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領頭創導的世界級「新經濟」(New Economy),給予復甦乏力的世界經濟帶來了一股清新有勁的大動能,以至各國政府都努力追趕,唯恐落伍導致經濟衰敗;但台灣卻由政府帶頭阻隔屏退,令人意外。
5月25日,由蘇利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起,世界發展基金會主辦,深圳企業波特集團承辦的「聯合國全球化對話系列峰會暨全球新經濟高峰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閉幕。聯合國各委員會領導、全球60多個國家政府、地方代表、企業百強、世界500強領袖及社團組織代表等近700人參與這項會議。會議為全球新經濟發展搭建了一個全球對話平台,並決定在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建社會發展新文明。
此次論壇達成4項共識,主要涵蓋「新經濟發展溝通共識」、「新經濟發展戰略發布」、「新經濟發展平台打造」、「新經濟發展建議」,未來將積極促進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互聯網、電子商務、新能源、生物醫療等新經濟領域的優勢發展,以造福全球人民。
數位化加速經濟全球化
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依然低緩遲滯,貿易保護主義頻頻抬頭,逆全球化思維與行動迭迭躍動,經濟全球化似乎已陷入十字路口,在此歷史節點上,世人面對嶄新挑戰。國際間諸多謹守過去源自1990年代的舊思維總認為:交通運輸和電信基礎設施成本過於昂貴,不是所有經濟社會所能承擔,因此全球化過程中不同國家自然會有不同類型的保護主義;然則在數位化的今天,交通運輸和電信基礎設施成本十分低廉,絕非30年前所能想像,以致大大加速了全球人力資本和資訊資源的流動量能,也明確劃出新經濟與舊經濟的重大分野。
可以說,舊經濟以製造業為骨幹,多數以機器裝備取代人力,創造高加值生產力及低成本競爭力,新經濟則是以知識創新與智慧化為骨幹,是以人,而不再是以機器裝備,作為核心價值的經濟學。
因此,「新經濟」涉及市場中心性(market centrality)、系統性服務(innovative services systems)、多元整合創意(creativity diversification)、人力資本管理(human capital),這是傳統投資營運所不可能取代的,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力資本連結機器裝備的智慧化與系統性整合,就是演進的目標願景。
新經濟的主力產業類型
過去5年來,以中國領頭的世界級「新經濟」,核心主力是數位經濟、互聯網經濟、物聯網IOT/萬物聯網IOE、智慧化經濟、人工智慧民生經濟、共享經濟或庶民普羅經濟。今年6月,國際頂尖企業經濟智庫預測,中國到2035年數位經濟普及率估計將達48%,總就業容量4.15億人,占總體經濟的半數。按國際媒體在報導中國人整天拿著手機點點戳戳的生活百態後,所作觀察總結:在中國,O2O(線上到線下)、電子支付、互聯網+等語彙,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或者商業概念,而是老百姓真實的日常生活;在資本、創新和市場的結合下,催生了中國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讓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而此新經濟典範已成為在已開發經濟社會擴散的領頭羊。
「知識獨占」強勢效應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成長從既往10%以上回落到6.7%,亟需尋求嶄新的特色動力。因此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化等為核心的「新經濟」,乃適時成為中國經濟還能再造復興振起的新倡議產業發起部門。
今天,全世界新經濟直接迅速挑戰舊經濟時,有兩個特殊的優勢:第一個優勢是,擴張速度快,規模放大的時間短,例如沃爾瑪(Walmart)花了30年時間,營業額才超過10億美元,而亞馬遜(Amazon)卻只花了5年就達成;第二個優勢是,進入全球大市場門檻低,亞馬遜美國市場以外的營業額占40%,沃爾瑪這家50年老店卻只有30%,Uber成立才6年就已經進入55個國家的市場,Airbnb的訂房更早已遍布190個國家。
台灣不應拒絕新經濟浪潮
但是在台灣,除電子商務單項外,其他一概嚴重落後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既比不上美國、中國,也比不上韓國、愛沙尼亞或新加坡。而且,最近交通部門為了傳統特許行職業與固陋租稅機制,已根本拒絕引進Uber、Airbnb、Lending Club。
最近十幾年間,台灣整個社會從菁英領袖、庶民大眾到政府官員,都無限上綱堅持「風險控制(風控)至上」、「風險管理第一」的兩大「絕對迷思」,因而阻絕了「台灣創意之路」、「知識創新與創業之路」,使台灣距離「新經濟」時代的到臨越來越遠。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