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張冠李戴的歷史敘述|廖天任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小說家常把後代的人和事套用在前代的人事上,戲劇家在編寫歷史故事時也常將自己所處時代的習俗寫進劇本裡,而忽略了事實發生時的社會實況。雖然小說、戲劇是可以杜撰的,但時空錯亂的敘述往往會誤導大眾對歷史的認知。

 

 

桃園三結義並非事實

 

  《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 」,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在劉備、關公、張飛所處的東漢末年,還沒有結拜兄弟的習俗。結拜兄弟是宋朝才出現,而且是從黑社會流傳出來的習俗,北宋大盜宋江等人結拜兄弟的行為模式,經由《水滸傳》小說的流傳,而形成風氣。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元朝人,元朝時候已經有了結拜兄弟的習俗,羅貫中為了形容劉、關、張三人感情深厚,就以他元朝時代的習俗去做描述。

 

蔡伯喈被冤枉了

 

1972年華視連續劇「趙五娘 」,敘述東漢末年書生蔡伯喈,在京師做了高官,又入贅牛太傅家做女婿,忘了家鄉的父母和妻子。之後蔡伯喈的故鄉陳留郡遇到嚴重的災荒,其妻趙五娘獨撐家計,在蔡的父母先後在饑餓中死去後,她身背琵琶、一路乞討賣唱,到京師尋覓蔡伯喈;蔡伯喈竟然不認妻子,反以馬蹄踩踏趙五娘。這齣根據元朝雜劇《琵琶記》改編的連續劇,也有背離史實的描述。

「趙五娘」中的蔡伯喈,應該就是東漢靈帝時期,書寫《熹平石經》的才子蔡邕字伯喈。史書記載蔡邕「事親至孝」,沒有做出違背倫常的事情。「趙五娘」描述的男主角是宋朝仁宗年間駙馬陳世美的故事,卻被小說家寫到東漢的蔡伯喈身上了。

其次,《琵琶記》中還有兩項時代錯亂的敘述:一是「進京赴考,蔡邕高中狀元 」,二是「趙五娘寧為節婦而拒絕休書」。科舉考試是隋朝以後的制度,科舉中的狀元、榜眼、探花,也是隋以後才有的名稱;東漢時代的蔡邕當然不可能參加科舉考試、中狀元。

「烈女不事二夫」到明、清兩代才普遍盛行。東漢時代婦女還沒有「節婦」、「貞節烈女」的觀念;宋朝以前的民間婦女和皇族公主,一生結婚好幾次的大有人在。

這兩項時代錯亂的敘述,應該是因為《琵琶記》的作者高明是元朝人,元朝已有科舉制度和貞節觀念,所以他將自己所處時代的習俗寫進劇本裡,而忽略了劇本所描述的古代政治社會實況。

 

海瑞辦案進了包公案

 

《包公案》、《七俠五義》和電影、電視劇「包青天」等戲劇,描述北宋開封府尹包拯判案高明,常能準確判斷是非曲直、摘奸發伏,使得沉冤昭雪、惡人伏法、正義伸張。

其實,包拯一生只辦過三件朝廷大案:(1)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2)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3)審判惡人冷青冒充皇子的詐騙案。至於判決多起民間訴訟案,那是明朝海瑞辦過的案子,卻被小說家寫進《包公案》了。

《包公案》是明朝末年的公案小說,由「錢塘散人」安遇時編集,《七俠五義》是清朝人根據說唱藝術家石玉崑的唱本,改編而成的長篇章回小說,《海公案》則是清朝的公案小說。以包拯和海瑞為題材的小說,都是明、清時代的作品,小說家顯然把後代的事,套用在前代的故事裡。

 

唐名將李靖跑到商朝了

 

《封神榜》是敘述商朝紂王時代的故事,其中的陳塘關總兵李靖自然是殷商末年的人物;而歷史上的李靖,則是隋末唐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替唐朝立了顯赫的戰功;李靖曾經削平南方群雄,在南方擁有很高的聲望,因此在民間神話故事中被傳說為「托塔李天王」,鎮守天宮的南天門。

《封神榜》把唐朝名將寫到商朝去,究其原因,《封神榜》的作者陸西星是明朝人,而明朝時代已經有「托塔天王」李靖的傳說了。

 

紫陽真人變成唐朝神仙

 

《月唐演義》是從唐明皇遊月宮說起,以安史之亂為時代背景的神話故事,可是書中卻出現「紫陽真人 」。

民間傳說的「紫陽真人 」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北宋知名道教學者張伯端,號紫陽,他是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的第一祖。另一個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學者稱他為紫陽先生、紫陽夫子。這二人都是宋朝人,卻被小說家寫成唐朝的神仙。

《月唐演義》有兩種版本,第一種的作者是許嘯天,第二種的作者是大陸西河大鼓演員郝豔霞和王潤生,他們都是民國時候的人,宋朝的聖人早已被神格化,所以他們不自覺地把宋朝以後的神仙寫到唐朝去了。

張冠李戴的歷史敘述由來已久。若要扭轉多數人錯亂的時空觀念,除了加強歷史教育、讓大眾瞭解歷史真相之外,還要呼籲大眾對於小說、戲劇不要完全相信,應該保留幾分懷疑;如有疑問,多請教歷史專家。

 

(作者係資深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