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國霸權豈能久乎?|汪榮祖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但美國刻意貫徹其自以為崇高的意志,稱霸世界,本質上是否也屬於帝國主義?走過必留下痕跡,答案不妨求諸歷史。

 

    美國大約在1890年已成為西半球的霸權,當時尚未成為美國總統的老羅斯福曾極自豪地宣稱,下一個100年將是美國世紀。在歐戰爆發之前,美國已經「解放」古巴,並以武力威脅英國與德國接受美國在委內瑞拉與加拿大爭議的立場,更支持哥倫比亞叛軍的分裂行動,製造巴拿馬國,又試圖推翻英國銀行團支持的墨西哥政府。

此後的半世紀內,美軍干預中南美洲不下30餘次,不是為了有利於美國的經濟或領土糾紛,就是驅逐美國所不能接受的當地領導人,後來又以武力奪取夏威夷與菲律賓作為殖民地,完全是歐洲老帝國主義的手法。

 

新帝國主義誕生

 

美國全球策略及其國家行為之所以值得檢討,因其只顧及本國利益,而不自覺地漠視他國的利益,對別國的威脅過度敏感,而對自己威嚇別國往往無感,政策失誤又欠深切的反省。美國建國元老原有反霸的傳統;但百餘年間從美東蕞爾小國成為世界強權,卻不免重蹈帝國主義的覆轍,思維與行為不脫霸道本質。

所謂帝國主義是一種國家政策、行動,主張直接以武力擴張領土或以政治與經濟實力控制其他地區。二戰後,美國以其超強的實力,在全球貫徹其所信奉的理念與制度,作為干預別國的理由。事實上,美國連許多弱小國家的現實都改變不了,反而製造更多的亂源。英國20世紀著名史學家湯恩比曾說過:「美國像是一隻在小房間內的友善大狗,每當它搖動尾巴,就會弄倒一張椅子。」這個比喻非常生動,龐然大物的美國,當它不友善時,很可能會弄垮整個世界。

 

美國人的特殊使命感

 

美國認為領土擴張是其「明擺著的命運」(Manifest Destiny),而只有「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是上帝的選民。此一根深蒂固的宗教信念,加上自信為民主的典範,形成強烈的「國族主義」,加上美國的「最高利益」,勢必走上帝國主義之途。

傑克遜總統批評歐洲帝國主義最為嚴厲,卻在任內擴充領土最多;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於1901年高唱門戶開放,實際上是要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利益均沾;威爾遜出兵歐洲是要為確保世界的民主而戰,這些已可見到美國有領導世界的野心。

美國的特殊使命感有好幾個思想淵源:西方文化中早有「天賦人權」之說,所謂「天賦權利」就是指由神明所賦予包括道德與真理在內的「自然律」,後來發展到國族主義的訴求,更奇特的發展是,「天賦權利」成為美國擴張主義的「道德依據」。他們標榜政府必須得到被統治者的同意,但在取得路易斯安那大塊土地時未必得到當地居民的同意。美國政府1786年曾保證不會取走印第安人的土地,但到1840年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著有計畫地被強迫遷走清空。

另一個淵源來自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優勝劣汰」論。擴張主義者將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用之於唯強國才能生存。此又是「種族優越論」的依據,「種族優越」指的是白人至上,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種族的優越性。居住在美洲大陸上的土著被視為劣等民族,需要由白人拓墾者加以「消毒」而後「美國化」。

隨著美國國力增長,這種優越論越來越得到宣揚。馬漢(A. T. Mahan)強調霸權紮根於海軍實力。他在1890年發表的專書中指出,要保護海外勢力,建立霸權,就要控制海上的主要通道,甚至認為海權決定國家的興亡,即「海權至上論」。20世紀初期,西方大國果然大力發展海上實力,美國自不例外。

 

從擴張到帝國主義

 

美國有「孤立主義」的傳統,源自其先民渡海到新大陸墾荒,因不滿故國的政治動亂與宗教迫害,所以刻意脫離舊世界而追求新生活,既不願受外來的牽扯,也不願干預外國事務,以維持行動上的自由。建國後,開國元勳儘量避免捲入歐洲政治,但這並不表示當時美國閉關自守,觀諸其早期的外交政策,重點在「行動自由」,絕非完全孤立。

