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後幾天,在做例行的回顧與前瞻時,想到大選在即,蔡英文及綠營可能完全執政,心情就不免比以往焦慮和惆悵。
求新求變、換人換黨做做看,是人之常情,但台灣人民真的準備好要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嗎?
有些人以為兩岸關係起伏轉折,大風大浪都經歷過,大可處變不驚。不過,台灣近年來產業萎縮、出走,人才外流,尤其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中,台灣日趨邊緣化,豈能不令人憂心?蔡英文說執政首要爭取加入TPP,將會參考日本經驗,也會爭取加入RCEP,並且不放過任何簽署FTA的機會,但這些有哪一樣她說了算?
美國縱使不想放棄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大陸,但國際形勢逼人,美國深知維持中美友好關係的重要性,也認清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豈會貿然拉台灣加入其所主導的TPP?再者,加入TPP茲事體大,主事者不能只顧宣傳其有利的一面,而不說明其負面效應,台灣不是日本,未必能像日本一樣承受TPP對本土農業、產業的重大衝擊。
有些人料想蔡英文上台後不敢公然搞台獨,兩岸會相安無事。的確,她日前才對工商大老保證,其兩岸政策「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持續維護兩岸穩定」,但至今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她,加上不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究竟要在什麼樣的政治基礎上與大陸溝通?再說,如不敢公然搞台獨的蔡英文進一步推行「去中國化」政策,且全面配合美、日的「制中」戰略,誰能保證兩岸「不會有意外」?
有些人說蔡英文代表民意。沒錯,蔡口口聲聲「以民意作為政策最重要的依據」、「台灣人更在意台灣的民主、民意是不是反映在兩岸政策上」。且不論西方式民主是否為普世價值,「反中」民意是否為綠營精心操弄下的產物,蔡英文應知,民意如流水,她目前抓到了吐槽馬政府政績差的民意,但她上台後,若不能扭轉經濟頹勢,邦交國一個一個掉,民意會長久站在她那一邊嗎?
馬英九在任內確實有不少當為未為之事,例如他未在教育政策上全面撥亂反正,致使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依然錯亂;又例如他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太過消極,沒有凝聚力,這些不僅模糊了國、民兩黨的差異性,也催生出民進黨重新執政的社會條件。不過,這次大選是「獨」與「不獨」兩條路線之爭,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支持至少「不獨」的一邊,因為唯有如此,兩岸關係才能繼續和平發展,和平紅利才不會得而復失,也才能為兩岸最終和平解決政治分歧創造有利條件。
選戰進入倒數,雖然形勢對藍營極端不利,但我們仍希望朱立倫能奮戰到最後一刻,設法在兩次辯論中提出更積極、更有前瞻性的兩岸論述,拉抬藍營的士氣,為制衡台獨勢力留下更大的生機。選民們當然更不能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