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國民黨出檯的最新改革文件都是表面文章、自欺之作,根本的問題在於丟失了自己的歷史傳承,理念動搖、缺乏論述、無法訓練人才與群眾連結,不斷錯失兩岸的主導權。
從民進黨最近表現得荒腔走板,兩岸戰爭風險又升高來看,國民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應有機會持盈保泰,並奪回台北與桃園兩市。但重要的是,國民黨必須具備調動客觀情勢的主觀能動力量,這與內部改革密切相關。然而,9月6日全代會改革文件的四個重點:財務穩健、組織改革、青年參與、兩岸論述,並未抓住重要關鍵。
改革僅以表面文章敷衍
黨產被查封,國民黨動輒藉口沒有黨產難以有所作為,喪失了很多鍛鍊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8月28日,大法官宣布不當黨產條例與不當黨產會合憲,國民黨只得面對現實,採取開源與節流兩路作法。開源在黨公職的分攤金、黨費與募款;節流要「節省中央及地方黨部之人事費用支出、辦公室租金支出」。在此情況下,竟然還大談「公益之具體作為」,大唱「堅持護憲、護法、不護產」的高調,簡直不知所云。
組織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國民黨認為「黨組織的型態也勢必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的基本原因,在於「由於黨務經費短絀、人力日漸精簡」,似乎與錢脫不了關係,根本沒想到抓住人心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組織資產。當然,國民黨向來只相信具有欺騙性的個人魅力,不重視紮實的論述。
雖說「精簡」,仍有中常委35名、中央委員190名、候補95名,陣容比民進黨龐大氣派,顯然國民黨對精簡的定義與外界差距很大。另外,國民黨最為人詬病的是中常委選舉的腐敗,這與選舉方式有極大的關係,「二分之一連記法」就是禍根。如今仍抱著不放,就是挑明了,黨內實力派山頭要把持地盤,要搞藩鎮割據,要握有向黨中央叫板的條件。這種腐朽落伍的選舉方式用在黨內高層選舉,能選出真正的英才嗎?另外,國民黨這次指定中常委必須有2席青年代表,每5名不分區立委必須有1名40歲以下,但明眼人一看即知,只有黨內高層提攜或地方派系支持的年輕人才能取得那些名位。
兩岸路線延伸為「兩國論」
江啟臣上台走向地方派系的格局,更想徹底本土化,馬英九為了追求歷史定位與政治遺產,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妥協的結果反應在〈中國國民黨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前言」明白指出,「在兩岸持續交往對話過程,我們強調必須堅守中華民國立場,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中華民國對應的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陸爭自己的主權,顯然把兩岸定位變成「主權」之爭,其內涵就是「兩國論」明矣。
接續主張「中華民國憲法…提供兩岸往來的法律基礎,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磐石」,似乎視中共為無物;「兩岸官方互動必須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是要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顯然是以片面前提,否定文中提到兩次的「九二共識」。還說:「中國國民黨數十年來堅決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共的一國兩制,因兩者均將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這只有台灣反攻大陸成功的「一國一制」,或兩國論的「兩個中國」,才有可能。
綜合看來,國民黨這次最新版的兩岸路線,本質上是「兩國論」的延伸,呼籲「大陸應放棄對台用武,兩岸應樹立和平解決分歧的典範」,就是想以目前兩岸各自分立的形式為解決方案,就是想固化「兩個中國」。
國民黨因為歷史的傳承,原本在兩岸關係中有優越地位,但李登輝的「兩國論」嚴重破壞歷史傳承。李下台後未加修補,馬英九在強調「各表」的同時,接續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不統」進一步傷害了國民黨的歷史傳承。國民黨走上這條路的唯一假設是唯有徹底「本土化」,才能在選舉勝過民進黨。
其實,國民黨的歷史傳承也重視地方自治,包括了台灣的「本土化」,而且範圍更大,及於全中國,這是民進黨遠遠不及的,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歷史資產。問題出在國民黨不會論述,陷入短期投機倒把,以致自我矛盾,令資產變成了包袱與負債,接連敗得魂飛魄散。
國民黨原本要組團參加海峽論壇,央視節目字幕一句「求和」,國民黨不知左批記者用詞輕慢,右批民進黨窮兵黷武,彰顯自己的優越性,反倒弄得灰頭土臉,這就是沒有黨魂的結果。
國民黨自李登輝開始,精於營商置產,依賴大量的資金買通各界,終因貪腐過甚,激起台灣人民改革之心。黨產非但不能保江山,反而丟江山。國民黨精神黨魂被物化太久,弄不清楚政黨最重要的資產何在,腦子始終還在金錢上打轉。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一等人才能把國民黨的理念化為動人的論述,感召教育群眾,穩固群眾的支持,自然會有錢財捐輸。
找回歷史傳承站上制高點
國民黨中央首先應該找回理念,儘快根據理念發展論述,帶著論述走到群眾中去,再從群眾的反饋修訂論述,如此反覆來回,必然能精煉出上等論述。
兩岸的問題是政治問題,必須透過政治對話逐步解決。國民黨在這方面有民進黨無法取代、中共不可忽視的優越性。
這次美國國務院次卿來訪,重點就是拉台灣入夥印太戰略,並與大陸脫鉤。國民黨只有與美國保持適當距離,站在中華民族前途的立場,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發展獨立自主的兩岸路線,才能攻守自如,才能贏回台灣人民的尊敬。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