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2015中非合作論壇對台灣的啟示|賴奕佑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5年12月4日至5日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大陸宣布,未來三年將在對非洲援助和經濟合作上提供600億美元的資金。台灣民眾多半認為這件事只是眾多國際新聞的花絮,較有深度的報導也只認為中國大陸對非洲國家的影響力是建立在鉅額的援助之上,或者認為這是中、美、日的競爭日趨激烈,將雙方的競爭延伸到非洲大陸的一環。但事實上,這個新聞有著台灣民眾更需要關注的焦點。

 

推廣不同的發展模式

 

就中國大陸而言,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不只是經濟上的合作,還包含更多戰略上的考量。當西方國家關注自由和人權時,大陸認為應該最優先考慮的是,提高生活標準和國家的獨立自主。以大陸媒體自己的評析,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不僅在非洲購買資源,還在銷售一種發展模式。

因此,當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在2015年中國所提供的600億美元,認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是靠鉅額的資金時,卻不知,10年前中國大陸在非洲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就已經超越了歐美國家。以2006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為例,中國對非洲國家所提供的經濟援助並沒有超過歐洲和美國,但在非洲國家所獲得的正面效應卻遠大於歐美國家。

以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來看,其原因是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而歐美國家的援助則以某些政治條件為前提。以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更深刻的因素在於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多視權力為利益的一種,而中國傳統文化則認為,權力與利益是相互支撐的關係。對於權力與利益的界定不同,正展現在雙方對於國際事務的界定。

 

建立命運共同體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大陸1978年改革開放,經濟開始快速成長,而經濟實力成為中國崛起的重要資本。2002年中國政府強調國防與經濟平衡發展,使其國防實力迅速提升。2012年後新一代領導人開始走向大國外交,走向奮發有為的外交政策。

中國的崛起勢必改變21世紀的國際秩序,但能否紓解當下的國際問題,則不單取決於中國選擇哪一條道路,而是中國的選擇能不能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從2015年中國與美國重申將繼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與英國決定構建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與非洲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可見中國為了面對外部環境的惡化,為了爭取更好的國際支持,已不只是擴大經濟共同體的發展,而是更深入地將經濟共同體升格為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就是實現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手段。

21世紀中國的崛起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有人把焦點放在中國是否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霸主,有人則議論中美爭霸是否會形成新一輪的冷戰格局。歸根究底,西方國家都認定中國會走美國爭霸的道路,這使得任何討論中美關係時總免不了有合作與衝突的拉扯,更可以形容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死結。

其實,探討中國如何取代美國,不如探討中國的崛起是否會改變原有的國際秩序結構,更有意義。前者只是討論換誰當老大,國際秩序還是一樣紛亂,而後者則是探討紛亂的國際問題是否有可能獲得紓解。當日本依然堅信軍事同盟是其安全最重要的堡壘,中國則已經提出以建設命運共同體作為解決紛爭的藍圖。

 

軍事同盟vs.命運共同體

 

台灣媒體在報導國際格局與區域局勢時,擅長解析西方國家的結盟政策及西方結盟體系如何封鎖假想敵人,卻很少有興趣探討為何在西方國家熱衷於拉幫結派的過程中,大陸始終採行不結盟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台灣媒體也習於套用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分析時事,並在引用西方媒體的資訊時,常常有意無意地將中國大陸的外交活動,簡化為拉幫結派的動作。

在這種邏輯下,2015年的國際局勢,在台灣民眾的眼裡,就浮現出一邊以美、日為首的體系,以及一邊以中、俄為首的體系,而兩個集團正在進行對抗的印象。這使得台灣民眾在面對國際事務上,常常先入為主地認為兩岸關係處於敵對狀態,台灣需要美、日的幫助。這種邏輯也使台灣民眾以為台灣只能在中美強權的博弈中被動地接受結果。

總之,在面對國際事務越來越複雜的趨勢中,台灣民眾不能對於自身命運的考量越來越簡單。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台灣民眾應嚴肅思考台灣究竟是要選擇與大陸一起建立命運共同體的未來,還是繼續站在美日軍事同盟的前線。

 

(作者係新北市人,現為武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