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體育聯手必能雙贏|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9月21日台灣的謝淑薇和大陸的彭帥在WTA廣州女網賽再獲得一座雙打冠軍杯,這是繼7月7日兩人奪下温布頓女雙冠軍的又一冠,也是兩人搭檔合作以來的第8座金盃。這不應只是媒體版面上一則單純的體育新聞,而是足供好好探討其中所蘊含更深一層意義的美事。


從人為「天敵」轉為交流

  體育、運動本來是無國界的,但由於有比賽、競爭,而在那些頻繁的賽事裡,有的以個人、小組、團隊為單位,有的是以國家為單位,便難免會有政治涉入其中。台灣和大陸在國際間的運動賽事,曾長期受國共鬥爭、「漢賊不兩立」的政治箝制,從代表權之爭到名稱問題,綿延著如今看來只是兩敗俱傷、毫無意義的對立。所幸,現在那種莫名奇妙視對方為「天敵」的情形非但早已成過去,還邁入了相互交流、合作而開花結果的新里程。

  8月9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27屆亞洲男籃錦標賽,來自台灣的中華隊打敗了大陸隊,挺進四強,可惜,後來連輸給伊朗、韓國,止於第四名,沒有獲得明年世界杯的參賽權,但也算締造了十餘年來最好的成績。由於此前中華隊從未贏過人高馬大的大陸隊,這次能一吐怨氣,台灣這邊的電視、報紙媒體很亢奮的大篇幅報導、分析,中華隊團隊合作、將士用命、默契佳、士氣高、大陸隊傷兵多等等皆是原因之一,不過,台灣媒體不願意講太多的「潛因素」――其實,也正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華隊裡幾位主力戰將林志傑、曾文鼎、李學林、洪志善等人目前都分別效力於大陸的職業球隊,既淬練球技、拓寬了運動生命與舞台,也熟悉了大陸的球風、打法,於是在球場上,就不會像以前那麼怕了。這是此屆亞錦賽中華隊能擊退大陸,而對伊朗、韓國等強隊時,還是無法突破的最大差別。


技術互傳

  台灣在國際體壇賽事,獲獎數跟體育強國比,遜色很多,90年代開始與大陸交流、合作,增加了不少得獎項目,甚至有些還是「大陸軍團」助拳,譬如:出身大陸湖北的陳靜,一度定居台灣,1996年為台灣(中華台北)拿下亞特蘭大奧運會桌球女單銀牌、2000年雪梨奧運會再拿下女單銅牌。出身大陸湖南,1995年與台灣舉重選手鍾永吉結婚的黎鋒英,2000年雪梨奧運為台灣奪得女子舉重53公斤級銀牌。

  跆拳道選手陳詩欣,2004年雅典奧運在女子49公斤級拿下金牌,這是台灣(中華台北)在奧運史上72年來首次在正式項目奪得的金牌,而陳詩欣表示,曾被送到大陸培訓,獲益匪淺。2008年北京奧運會,分別為台灣獲得女子舉重48公斤級、63級銅牌的陳葦綾和盧映錡,他們最感謝的就是來自遼寧的大陸籍教練張嘉民。
相對的,台灣的棒球水準和技術受到大陸肯定,許多國家隊總教練、職棒總教練、名將選手,如吳祥木、林信彰、林易增、呂文生、江泰權、林光宏、廖敏雄、郭建成、鄭百勝、杜福明、曹竣崵、林光中等都曾經或現在仍在大陸教球。大陸城市棒球隊亦常來台灣做訓練比賽。

  2008年北京奧運,大陸棒球代表隊於延長賽打敗中華台北,台灣居然有「好事之徒」將之形容為「國恥」,球是圓的,任何可能性都有,需要用這麼強烈的字眼?兩岸球賽,在血緣上猶如自家人打球,何況,大陸球隊的進步,也有台灣棒球人的心血與耕耘,豈可佯裝不知而刻意抹煞。


日本記者設計污損「佳話」

  謝淑薇彭帥搭檔獲得網球最高殿堂温布頓的女雙冠軍,寫下兩岸選手搭配的歷史新頁,這本是佳話一樁,卻無端擦邊觸碰到敏感的政治,被台灣某些媒體大肆炒作,莫名奇妙留下「陰影」。然而,如果仔細看看「出狀況」的記者會過程,應該不難發現,那整件事情根本是「著了日本的道」。日本非常憎厭兩岸政經合作,沒想到,現在連運動賽事也要搞離間,為台灣「反中」意識創造材料。