美國也有「反武主義」的傳統,建國以後一直沒有建立正規武裝部隊,只有民兵,到1903年國會才通過《迪克法案》 (Dick Act),正式建立了「常備國防軍隊」和預備役,並建立了軍事院校和參謀系統。不過,即使在20世紀之前的歷史上,騷亂與戰爭並不少見,美利堅合眾國根本就是在戰爭中誕生的。即使二戰勝利之後仍然維持龐大的軍備,冷戰以後也未稍歇,繼續龐大的軍事開支。軍人出身的艾森豪總統早在1950年代就曾警告龐大的「軍工業結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的危害性,但美國身不由己,不僅無法改變,而且有增無減。

美國獨立建國後的領土不到9萬平方哩,然而在短短百年之間增加到350萬平方哩,成為橫跨兩洋的大國。美國人跨越密西西比河西進,並不是進入無主之地,而是迫使英、法、俄、西班牙諸國讓出殖民地,並以推廣文明為由,從印第安土著那裡用不同方式取得大塊土地。美國原有併吞整個北美之勢,只是最後僅兼併了加州與新墨西哥州,而沒能鯨吞墨西哥與加拿大全境。

不斷擴張的美國擁有廣大的國內市場,尤其在內戰之後加快工業化生產的步伐,經濟遂得到蓬勃的提升,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得為向海外擴張打下物質基礎。在取得俄勒岡與加州後,前進太平洋更是勢所必然。

 

成為帝國主義的共和國

 

(1)併吞夏威夷

早在1850年代,夏威夷的商會已由美國人掌握,糖業也由路易斯安那糖業公司所獨占。夏威夷不但有糖業資源,而且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資利用,更何況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King Kalakaua)完全聽命於美國,使白人在島上擁有五分之四的財產。兼併夏威夷沒有迫切性,主要是因一旦併入美國就必須執行美國法,不能再獲得廉價的勞動力。

不過,接任的女王1893年頒布新憲法,要使夏威夷重新歸於當地人統治。美國駐檀香山領事趕緊調動海軍陸戰隊150人登陸,強迫女王退位,宣布夏威夷受美國保護。哈里森總統遂將兼併案交付國會討論,但繼任的克里夫蘭總統持保守謹慎態度,並下令撤出海軍陸戰隊,夏威夷的白人遂於1894年7月4日宣布獨立,並建立共和國。美西戰爭後美國取得菲律賓,夏威夷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且日本也開始覬覦夏威夷,美國終於1898年7月7日做出決策,正式併吞了夏威夷。

(2)美西戰爭

美國早有意併吞隔海的古巴。當時古巴的叛軍以焦土政策來對付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美國在古巴有5千萬美元的投資,輿論又同情古巴,所以古巴的叛軍乘機在美國境內建立基地,並從美國得到武器裝備,引起西班牙的抗議。西班牙於1896年派軍到古巴鎮壓,並將許多古巴人關進集中營,美國輿論譁然,要求政府為古巴而戰。

1898年2月15日,當美國軍艦梅恩號(S. S. Maine)抵達古巴執行護僑任務時,突然在港內爆炸,造成250多名官兵死亡。美國在真相不明的情況下,直指爆炸是西班牙所策劃,國會遂決定撥款5千萬美元建造兵艦。當時麥金萊總統正在爭取連任,不敢違背輿情,終於決定對西作戰。美國國會也於4月11日通過以武力解決古巴問題,老羅斯福力主吞併鄰近美國的古巴,以免留下後患,但最後沒有被採納。美西勝戰後,美國獲得了菲律賓,使其勢力伸張到遠東。

(3)美日關係

美國對中國華北、東北與朝鮮很有興趣,不免與占有先機的俄、日有矛盾,同時也關心如何保障菲律賓殖民地,於是參與了八國聯軍之役。國務卿海約翰1900年兩度宣布「門戶開放說帖」,要求維持中國領土完整;貌似正義,但其主要目的實在「利益均沾」。但其主張孤掌難鳴,中國又無力配合,只能與列強玩合縱連橫的帝國主義遊戲。

