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從美國大選看西式民選制度的弊病|林明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川普當選帶來種種不確定的因素,讓許多人憂慮不已。但比較少人談到這場「史上最髒的選舉」,選後引發的各地反川普示威潮,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川普在各家媒體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當選了美國下一任總統。大多數人關心的是未來的世界將會如何?川普會不會築起貿易保護的高牆,讓世界陷入下一波的經濟大蕭條?但比較少人談到這場「史上最髒的選舉」,選後引發的各地反川普示威潮,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1991年蘇聯解體,所謂的西方「民主」陣營獲得了空前的勝利,資本主義與西方式的民選制度,被捧為世界的唯一準則,人人都希望依循這套「普世價值」,建立屬於自己的人間樂土。只不過,隨著次貸危機、金融海嘯…的出現,資本主義放縱人性貪婪本質的特點表露無遺,這讓許多人認為資本主義還是應該有所限制,不可隨意放任以為市場會自我有所節制,這是西方「普世價值」逐漸開始瓦解的第一步。西方世界的第一根柱子倒了,但「民主選舉」這根大台柱,似乎依舊屹立不搖。

 

素人即可沐猴而冠

 

政治是門極其複雜的學問,因此若無長期的接觸與經驗,往往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可是,「民選」制度為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素人開了一扇門。在選舉的過程中,民眾很難親身認識候選人,大多是透過媒體的介紹才對候選人有所瞭解,但媒體餵食給大眾的,是候選人真實的樣貌嗎?媒體難道不會因為自身的立場,而選擇性地提供對候選人有利或不利的形象給閱聽大眾嗎?

在台灣最好的例子就是柯文哲,柯文哲原本是一個急診室的外科主任,莫名其妙地被媒體捧出來參與選舉,一下是「捕獲野生柯文哲」,一下又是什麼「白目的力量」,把柯文哲塑造成親民又敢改革的形象,颳起的超人氣旋風讓他當上了台北市長。結果,台北沒有因為柯文哲而成為「幸福城市」,反倒變成柯文哲學習市政經驗的白老鼠,但台北市民除了繼續忍受四年以外,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素人從政成為惡夢一場,如今在台灣被稱為「美國柯文哲」的川普當選了美國總統,究竟這個政治素人,會不會像柯文哲一樣最後成為美國的災難,實在值得觀察。

 

越選舉社會越撕裂

 

此外,「選舉」與「投票」,聽起來是一個理性思考後所做出的行為,但實際情況是如此嗎?真實的選舉靠的是激情與徹底的激情,因為理性未必會讓選民出門投票,但激情確有很高的機率,催動選民出門投票的意願。正因為這個特性,加上真正的選戰僅有一年甚至半年左右相當短的時間,能對選民提出訴求,因此候選人無不花招百出,想盡各種辦法激起選民的情緒,而刺激性的語言正是最好的催化劑。

川普剛好就是這樣的佼佼者,選戰的過程中他的發言常讓人感到吃不消,對穆斯林他說「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對墨西哥非法移民,他說「我會築起一道牆,沒有人會蓋得比我好」,對於窮人,他說「也許這些人可能不適合被選為太高的職位」。種種驚人之語,讓許多少數族裔對他恨之入骨,卻催動了他最希望訴求的中下階層白人選民的心。

果不其然,刺激的言詞打動了支持川普族群的心,堅定了他們出門投票的意願,幫助川普奪下總統大位。但也讓許多反川普人士氣憤不已,認為川普「不是他們的總統」(not my president)。投票結果出來後,全美有25個城市爆發了反川普的示威遊行,洛杉磯有群眾佔領高速公路,波特蘭的抗議活動更爆發槍擊,當地警方宣布示威已演變為暴動,各地零星的的打砸搶事件更是不勝枚舉,過去老美自豪的民主風範全部蕩然無存。

美國選後激烈的抗爭行為給全世界上了一課,那就是民選不見得讓世界更美好,民主選舉要能圓滿順利,很重要的基礎是經濟情況良好,候選人彼此自我克制。當經濟情況不好,選民對時局不滿時,就給了有心人士炒作的機會,倘若再加上一個口無遮攔無所不用其極的政客,那選舉帶來的就是社會的撕裂,且每選一次撕裂的傷口就不斷加深。

台灣的情況又更明顯,台灣的選舉不是在選賢舉能而是在選國家,既然你我是不同國的那當然只有你死我活,哪管你什麼尊重包容,因此對對手可以用盡一切卑劣的手段加以攻擊,對自己人則即使犯再大的錯都睜隻眼閉隻眼,當作沒這回事。美國大選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選舉可以是民主的一個手段,但並非民主的必要條件,如何讓各階層與族群在決策機制中充分表達意見,使少數或弱勢者的訴求不全盤被主流聲音所淹沒,應該比起民選與否來的更為重要。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