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社會創新活力的變遷演進|韋伯韜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環境污染、經濟停滯、貧富擴大等問題,必須有創新技術作活力推力,引導社會結構做根本性變革,才能化解矛盾,實現突破性成長。

 

   誠如國民所得之父顧志耐(Simon Kuznets, 1901–1985)指出的,成長是建設與破壞並行的進程,一定會引發社會變遷。變遷成功者,社會蛻變為現代化國家,如新加坡,失敗者就困難重重,掙扎於救亡圖存,如大多數非洲、南美洲國家。經濟變遷成長的成果,必須通過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進行分配,再用於消費與投資。分配結果不會人人滿意,得意者繼續努力生產建設,失意者伺機搗亂破壞。如果社會共識(思潮)比較一致,那麼建設力量就會大於破壞力量,否則,社會撕裂狀況就會出現。

 

兩岸社會均面臨挑戰

 

台灣經歷了1950至1970年代的高速成長,到1980年代面臨嚴重變遷瓶頸,中產階級快速崛起,農民相對弱勢,各式社會力競逐,從台下到檯面上。勞工權益、環境保護、農民保險、無殼蝸牛、戰士授田證等問題相繼浮現,社會也逐漸匯集成兩股政治力的對決,造成2000年之後的三次政黨輪替。

由於政治動盪、社會不安,經濟體質遂呈積弱,社會日益碎化,信任體系動搖,思潮分化與極端化,然後社會創新活力便日趨低落、大不如前。

大陸顯然意識到快速經濟成長所引發的後果,所以力求社會公平的政策從來沒停頓,從三農、扶貧、青年、老齡、反腐著手,力道強韌,不容社會階層固化。

 

中國帶領第三次工業革命

 

不過,觀察大陸各大都市的龐大民工社區,就可知社會分層和貧困問題的難解。他們處於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環境,政府理當保障他們的尊嚴和追求幸福的條件,盡力消除對社會安定祥和造成威脅的貧窮及困苦。

這些社會苦難有效解決的希望,繫於新一波技術創新的成功。19、20世紀的兩次工業革命,都因能源、交通和通信領域的全球性重大創新變革,也促使工業革命起源國─英、美─引領世界兩個世紀。今天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環境污染、經濟停滯、貧富擴大等問題,只靠現有技術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必須有創新技術作活力推力,引導社會結構做根本性變革,才能化解矛盾,實現突破性成長。

第三次工業革命已悄然來臨,這回是由德國、中國分別在歐洲、亞洲領頭,而中國更有希望帶領全球成就這次工業革命,並使革命的成果惠及社會每一份子,使之享有較公平的經濟生活與幸福尊嚴。

 

通信、能源、交通均領先

 

中國在通信的投入與建設,極具社會主義典範。從「互聯網+」寫入十三五計畫開始,就在國務院帶領下,全國性鋪設光纖與基地台,迄去年底光纖已鋪了3,100萬公里,基地台設置了405萬個,手機門號數已與人口數相同,為兩年後的5G通信打造了厚實的基礎。去年底,華為擊敗傳統冠軍的美國高通與歐洲的強勁對手,其「極化碼」 (Polar Code)獲選為5G編碼國際標準,中國通訊技術首次被確定為國際核心標準。最近華為更率先完成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測試,均超出ITU(國際電信聯盟)對5G的要求。不僅展現了通信科學上的整體實力,更意味在未來的世界通信領域上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5G時代來臨時,速度加十倍,費用降為十分之一,勢必充分連接人與人、人與物,加上大陸的普及型智慧手機只要25美元,必將人手一具,公平幸福。

中國在新能源領域也奮起直追,已成為全球引領者,其電動車市場占2016年全球銷售量的40%,占全球電動車存量的三分之一。歐美決定自2040年起禁止生產其他能源的汽車,中國則將日期提前十年至2030年。電動車不用拉油管設加油站,當然比傳統汽車更具地區普及性及價格優勢,共用汽車與自動駕駛也開始萌芽,造福普羅大眾。交通領域方面,大陸的高鐵早已馳騁國際,大力輸出。

 

共用經濟可促和平演進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色是「共用經濟」,與之前的「交換經濟」截然不同。5G通信時代之後,任何行業都可以出現如阿里巴巴通訊這樣成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平台,促使各行各業轉型,從購物互聯網到汽車、能源、金融、製造、書籍、唱片、律師、醫師、教師尋求互聯網,都能大幅降低邊際成本,讓更多人享用,逐步實現社會公平。

迄今中國是最會推動、也最能接受「共用經濟」的國家,或許最終能讓社會主義的原始理想實現。這攸關14億人的共同生活圈,其共用經濟的成功,意味著社會創新力量得以和平演進,這才真正是人類之福。

 

(作者係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主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