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國務院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上個世紀80年代,魯平在國務院港澳辦任職,先後擔任秘書長、副主任等職務。1990年至1997年,他擔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此外,他還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委、秘書長等職務。以下是魯平在1997年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將之寫出,只為紀念這位為香港回歸嘔心瀝血的老人。
魯平與彭定康鬥智鬥勇
先回到1996年,經過秘密開刀手術,罹患癌症的魯平又回到公眾面前。而從1984年中英簽訂聯合聲明,確定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開始,已經整整過了一個生肖年輪。魯平也從談判伊始的港澳辦綜合組秘書長,變成負責全權協調香港回歸祖國事務的秘書長。
末代港督彭定康1992年履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拋出單方面的政改方案,讓原本的政改「直通車」方案胎死腹中,被魯平怒斥為「千古罪人」。
所謂「直通車」方案指當時中英雙方為保證平穩過渡,特許港英政府最後一屆立法局,只要其組成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稱基本法)規定,其議員擁護基本法、願意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經過確認,都可以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議員。而彭定康的政改改變了立法局議員的選舉方式,使得議員們不能再坐「直通車」,中方必須在前後政治體制不同的情況下,考慮香港特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魯平說了三次「如果你要堅持下去,我們奉陪到底。你不銜接,我們就另起爐灶,還是要做到平穩過渡。」這是魯平第一次與彭定康的正式會晤,也是最後一次會晤。在不歡而散之後,魯平立刻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彭定康一上任,就大幅改變英國對香港的政策。我們發表聲明表示這個方案違反基本法。彭定康於1992年10月7日做了上任後的第一次施政報告,公布了他的政改方案。然後才於10月22日到北京訪問。他想以既成的事實來要脅中方,要中方以他的方案為基礎。中央決定由我和他談。一上來我就跟他說,你這個方案整個破壞順利交接、平穩過渡,這個絕對不行。」這是魯平的獨家口述史。
後人很難思忖魯平在談判最緊張關頭的心理活動,不過,顯然他早就做好了談判破裂的準備。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決定寫道:港英最後一屆立法局、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區議會於1997年6月30日終止。英國政府單方面決定的有關港英最後一屆立法局、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區議會的選舉安排,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魯平當時說得更直接。眼看就要舉行回歸儀式,1997年1月30日籌委會舉行了第八次秘書長工作會議。魯平在開場白中說,港英最後一屆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和區議會,是在中英兩國政府針對香港1994、1995年選舉方式談判破裂的情況下,依據港英政府單方面的選舉安排產生的。
魯平後來在書裡談到:「如果不是彭定康的話,香港過渡的情況更平穩。影響香港的不止是政治體制,還有整個香港人的信心和經濟。」面對對手彭定康,魯平想到的B方案是後來人們熟知的設立特區臨時性區域組織。他在北京舉行的那次會議上說,在港英最後一屆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和區議會,隨英國對香港管治的結束而終止,特區第一屆區域組織難以於1997年7月1日及時產生的情況下,特區成立時可採取比較靈活的辦法,設立臨時性區域組織,即臨時市政局和臨時區域市政局、臨時區議會。
籌備委員會成果豐碩
魯平的直屬領導、國務院副總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錢其琛,顯然對魯平臨危不亂的談判藝術很滿意。根據公開的資料,錢在會議的閉幕詞中說,一年來,籌備委員會按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就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做了六件大事:
一、組建了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的推選委員會;
二、選舉產生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三、選舉成立了由60名議員組成的臨時立法會;
四、進行系統研究並提出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變的處理意見;
五、研究與香港政權交接、和平穩過渡有關的一系列重大經濟問題,如1997/1998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編制、金融的穩定、政府資產的交接、大型基建等等,並提出建議;
六、推動成立「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籌備慶祝回歸的各項民間活動。
除了談判桌前不為人知的鬥智鬥勇,魯平的達觀,在港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民主參政實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伊始提到的那次會議前,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400委員會已經產生,行政長官的參選人也按照規定選出。
行政首長選舉公平公開
在1996年11月15日的那場推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魯平說明了提名候選人的程序細節。當時採取的是雙套封提名設計,提名表首先放入專用內封,專用內封上面沒有任何標誌說明提名者是何人。然後專用內封放入專用外封。專用外封封好以後必須寫上委員姓名、證號及個人簽名,表示有效。
魯平介紹說,委員投票以後,工作人員開箱取出專用封進行清點,核對簽名後撕下外封,將內封投入另一個密封票箱。最後開箱拿出每一個內封,當場唱票,公布結果。針對有輿論質疑,提名投票雖以無記名方式進行,但選票和信封由工作人員派發,選票上可以有記號,照樣可以知道誰提名誰。在投票之前,魯平出人意料地宣布一項小小的改進措施,請各位委員自己前往主席台領取選票,而不由工作人員派發,以確保每一個程序的公平、公開、公正。
此後舉行了候選人向推委會委員自我介紹並提出施政主張,受到香港市民的關注。魯平當時說,這是第一任行政長官產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助於增進委員們對候選人的瞭解,但他也強調,答問大會「不是搞電視辯論,而是讓候選人發表政綱」。
魯平顯然考慮到了香港人對民主選舉的參與度,他事後說,那幾天的會議包括答問會議,都安排了現場直播,廣大港人可以透過電視螢幕,和推委會委員一起來觀察、瞭解及推選他們未來的「當家人」。他強調這種讓候選人直接爭取廣大港人信任和支持的作法,是對行政長官「欽點」之說的又一個駁斥。
1997年7月1日,看到英國國旗下來,五星紅旗上去,70歲的魯平留下了熱淚。他終於完成了畢生的願望,全程參與制定政策、談判、籌備、確定基本法,這讓辛勞一生的他感受到一絲寬慰。
(作者係香港《大公報》首席外交記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