈去年海測成功,射程約8000公里,基本覆蓋美國西部沿海地區。美方研判,094核潛艦有3艘,每艘裝載12枚「巨浪-2」,每枚裝配3枚多彈頭,合計有108枚核反擊實力,今後還將有2艘服役,依次類推,中國的水下核反擊能力可達180枚。美方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陸續推出094型升級版-性能更為優越的096型核潛艦。總體而言,不論數量和質量,中國核戰力要比印度強,至少保持10年差距。

(作者係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