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互動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對話|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過去一個月中,兩岸高層之間出現不少良性互動,顯示兩岸當局都有意增進政治互信,讓兩岸關係有進一步發展。不過,我們以為,要想兩岸良性互動、對話得以持續,馬英九必須以具體行動展現其誠意及決心。

  10月6日,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會見蕭萬長時,表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習蕭會」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和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並互稱「主任」、「主委」。
  10月10日,馬英九在雙十節致詞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兩岸應深化交流互動,增進政治互信和人民福祉,共同為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再創新高峰。其中,「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是低調肯定今年6月吳伯雄在「習吳會」上提出的「一中架構」,而「振興中華,再創新高峰」則是對大陸所提「兩岸應共同振興中華」釋出善意。
  10月24日,馬英九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台灣並不是要避免接觸政治議題,將議題一代傳一代,但應先處理最容易和最有壓力的事項,例如經貿議題;在兩岸進行軍事對話和討論和平協議前,必須經公民投票和台灣社會產生明確共識。前者回應了習近平的「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後者則說明是台灣民意對商簽和平協議有所保留。 
  10月26日至27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俗稱國共論壇),雖「不碰政治」,但吳伯雄在會中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兩岸互動雖是「先經後政」,但也會碰觸「經中有政」,雖是「先易後難」,但也認知「易中有難」,可是句句都具有高度政治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欲表達馬政府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下已盡力,其努力應被肯定。後者則是對張志軍之前表示「兩岸關係不能『只經不政』」做出正面回應,同意兩岸關係未必是「只經不政」。
  我們樂見兩岸高層終於有良性互動,也不再決然迴避政治話題。只是,馬英九既強調「兩岸和平應進一步制度化」,就應該引領民意,而不是一味地對能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設置重重關卡。其次,馬英九希望兩岸優先處理經貿事宜,但從服貿協議自6月21日由兩會簽署至今已近五月,卻仍躺在立法院看來,經貿議題也並非「最容易的」。此次國共論壇已把「加速兩岸服務貿易生效實施」列為19項共同建議之首,馬團隊除應展現政治影響力,並提出「利益最大化、衝擊最小化」的政策方案,讓服貿協議早日過關,也必須在文化教育政策上進一步「撥亂反正」,改變台灣的主流民意及政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