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東奧對台灣體育界的啟示|張健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由亞歐美三大洲輪流辦的夏季奧運,2020年由日本東京舉辦(以下稱東奧)。經過順延一年,終於在202188日落幕,中國大陸選手有突出的表現,台灣方面也取得了史上最佳成績,其中不乏和對岸交流的成果。

 

延期一年舉辦的東奧

原於2020年舉辦的東奧,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遲遲未能進行。而作為地主國的日本,因確診率居高不下,在發布數次緊急事態宣言、民眾支持度低落的情況下,未能如期舉辦。為了不影響明年2月北京的冬季奧運,東奧最後決定順延至2021年夏季舉辦,但各場館的競技和比賽採無觀眾的形式。不過,東奧仍順利進行了17天的賽事,僅27名選手確診,沒有群聚感染,給未來大型集會做了示範參考。

東奧講求參與和共享,故代表榮耀的金、銀、銅三面獎牌,所使用的稀有金屬是從廢棄舊手機和小型家電等回收品提取設計:獎牌正面是長著翅膀的女性形象,這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奪牌選手所接受的勝利花束,則來自10年前311大地震重創的日本東北地方。

大陸選手表現極為亮麗

東奧開始後,中國大陸的金牌數一直領先各國,但美國後來居上,在金牌數較多的田徑、游泳囊括了許多項目,加上籃球和排球也奪金,最後以39金僅領先大陸隊一面金牌,美國總獎牌排名連三屆最多,保住了面子。地主日本因挑選項目─棒壘球、空手道、柔道、滑板等大有斬獲,得27金,排名第三,創下歷史紀錄;韓國的射箭還是強項;俄羅斯選手則繼續壟斷韻律體操和水上芭蕾。

這次東奧,中國大陸隊得到88面獎牌,雖然少於2008年北京奧運的100面獎牌,但平了倫敦奧運的紀錄。其中,台灣民眾最關注的羽球女單大對決,由世界排名第一的台灣球后戴資穎和排名第2的大陸女將陳雨菲,於81日廝殺,最後由陳雨菲奪得金牌。中國羽球名將林丹對這場世紀大賽做出評價:陳雨菲在金牌戰中展現出年輕人的韌性,「不到最後不放棄的狀態,並將自己的所有東西都發揮出來」、「戴資穎已經很努力了,同時以決賽來看,戴資穎整體實力要好一點點,算過往戰績而言,也是戴資穎好一點。」

女子跳水項目本就是大陸的強項,各國雖陸續推廣,仍難以匹敵。特別是一位14歲的女選手全紅嬋,因東奧延期而取得參賽資格,進而大放異彩。她在國內女子單人10公尺跳台的決賽中,擊敗了包括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的任茜和世界冠軍的張家齊、陳芋汐等眾多名將,以總成績437.75分、領先亞軍28分強勢奪金。在東奧,大陸跳水「夢之隊」,以準決賽第一和第二順利晉級的全紅蟬和陳芋汐,出戰85日的女子10公尺跳台決賽。全紅嬋靠著身材嬌小的優勢及精湛的水花消失術,驚豔現場的評審及國際媒體,破天荒在三輪跳水都得到滿分,拿到她參與國際賽的第一面金牌。10公尺跳台達三層樓的高度,專注力要夠,少女全紅嬋靠著自我訓練和天賦取得佳績。她的故事很勵志,出身於廣東湛江的貧苦農村,沒去過遊樂園、動物園,參加跳水運動的另一原因是要賺錢給母親治病。

中華隊也大有斬獲

這屆東奧因疫情原因,不少選手無法前來,加上多名選手因確診退賽,讓中華健兒表現優異,奪牌史上最多。這要歸功於10年前政府有計畫培訓原住民,加上台灣大多數公股銀行長期支持體育項目。像這次勇奪柔道銀牌的選手楊勇緯,他是排灣族勇士;舉重奪金的郭婞淳是阿美族,其名字來自「倖存」一意,除了體育的表現,郭婞淳的愛心也不落人後。她2016年曾購買救護車捐贈給羅東聖母醫院,後再轉贈離島澎湖惠民醫院。

