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自2004年成為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後,為城市帶來蓬勃發展;2014年廣西又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再度將該省區推上快速進步的軌道。5年來建設林立,城鄉欣欣向榮。
過去幾年,廣西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例如南寧已成功舉行過15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共辦了200多個論壇,吸引逾70萬中外客商參展。因此當廣西成為「一帶一路」關鍵通道省市,可想而知政府單位必積極打造相關建設。
然而,當記者隨「2019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走訪廣西、目睹大城小鎮散發出嶄新意象,更加體認其動能強大,前景不可限量。如採訪團團長國台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所言,「因為廣西這些年在發展建設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兩岸媒體朋友探究這種變化、情況和背後的意義。」
高質量建設 經濟大躍升
「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便是其中的亮點建設。該公司2013年10月註冊,2015年12月即成功生產南寧地鐵車廂,2年時間即讓南寧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又如「中國—東盟資訊港智慧展示中心」,是一個以廣西為中心、輻射西南中南、面向東盟國家的資訊樞紐和資訊產業基地,亦即中國大陸連接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該中心於2015年9月啟動工程,不到一年時間,即於2016年6月揭牌成立。走進公司的智慧展示中心,貼壁的大螢幕隨時跳出中國與東盟的即時上網、即時通話狀況,及港口物流追蹤等數據。3年來已開通中越中緬等10條跨境陸路光纜系統、並建置中國—東盟資訊港、中國移動(廣西)、中國電信(廣西)東盟雲等數個計算資料中心。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是廣西首座綜合性現代化的國際民族醫院,2016年2月開工,2018年9月對外開業,除了具備科學化、現代化診療技術,院內還有多種壯醫針灸療法,是廣西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傳承的創新基地。
廣西南端有兩個海港:防城港及欽州港,兩港為實踐「一帶一路」,落實「海上絲路」構想,都在加強與東盟經貿往來。防城港海鐵聯運,目標做到「買東盟、銷中國」;欽州港是大陸中西部地區唯一的保稅港區,目前已開通45條航運線,中海運、中石油等150家大企業進駐,尚有許多企業爭取進駐。
以上諸多成果可證,廣西一旦啟動建設,只要三、五年時間即可見階段性成果,在高效率執行能力下,廣西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用心護文化 守住民族根
廣西傾力打造硬體建設之餘,並未忽略文化建設。如壯族吉祥物「渡河公」,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民族文化,民眾根據「渡河公」發展工藝,製成香囊,佩戴身上祈禱風調雨順,成為熱銷旅遊紀念品,2013年獲得南寧禮物銅獎;2014年獲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最佳商品推廣獎;2015年入選廣西首屆旅遊必購商品。
「邕劇」為南寧獨有的地方戲曲劇種,半世紀前廣泛流傳於廣西,後因社會變遷等種種原因,逐漸衰落。而今為了傳承邕劇文化,南寧市整理了一批傳統劇目,並錄製了《殺四門》、《大亂金殿》等幾十個傳統邕劇;同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推行「戲曲進高校」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邕劇。一些已退休的老藝人和戲劇票友也自組業餘劇團排演邕劇,活躍在城鄉舞台。
東興市「京族博物館」裏面展示了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及京族文字「喃字」。主辦方特別安排80歲的京族學者蘇維芳老師在博物館內接受記者提問。蘇老師表示,他2002年退休後回到出生地,從事喃字整理工作。為整理「喃字」文化,他採訪過400多人,編寫60多本書籍。經過蘇老師17年努力,而今京族文字已被有效保護,傳承工作已走入中小學校園,愈來愈多學子能熟練讀寫「喃字」。
台農到廣西一種就25年
雖然廣西跟台灣隔著一片汪洋,但兩地民眾早有往來。南寧台商協會副會長兼農委會主委、南寧泰萌農業公司總經理黃源榮先生,便是於25年前從台東來廣西從事農業產銷。
黃源榮回憶,他於1993年到桂林,了解到桂台兩地緯度相同,氣候環境和農業條件相近,因此他決定來南寧種生薑。「25年前我的農田面積只有100畝,後來陸續擴大,最多的時候有1,000畝,現在500畝,會變少是因為改種釋迦,部分田地必須做好休、養相關準備。」黃源榮解釋,他的農地是向地主承租,一次簽約20幾年,這些地主又都是他的農民工,所以他要交地租,還要付工資。目前他雇用農民工25人,管理工6人,全是南寧本地人,未來打算將釋迦種植面積擴增到1,500畝。
「我在廣西25年,發展得蠻順利的。」黃源榮感恩地說,剛來廣西時,當地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但經過這些年的建設,不只環境變好了,而且廣西的政府很支持台灣人到這裡發展農業,去年落實「80條」惠台政策後,農業發展更受到重視。
黃源榮表示,雖然蔡政府執政3年多來把兩岸關係搞得很不好,但大陸對台灣一直很友善。例如大陸會從台灣及越南、菲律賓等東協國家進口水果,但有時會限制東協國家的進口量,卻不限制台灣進口量,而且大陸內需市場大,所以台農在廣西種植的農產品可銷往上海、北京等大市場,具有高經濟價值。
黃源榮指自己今年57歲,等過幾年退休了,會將現有公司組成有股權有制度的聯合公司,請CEO管理,人選可能找廣西本地人擔任。「我有實體農產品、又有當地政府支持,當然要繼續經營下去,很希望有意從事大型農業種植的台灣人,來廣西加入農業生產的行列。」
「惠台80條」升級顧台胞
除了黃源榮早於25年前認識廣西這塊寶地,年輕輩的如原本學建築的陳燕儒,亦看中廣西是南亞熱帶水果的基地,2012年她放棄台灣的優厚待遇,追隨父親陳金石,到南寧從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水果種植行業。因新鮮瓜果電商銷售日趨紅火,2017年3月她用10萬元積蓄在天貓開了一家「小心柑兒」電商網店,專門銷售自家生產的火龍果,同時再聯合與其有協作關係的種植戶,組建團隊,運用網路直銷火龍果,創業第一年,即拿下天貓電商平台火龍果銷售的冠軍。
透過此次聯訪,處處可見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大戰略的開展,廣西發展地特別快、特別好。再加上去年提出來的升級版「惠台80條措施」,未來桂台兩地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勢必如南寧市長周紅波所說:「將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廣西政府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02名台灣博士在廣西14所高校和醫院工作。看著這些數據,再想到第一代台農黃源榮、新世代火龍果女神陳燕儒的故事,我彷彿看到一張張興緻勃勃、對生活充滿期待、隨時準備好打拚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