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國際化」能提升台大排名?|李成蔭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面對台大排名下滑、人才競爭力衰退等危機,準校長管中閔的解方是「國際化」,讓台大先和國際名校合作,推動更多交換學生或國外雙聯學制,也會提供弱勢學生出國機會。他強調他鎖定的不是排名,而是台大必須從目前的層級再提升,改善制度上的缺點,以「成為國際間認可的學校」。

過去幾年,台大國際排名持續下探,甚至被馬來西亞大學超越,令教育界感嘆不已。這次管中閔提出「國際化」策略,再度引發輿論熱議。許多大學校長及教授紛紛抱怨,政府補助學校經費不足,學生連各項「國際盃」比賽都沒錢參與,排名當然會愈來愈差。

大學國際排名有許多公司在做,評分標準不盡相同,但通常涉及學校所在地的文化、語言及國際影響力。而國際影響力會影響學生就讀的意願,語言及文化則影響大學的學術產出在國際上被引用的數量。

以文化相似度高及區域競爭度來講,台大最常被比較的是北京大學,而台大與北大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了相當不同的發展。

以前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政治民主、經濟開放,讓台灣成為當時大中華經濟及文化的中心,大量的港澳、東南亞等地華僑來台灣就讀大學,甚至許多歐美漢學研究人員也都到台灣學中文、做研究。這種情況使台大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大為提升,眾多優秀的學者願意到台大任教及做研究,政府也投入大量資金在高等教育上。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上升、生活條件改善、國際地位提高,港澳、東南亞等地華僑開始轉往大陸各地大學就讀,歐美人士也轉往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大學做漢學研究。尤其,許多大陸學校進行大量的國際產學合作,舉凡企業贊助、國際分校、雙聯學位等,不僅挹注了大量資金,也因此產生極大的宣傳效果,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此外,大陸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資是倍數的成長,這也不是台灣任何大學可以相比的。

在台灣漸趨邊緣化的情況下,要如何使台大「國際化」,不是簡單的事。必須認清,台大應與鄰近區域的名校做出不同的定位、特色展現,讓台大國際排名提升,同時也保有台大獨有的內涵。

 

(作者係台大研究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