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為台灣歷史作春秋,匡正義|湯元智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當今台灣思想理論界詩書毀棄、禮樂崩壞,分裂獨立思潮層出不窮,局面嚴峻,比起孟子出道時面對的「楊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則歸墨」,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滾滾逆流洪濤,吾人必須力挽狂瀾,平靖寰宇。

  

 

    孟子嘗言:「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雜亂無緒的各國歷史記錄,經過孔老夫子的整理重編,並對歷史事件與人物做出評點,為「春秋」注入新生命新精神,入列中國固有文化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五經高位,也為日後的史家立下標準。「微言大義」者,以臧否人物,強調正義原則,是為中國古代史學的最大特色與精髓所在,古今世界絕無僅有。

東漢章帝時,聚全國鴻儒於白虎觀討論經學,「講議古今異同」,彌合古今文經學分歧。會議得出結論,由班固執筆記錄成書,曰「白虎觀通義」,結束了紛擾漢儒思想界200年的古今經學之爭,經書的解讀從此有了正確統一的義理根據。

今日台灣,思想混亂至極之狀,在在催促吾輩有志之士,提起如椽巨筆,做出一部台灣歷史春秋,使那些亂臣賊子望而生俱。

為從台獨分子手中奪回台灣問題的話語權,吾輩有志之士更須構建一套完整,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公正史觀,以立研究台灣歷史之準繩。有此一部當代「白虎通義」,可以匡正解義整部台灣歷史矣!

重擔如是,那些良知未泯,苟活於台灣的士子們,長久面對「聖人伏匿,愚者擅權」,處境日蹙,怕是巨廈將傾,獨木難撐,難以寄望他們獨力撥亂反正,扭轉乾坤。

 

 

兩年前方才結束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大陸一個大規模多學科的遠古歷史研究專案,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問題,前後歷時十餘年,成果豐碩。其附帶而來的更大成就,在於徹底改變了中國考古和上古史學界的落後面貌。十年間,中國大陸的考古學取得了跨越數代的飛躍進步,不僅不斷引進各種先進科技研究手段和方法,至今已能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同儕並駕齊驅,也培養出大批各門各類的專業人才,學科多而種類齊全,成龍配套。各地研究隊伍不僅專業素質高,而且年輕化,在世界範圍內,極為罕見。假以時日,中國大陸考古學界必將大有所為,睥睨群雄。

大陸的考古和古史研究既已積累出如此豐厚的條件與經驗,何不將部分資源轉移至古代台灣的探索研究。如此,必能大有裨益於探研台灣原住民,為他們驗明正身,徹底終結建立在荒謬假說之上的「台灣民族論」和「台獨史觀」,為建構正確的台灣史觀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應該對「南島學說」提出挑戰,根據新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一幅新的東亞大陸人類遷徙的路線圖,以及各種語言與民族之間的關係譜。

 

 

堂堂中華,廣土巨族(復旦文揚),5000年燦爛文明,14億英雄兒女,歷經險難,終能復興。今日國人切莫忘記,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息息相關,統一之功未竟,何談成就復興大業?當下台灣問題危如累卵,已到了時不我予的地步,必須儘早解決,絕不能繼續蹉跎歲月,聽之任之,再由他們猖獗肆虐下去。

武王舉義師伐暴紂,拯救斯民於倒懸,三千虎賁勇士,誓為破陣前鋒。今天大陸絕不乏願為當代虎賁之士者,勇渡海峽,征討台獨逆賊。惟解決台灣問題是一個龐大且又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思想鬥爭是首要先行之務。我輩讀書人雖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能效力於思想戰線,罄南山竹以窮書台獨其罪,將台灣問題研究通達透澈,倚為興仁義舉王師之所本,俾使後人後世堪以此役,與3,000年前武王弔民伐罪的「王道」「義戰」相比,並能據以擘劃未來治台百年大計。此之謂我們責無旁貸,無可推卸的時代使命。

放翁一生風流倜儻,豪情壯志。晚年彌留之際寫下「示兒」一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甚是悲涼。他逝世後60多年,南宋江山社稷亦遭不測,亡於蒙古鐵騎。此後又是90年,時值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派軍北伐,攻克大都,蒙元奔亡漠北,大明王師不僅北定中原,並且還收復了北宋幾位皇帝念茲在茲,迄其時淪喪了已400年的燕雲16州。華夏大地,重歸漢家,天下一統。海峽兩岸分隔至今已有68載,我們衷心期盼中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重復漢官威儀」於台灣島上,切勿重演放翁淒涼離世,抱恨而終的悲劇。

那些為當代中國曠世成就感到無比自豪的大陸知識界仁人志士們,值此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豈可諉責旁人,當傾一己所學,立志於剿滅台獨,獻身統一的最後一役,當仁不讓,為民前鋒,完成「繼絕學,開太平」的時代使命,庶幾無愧於先聖先賢。

 

(作者係民間歷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