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邱進益:建立「一中架構」使兩岸關係法制化|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邱進益,1936年出生,浙江嵊泗人。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企管學院企管碩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1961年通過外交特考後,歷任駐奧地利代表處副代表(1975-1979)、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1979-1981)、駐瑞典代表處代表(1981-1983)、外交部禮賓司長(1983-1985)、外交部新聞文化司長兼發言人(1985-1987)、駐史瓦濟蘭王國大使(1987-1988)、總統府副秘書長(1988-1993)、國家統一委員會(下稱國統會)研究委員會召集人(1990-1993)、總統府發言人(1990-1993)、國統會執行秘書(1990-1993)、海峽交流基金會(下稱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1993.03-1993.12)、國策顧問(1993-1996)、駐新加坡代表處特任代表(1994-1996)、考試院銓敘部部長(1996-2000)、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委會主委(1996-2000)、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2000-2005)。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主席團主席、中美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1993年4月7日,應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下稱海協會)的邀請,前往北京,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進行辜汪會晤預備性磋商,達成八項共識;4月22日抵達新加坡,為「辜汪會談」做最後準備。「辜汪會談」於同月27至29日舉行,兩會並簽署了四項協議,被譽為「開啟兩岸制度化協商的重要里程碑」。

 

 

問:作為李登輝任內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及發言人、國統會執行秘書,您對李登輝最近一再否認1992年兩岸兩會在香港會談時達成共識,有何看法?

答:分析李先生這個人,要了解他從小受日本教育長大,有很深的日本情結,也習慣站在日本人的立場看問題。

他剛接任總統時,為了讓國民黨大老接受他,曾想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例如,1991年初我把國統綱領的草稿給他過目時,他說要加入「推動兩岸高層領導人互訪」,也於1992年8月1日國統會會議上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表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正是因為有這兩份文件,1992年底香港會談才能達成一定的諒解,也才有隔年的「辜汪會談」。我很訝異李先生會否認這一段史實。

 

 

問:2013年「辜汪會談」屆滿20周年時,您曾把當年與海協會協商及安排「辜汪會談」的過程做了詳實、精闢的回顧,但您最近表示「九二共識」這個名稱可以不必再用,原因何在?

答:1992年兩岸雙方在交涉的過程中,有三個重點,一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基於現實,一中的內涵有不同意見,可用口頭表述;三是事務性談判不涉及一中內涵。

蘇起在2000年把這三個重點簡化稱為「九二共識」,我認為應該用「九二諒解」比較恰當,因為當時雙方有的是understanding,而非所謂的共識(consensus)。大陸最初也並不接受「九二共識」一詞,後來大概是因為連戰2005年訪問大陸,大陸想釋出一些善意,就慢慢地開始採用該詞,但也因台灣方面堅持「一中各表」,淡化了「一中」原則,因而感到憂心,所以才會一再表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也因此,我認為經過20年的磨合,兩岸應把「九二共識」提升到「共享主權,互認治權」的階段。兩岸既然同屬一個中國,當然雙方就應該共享中國的主權;治權方面,大陸說在國家尚未統一前,要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那麼也就應該相互承認對方的治權,因為這是存在了60餘年的現實。

 

 

問:您曾說過馬英九所犯的錯誤,就是沒有恢復國統綱領,請問您認為如果馬先生在第一任就職後就恢復國統綱領,兩岸關係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發展?

答:我相信馬先生若恢復國統綱領,兩岸的政治互信會更強,兩岸關係也會有更多突破。另外,馬先生的盲點在於競選時就提了「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其實「不統」違背了一中憲法,後因有很多人表示異議,他才加了「在我任內不統」的說法,但始終不肯拿掉「不統」。他解釋說,說過的話不能收回去,但他在選前也講了兩岸要簽署和平協議,之後還不是改弦更張了!簡單講,馬先生就是跟著民意走,而不敢引導民意。這也說明台灣選舉決定一切。國民黨在野八年怕了,想先贏再說。

 

 

問:您於1992年5月就提議簽署兩岸互不侵犯協定,2008年又提出兩岸和平合作協議草案,請問您為什麼認為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議? 另外,三通直航、更緊密經濟合作協定均已實現,您認為未來和平協議的重點應該放在哪幾方面?

