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專家解讀習近平談話|編輯部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連戰率領的台灣各界人士訪問團時,所發表的《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談話,在海峽兩岸引起廣泛迴響及討論。

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1日接受《新華社》專訪,對習近平談話權威解讀為四要點。

張志軍認為,要點一是,體現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的誠意和決心。張志軍說,習指出,五年來的實踐已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不管時局怎麼變化,兩岸民眾都要共同維護台海形勢穩定,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成果,使和平發展成為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張志軍說,「為此,我們真誠歡迎包括泛綠民眾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來。」

要點二是,強調鞏固和深化共同政治基礎,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張志軍說,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還不時受到各種干擾。所以習指出,「兩岸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張志軍說,習還把政治基礎比喻為「兩岸關係之錨」,只要政治基礎穩固,兩岸關係就能不斷開拓光明前景。

要點三是,強調要有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勇氣和歷史責任感。張志軍說,政治問題已經繞不開、迴避不了,需要兩岸雙方以更大勇氣和信心,奮力開拓兩岸關係前進的道路。張志軍說,習表示,兩岸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框架內通過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來。這與習去年10月提出的「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一脈相承,體現出政治家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的勇氣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要點四是,闡述中國夢與台灣同胞夢的聯繫,呼籲兩岸同胞一道共圓中國夢。張志軍說,支持兩岸開展協商談判,深化交流合作,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和勢頭,就是在支持實現中國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20日接受《中新社》訪問時,用「立意高、感情真、誠意足、主張實」12個字來解讀習談話。他說,通篇談話是站在兩岸中國人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角度來談,此為「立意高」。至於「感情真」,習言語平實感人,字裡行間表達出對台灣老百姓情感的理解,體現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深厚感情。解釋「誠意足」時,嚴安林指出,習談話不僅充滿感情,同時非常有原則立場,例如強調深化維護「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並指出這個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第四方面是「主張實」。習指出「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我們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合情合理安排」,這主張平實而有誠意。

歡迎泛綠參與和平發展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19日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習講話很有格局,是站在兩岸共同的立場上論述的。劉國深認為,習指出兩岸都要向前看,「中國有好的時機,應該要順勢而為,避免內耗,內亂會使我們的民族受到傷害。」劉國深進一步指出,習講話是「以民為本」,「他甚至對台灣部分綠營人士有更多包容,認為不論其過去主張為何,只要大家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可以。這氣度很大,總的就是要讓所有的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個落腳點非常精彩。」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先才19日在《美麗島電子報》為文指出,習講話有四點值得注意。一是對民進黨展現善意與誠意。二是提出今後與民進黨人士交流,不要盯著其過去不放,而是要著眼於兩岸和平發展之大事。三是體現願意與民進黨人士交流的期待。四是強調與民進黨人士互動不以意識形態劃線。陳先才也指出,民進黨應好好把握,做出積極調整。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24日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習談話所提四個觀點「都是先講理,再講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辛旗說,從第一點開始,先講共同的民族情感。第二點回顧了歷史,提到台灣被外族侵佔,台灣同胞用鮮血、抗爭甚至是生命來證明自己是中華民族。第三點講到兩岸推動和平發展,按照目前這種形勢,共同發展對兩岸都有利,尤其是人民。第四點講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這個夢不僅是大陸的,也是台灣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辛旗說,習近平用了「歷史遭遇」這個詞,也講到「感同身受」,歷史雖無法選擇,但是現在可以把握,其中蘊含著大陸方面的政策會充分考慮台灣民眾的特殊歷史情況。

台媒:習氏風格剛柔並濟

《聯合晚報》18日特稿說,習式風格的兩岸主張最鮮明的一條綱領,就是「兩岸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把兩岸拉到一條路上,都要為「中國夢」奉獻與努力,藉此擎起一個高巍的目標,得以泯除或減弱現在彼此之間的政治分歧。《中國時報》19日文章分析說,「習氏風格」身段靈活,剛柔並濟;習氏語言讓人感覺真誠,且易懂。《旺報》19日多篇文章指出,習對於兩岸關係是動之以情,以感情照顧了台灣各界的觀點。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19日對《中新社》記者說,習談話是對台灣「感性的呼喚、理性的招手」,由此可解構出中共未來對台政策的走向。他認為,習近平對台灣不同政黨提出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國民黨執政當局,習要求「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但又補充「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對於綠營人士,則較以往更為寬鬆。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19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兩岸是命運共同體,應在反對分離、接受分治的狀態下推動統合,因為統合是走上統一的必經階段,統合階段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他也指出,兩岸從1949年以後各自找出一條復興中華民族的道路,兩岸應該截長補短,共築中國夢,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的事,也是台灣人的一種參與、驕傲、責任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