美國在日俄戰爭期間偏袒日本,之後由於利益衝突,美日關係逐漸變壞。日本先提出《二十一條》,欲在中國取得特殊地位,後又發動九一八事變,美國僅以消極的不承認應之,接著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入侵中國,美國也未對日強硬制裁,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禍及自身才全力反擊。所以美國並不能真正將其使命感的崇高理念付諸實施,最實在的還是考慮本身的國家利益。

 

美國霸權已疲於奔命

 

美國於二戰結束時獨領風騷,軍備首屈一指,經濟產量高占全世界的60%,其使命感也隨之強化,欲將戰後世界變成美式民主自由的世界。另一方面,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與戰時盟友反目,將共產主義政權視為邪惡勢力,導致美、蘇長期冷戰,又介入韓戰與越戰,結果韓戰成為美國第一個打不贏的戰爭,越戰更成為歷時最久而輸得最慘的戰爭。冷戰結束後蘇聯瓦解,美國成為獨步全球的唯一超強,但美國所主導的後冷戰時代已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世界並不太平。

(1)介入中東與中亞戰爭

美國介入中東與中亞戰爭的根源,是扶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猶太人二戰期間遭納粹屠殺600萬人,有其刻骨銘心的悲情,但巴勒斯坦並非無主之地,豈能據為己有而後在此復國?阿拉伯人除與猶太人長期鬥爭之外,也不惜用恐怖手段攻擊美國。最怵目驚心的是紐約雙塔遇襲,傷亡數千人之多。事後美國未做反省與深思,而以人道主義與打倒專制為名,採取趕盡殺絕的報復手段。結果問題無法解決,恐怖事件層出不窮。

伊朗革命推翻親美政權後,美國仍不惜保護被推翻的伊朗國王,導致使館被侵占,兩國絕交,又在兩伊戰爭中偏袒伊拉克,造成百萬人以上的傷亡。戰後伊拉克藉故攻占科威特,美國組聯軍驅走伊拉克,師出有名,但數年後小布希當政,卻又藉故攻占伊拉克,使得伊拉克分崩離析,美國則不負責任地羽而歸。更有甚者,美國又煽動中東「春天革命」,結果不僅戰亂不已、民不聊生,而且冒出恐怖集團ISIS濫殺無辜。

(2)在亞洲製造動亂

冷戰後,「華沙公約」解除,然而北約不僅依然存在,而且不斷東擴,甚至要烏克蘭加入,直逼俄羅斯邊境,導致俄國總統普丁強力反制,借機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帝俄時代原屬俄國,蘇聯時代始劃入烏克蘭),並介入烏東內戰。美國譴責並制裁俄國,全不理會誰是始作俑者,自不免引發北約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不斷相互軍演威嚇。

中美建交後關係並不順遂,美國以人權干預內政,即使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億萬人生活得到改善,美國卻處處想要遏阻,甚至不惜挑釁中國主權的紅線,更加強美日軍事同盟,激化東海、南海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史家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研究500年來帝國的興衰,認為經濟與軍力關涉到國家興亡。國家須按其經濟資源發展軍事,即使再雄厚的經濟體,也難以無限制地供給。尤其當新興經濟強權興起時,勢必取代舊的經濟與軍事霸權。按甘迺迪之說,美國經濟已難荷負軍費開支,中國又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國霸權豈能久乎?

 

結語

 

早在1903年歐洲人斯特德(William Stead)就有「世界將美國化」的預言。美國化並不是赤裸裸地靠武力征服與政治統治別國,而是在神聖使命感的激盪下,借由思想、文學、音樂、電影、飲食、科技等文化滲透,以及監聽、操弄外國政府與干預別國內政,以達到美國化的目的。就此而言,美國化可以說是一種「隱性帝國主義」,自然要比老牌的「顯性帝國主義」高明得多。吾人不得不慎防!

 

(作者係中央大學歷史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