答: 2008年8月,我在杭州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正式提出〈台灣海峽兩岸和平合作協議〉草案,引起轟動。我在前言中,指明大陸不武,台灣不獨,兩岸終止敵對,相互合作,共同追求未來,即終極統一之意。第一條提出建立軍事互信,第二條提出共同維護中國主權,第三條提出簽定台商投資大陸保障協定,第四條提出台灣允諾大三通,第五條提出雙方談判建立共同市場,第六條建議大陸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聯合國的觀察員,第七條外交休兵。可惜兩岸當局都未積極回應,至今沒有太多進展。

七年後,有關經貿、三通與外交休兵等提議均已實現,但兩岸敵對狀態始終未終止。

馬英九說終止動員戡亂,即意謂終止了敵對狀態,兩會也簽了21項協議,所以兩岸雖無和平協議之名,但有廣義的和平協議之事實,但我個人認為兩岸的敵對狀態尚未終止,兩岸至今缺乏軍事互信。而且,終止敵對狀態,需要雙方同意,也必須正式簽署協議。總之,簽署和平協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過程。

 

 

問:今年5月及8月,您在兩次兩岸關係會議上提出要建構「一個中國架構」,把兩岸的現狀法制化,請問您對此有何具體構想?

答:「九二共識」階段性任務已完成,今後維繫兩岸關係的應該是兩年前大陸方面提出的「一中框架」(台灣稱為「一中架構」)及和平協議。我認為,大陸方面從主張「一中原則」到「一中框架」是進步的提法,「一中原則」只是一個原則,屬於剛性,而無迴旋的餘地;「一中架構」則是有層次的,它是一個可以被填充的架構,就像ECFA是一個兩岸經濟架構協議,之後還要簽署服貿、貨貿、爭端解決機制等多項協定。

我個人以為,兩岸可以先談「一中架構」,再簽和平協議,也可以先簽和平協議,再談「一中架構」。但據我看,「一中架構」應該比較容易談。「一中架構」最重要的是要定義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一個中國」。另外,大陸多次說要加強台灣的國際空間,滿足台灣民眾的期待,那就應該提出一些具體內容,讓台灣民眾知道什麼是「合情合理的安排」。

我最近正在撰擬一份「一中架構協議」說帖,其中有四個部分,一是關於一中原則;二是關於雙方治權相互承認;三是關於和平協議,這又有兩個步驟:(1)兩岸立即成立「兩岸和平協議促進委員會」,積極規劃在三年內簽署和平協議,該協議需經兩岸立法機構同意,台灣方面亦需經公投通過,(2)互設政府代表機構;四是關於台灣國際空間,具體建議有二:(1)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申請成為聯合國的觀察員,(2)大陸協助台灣積極參與RCEP及亞投行。

我希望這個說帖能被兩岸當局接受,在最快的時間內簽署「一中架構協議」,讓兩岸關係可以法制化。接著就可以成立「兩岸和平協議促進委員會」,積極規劃在三年內簽署和平協議。我相信這樣才能打破僵局,讓兩岸關係繼續往前走,最終解決台海問題。

 

 

問:您在演講中多次談到大陸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也說兩岸關係是台灣生存的重中之重,您認為台灣能如何具體地與一帶一路、亞投行密切結合?

答:我個人十分推崇習近平總書記的抱負及魄力,為了復興中華民族,他提出一帶一路、絲路基金、亞投行的構想及作法。世界政治的演變基本上是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的爭霸,從經驗中可以得知,通常是海權國家勝出。如今中國以一帶一路的戰略,走向海洋,連結歐亞,勢將成為世界政治的核心。

我希望大陸方面能伸出雙手,歡迎台灣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的行列,釋放更多資源拉拔台灣,而台灣也有很多可以貢獻之處。例如,台灣從前有榮民工程處去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國做了很多工程,現在都沒落了。大陸目前到各國蓋高鐵,台灣工程業者如能與一帶一路結合,就有工程可做了。另外,台灣的銀行爛頭寸很多,如果透過亞投行的機制貸款給其他成員國,不但台灣的銀行有活路,一帶一路的外地工程也可採購台灣的產品。