  温布頓賽後記者會,日本記者很清楚謝淑薇和彭帥二為分別來自海峽兩岸,於是就從這點分割、凸顯差異,先稱讚謝淑薇(冷落彭帥),說她是「第一位拿到大滿貫冠軍的『台灣人』(意即不同於彭帥的中國人)」,並請她談談:「這對自己的『國家』有何意義?」謝淑薇警覺性高,答說「很驕傲能夠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贏得賽事,我認為這對台灣意義重大」,四平八穩,避開了敏感的部分,日本記者見她沒有講出他們「希望聽到的話語」,居然再追問一次「對妳的『國家』呢?」這時彭帥才舉手示意說,「對不起,我還坐在這裡,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日本記者的問話字字句句都暗藏機關,就是要逼出這種「材料」,不是嗎?

  此地獨派媒體、入口網站見獵心喜,抓住彭帥的反應,用負面詞彙描述她「插嘴」、弄得「場面超尷尬」,強調她說「不接受台灣是國家」,獨派人士批她「沒有運動精神」。這就是日本記者要的效果。

  儘管報載,先前法新社採訪謝、彭,也有點到政治,那時彭帥懂得迴避,「認為兩岸是否為兩個國家的問題太敏感了」,這回則沒有冷處理,但這難道不是日本記者設計、再三追問硬是「設計」出來的嗎?

  日本記者故意「插針」,果然刺中兩岸神經,數日間此地提到、談論這插曲的文章一堆。日本記者丟這麼一句,就將「佳話」攪出政治腥味,十足狠毒。而台灣更有些人隨之起舞,渾然不知這是日本記者的計謀,這才是台灣真正的悲哀,是不是呢?

  謝淑薇與彭帥這對海峽兩岸女雙黃金組合,之後持續於美國辛辛那提舉行的西南女網雙打、廣州女網雙打摘取后冠,可見謝、彭兩人是「免疫」了,並未受到日本記者挑撥的影響。


台媒堅持林書豪是「台裔」

  2012年,美國出生、哈佛大學畢業的林書豪在紐約尼克隊初嶄露頭角時,他明明是個華裔或亞裔美國人,台灣媒體、特別是獨派的卻老當他是「台灣人」,而槓上說他是「中國人」的人,這有什麼意義?當然,炒作這種事是不會停的,今(2013年)8月中旬,林書豪來台活動十多天,民視在專門介紹他的節目裡,一提到出身,又東一句「台裔」、西一句「台裔」來強調他是「台裔」,灌輸觀眾這種片面的印象,欲使「台裔」「時髦化」、「正確化」。

  林書豪的父親是彰化人、母親是台灣的外省人,台灣民眾喜歡他、大陸球迷也為他瘋狂。他來過台灣,也去過大陸,他和大陸退休球星姚明有連繫互動、也惺惺相惜,美國乃至全球喜愛籃球運動的人,都欣賞他在NBA不畏挫折,堅持理想與夢想,奮鬥不懈的故事,他有他相當寬廣的世界,為什麼此地就是有人要以狹隘的地域觀念、意識形態消費他部分、片面的出身?

  來自亞洲人的人,因體型等因素,在NBA打拼,比出身美、歐、非者吃虧些,面對的挑戰更多,林書豪需要的是大夥的支持,可不該陷入族群的口水戰。


預防東京奧運日本的「奧步」

  從舉重、棒球、網球、籃球等運動賽項目來看,搞兩岸對立、分彼此,已經落伍了,兩岸體育交流、合作才是潮流、趨勢,而且這對兩岸都好。中華隊、台灣選手出賽,大陸觀眾喝采,大陸隊、大陸選手出賽,台灣觀眾也幫忙加油,這不僅在幫對方,而是在替自己加油,因為兩岸同源,「身體素質」一樣,大陸選手做得到的,台灣選手也有做得到的潛能(反之亦然),不是嗎?

  1994年日本當局運作廣島亞運,特意邀「李登輝總統」出席開幕式,導引出「中國阻擾」的風波,起了激揚李登輝「親日反中」的作用,成功弄壞當時略為緩和的兩岸關係,現今東京再次取得了2020年夏季奧運的主辦權,屆時日本又將出什麼「奧步」,兩岸有心之士恐怕得早早預為綢繆了。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