而中華健兒在奪牌的背後也有不少勵志的故事。像奪得「拳擊女子51公斤」銅牌的黃筱雯,出身於貧困的隔代教養家庭,她堅毅的性格讓她擺脫了逆境,也讓入獄的父親受到感化。「鞍馬王子」李智凱因「翻滾男孩」的故事讓國人熟知,他揮別先前在全能賽落馬的陰影,在男子鞍馬以高難度的湯瑪士迴旋完美落地,拿下中華隊奧運體操史上第一面獎牌(銀牌)。

另外,不讓合庫的戴資穎專美於前,以土銀王齊麟、李洋搭檔的「麟洋配」羽球隊,首次登場奧運,就憑著極佳的默契,一連擊敗世界第一、第二、第四的組合,成功奪下金牌。李洋表示,「難以置信地站上奧運冠軍的頒獎台上,看著我們中華台北(簡稱CT)的旗子升起,唱著國旗歌,內心的感動和激動無法言喻,今天,我要很驕傲地再次告訴大家,我是李洋,我是金門人,我來自台灣。」李洋的父親是金門古寧鄉北山人,並擔任古寧村村長。當「麟洋配」奪金後,村子裡煙火、沖天炮齊鳴。金門縣政府加發近500萬元給李洋,並發行兩萬瓶「麟洋配」肖像的陳年高粱酒。一個比台灣更小的島,金門人李洋在這麼大的舞台,能夠站上世界第一,真是值得驕傲。

取得首面奧運高爾夫銅牌的潘政琮(C. T. Pan),也以能代表「中華台北」參賽為榮。可見,中華隊選手並不排斥「中華台北」這個名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多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台灣不該以這次俄羅斯因禁藥問題,讓選手以個人名義組成的ROC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的簡稱),作為正名「台灣隊」(TOC)的藉口,而自絕於國際體育舞台。

兩岸體育界應多交流

這次以19歲的林昀儒作為搭檔的「黃金混雙」桌球隊勇奪銅牌,而日本和大陸隊分獲金銀牌,部分台媒就發出「聯日抗中」的謬論,卻刻意忽略林昀儒曾在大陸集訓與接種疫苗。其實兩岸體育界的關係不錯,舉重女王郭婞淳也常常到大陸交流,甚至接受大陸教練的指導;而台灣跆拳道協會在廈門有跟很多學校及道館合作,但台媒從不報導。

其實,不管是「以敵為師」或「化敵為友」的心態,學習別人的長處並不可恥。回顧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在鴉片戰爭失敗後,就提出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概念。以個人來說,嘉農棒球隊(KANO)的隊長吳明捷,曾經率隊遠赴日本甲子園勇奪亞軍頭銜。吳明捷是出身苗栗的客家人,因乙未年日軍侵台時殘殺了不少苗栗抗日志士,矢志要學習日本的棒球技術,打敗純日本人的球隊。吳明捷在光復後旅居日本,但終身未入日本籍。

兩岸同文同種,同樣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鴉片的荼毒,被稱為東亞病夫和「支那」人。兩岸體育界應多交流、做良性競爭,而不應被當作民粹和政客利用的工具。回顧中華棒球隊在北京奧運敗給大陸隊後,催生了海峽盃棒球賽,兩岸棒球不斷交流,各自的水準都大大提升。

普及體育教育才是正道

此次戴資穎參加東奧,被國人賦予奪金的期望,承受不少壓力,雖已盡心盡力,卻仍遭不理性的球迷苛責。而大陸培養體育人才是「從娃抓起」,配以科學數據來訓練選手。原為競技體操選手的全紅嬋,10多歲才轉戰跳水,就是一個最佳範例。誠如李洋所吐心聲:「競技體育」總是那麼殘酷,唯有以實際行動,支持體育發展、普及體育、改善以智育為主的教育,才能讓體育健全發展,期待兩岸選手能在明年杭州的亞運再奪佳績。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