台灣經濟長期以來靠美國、日本,現在美、日自己問題一大堆,台灣也因此出口不振,GDP降到2%以下,但仍為討好老美,想在區域經濟整合方面加入TPP,而非東盟國家與大陸支持的RCEP,這必然會讓台灣更加邊緣化。

我們不該忘了,台灣處於亞洲,基於地緣政治考量,我們跟大陸的關係當然應該比較密切,而且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西方霸權統治世界的年代終於要結束了。

另外,中國必須有海權、海洋資源,而真正面對太平洋的中國領土只有台灣,所以從地緣戰略考量,台灣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兩岸統一,中國夢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復興。

 

 

問:您在今年6月與幾位外交界重量級前輩公開出來支持洪秀柱,請問您是基於哪些理由支持她?

答:我支持洪秀柱,主要是對蔡英文的主張不放心。特別是她今年4月去美國所說的話,讓我戒慎恐懼,理由有三。一是她根本未定義何為兩岸現狀,也沒提如何維護現狀。二是她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利益。三是她在南海的主張以1987年海洋公約為基準,這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讓人擔心她上台後我國的疆域不保。

我認為,國民黨繼續執政可以維持台海和平與發展,民進黨則做不到,甚至可能會地動山搖。這是我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理由,但黨內男性個個畏戰,只有洪秀柱出來,我當然要支持她。另外,洪提出的兩岸主張也深得我心,有人不了解「一中同表」內涵,我也同意政見要尋求最大公約數,避免以詞害意。她如今已回歸到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基本論述,國民黨中央應該給予最大支持。

 

 

問:洪秀柱選情低迷,您對她目前的選戰策略有何建議?

答:我認為2016選戰結果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是台灣內部因素,取決於國民黨支持洪的力度。2016是台灣的關鍵一戰,如國民黨輸了,台灣有可能就真的走向台獨,朱立倫主席應該好好支持洪,洪本人也應努力提出好的政策,並找一個在省籍、年齡、專長上與她能夠互補的人選作副手,這個人也需要有地方淵源。第二是外在的,我希望外國不要介入過深。第三是大陸方面,我認為他們應權衡形勢,釋放更多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措施。

 

 

問:您一直強調泛藍要團結,也建議國民黨主動與親民黨、新黨主席溝通,甚至讓出幾席立委席次,在宋楚瑜宣布參選後,您認為泛藍還有整合的機會嗎?

答:在今年初寫了一篇主張組大聯合政府的文章,後來也寫了一封信給朱立倫主席,強調泛藍一定要整合,才能打贏2016選戰。我當時建議國親兩黨簽署合作協議,如國民黨確定沒人出來選總統,就讓宋楚瑜選,但行政院長要由國民黨人士出任,兩黨要堅守「九二共識」,共同組織競選團隊,國民黨禮讓親民黨若干立委席次。

我認為政治領袖要懂得權力分享,它是一種藝術,只有願意與人分享權力,才能成就大事。現在宋楚瑜宣布參選了,泛藍整合已不太可能,國民黨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問: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您提出兩岸專家應共同編修抗戰史,但台灣方面始終質疑中共在抗戰的貢獻,您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化解彼此的嫌隙?

答:抗戰的確存在兩個戰場,但歷史要靠證據說話。22次會戰均有史料為證,大陸應該提出敵後戰場的史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凸顯,抗戰是中華民族的大事,中國人在抗戰中所做的犧牲,改變了中國的前途,例如因抗戰勝利,不平等條約廢除了,台灣光復了,中國也得以參與國際政治遊戲規則的制定,這些都是抗戰勝利的意義。我們要趕快把這一段歷史寫清楚,以免下一代人不知道。

大陸方面也應該理解,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為中國的代表權苦苦堅持到1971年,大陸不能一進入聯合國,就不顧台灣2300萬人的權益。這也是我為什麼主張台灣應該作為聯合國觀察員的原因。

   我曾參與南京大學有關「中華民國專題史」撰寫的過程。該專題史共有18卷,由兩岸70餘位歷史學者共同撰寫,其中包括國民政府1949年遷台後的種種,書中用語也都盡量採中性名詞,這對兩岸撰寫現代史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我期待未來還能夠更平實地敘述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發展,讓歷史作為化解國共內戰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