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北世大運對體育界的啟示|張健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經過六年的籌辦,為期12天的2017台北世大運於8月底風光落幕,台灣選手取得空前26金的佳績。大會期間,民眾熱情參與,讓外國代表團好驚喜。但離體育大國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值得國人深思與檢討。

 


世大運的成就和歸功

 

    2017台北世大運「回家比賽」的台灣代表團,除了再造台灣的田徑傳奇,在體操、舉重、跆拳道、羽球、網球也大放異彩。自選項目「滑輪溜冰」、「武術」等也都有所斬獲。所以,在這次台北世大運狂刷26面金牌,加上在示範項目撞球囊括4金,這次共摘下30金,在獎牌榜高居史上最佳的第3,不但遠超過體育署賽前設定的11金目標,還超越1998年曼谷亞運的19金。事後,教育部與台北市政府規劃「台灣英雄大遊行」,民眾夾道為選手們喝采。

過去,台灣無法申請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原因,就是令人詬病的硬體施設,一直到近20年來,包括棒球在內的運動風氣逐漸提昇,許多標準場館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讓選手們可盡情發揮技能。隨後,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讓對岸感受善意,於是,大陸幫助台灣成功申辦世大運。而接下世大運東道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為舖好此次世大運兩岸運動交流之路,在今年7月的上海雙城論壇致詞時表示:「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之未來,現在面臨的一些僵局是可以克服的」。

回歸運動精神,不因政治小動作破壞世大運。所以在世大運比賽項目裡,可看到司儀介紹大陸選手以「這是我們的大陸同胞」,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局面。這些都是值得讚揚的。但也不要忘了在世大運努力付出的警消、交通、志工等人員,他們都是世大運的「無名英雄」。

在此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下,如果沒有天時的配合,鐵定會令人敗興而歸。所幸,在大巨蛋未完成啟用下,世大運開幕和其他戶外比賽項目,剛好碰上日麗風清的日子。所以,吸引不少台灣民眾參與。尤其是台灣選手的比賽。因此,筆者也到現場觀賞世大運棒球比賽,近距離觀察此次世大運比賽。

 

棒球比賽的場館更替

 

原來,台北市在爭取申辦世大運後,便將大巨蛋規畫為開幕與閉幕的主場館,棒球比賽也是使用大巨蛋。但2015年台北市體育局就已將台北田徑場,列為開閉幕的替代場地,提交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並獲得核可。而棒球比賽場館,也延續郝市府所提列包括天母棒球場等,作為比賽場地。

天母棒球場啟用至今已經超過17年,恰好今年作為世大運決賽場地,因此市政府利用這個時機整建,於是,將天母棒球場翻新內野紅土,還有包括全壘打外牆重新安裝、周邊設施改善、自來水直飲系統、消防和全彩LED大螢幕等。外野新設1000英吋高畫質電子顯示板,是國內尺寸最大、高度最高的外野顯示板。所以,棒球比賽雖沒使用到大巨蛋,但天母球場經過修整和補強,仍是一座很棒的國際棒球場。但市長柯文哲為重新翻修的天母球場定下重要目標:「重點不是把場地準備好,而是要把金牌留下來。」此豪語或許給選手帶來了太大的壓力,而台灣多數人熱衷國際賽一日球迷,所謂「國球」就是「贏球」。

 

中華棒球隊的表現

 

早在今年2月,重新啟用的天母球場辦了世大運邀請賽,有中華培訓隊、捷克隊、韓國嶺東大學隊、中國大陸天津獅4隊較勁。但到了正式比賽,中國大陸棒球隊因全運會及團體運動禁賽限制,並未派隊參加。日本與南韓都派出大學明星隊;美國隊則派單一大學球隊;被看作是弱隊的捷克和法國,普遍認為威脅不了中華隊。

而匯集8位準職棒新兵、3位職棒新星的中華隊,在世大運「回家比賽」口號的加持下,原本勢在必得,但預賽出現一連串的守備瑕疵。首場大爆冷門輸給法國;第三場不敵全場零失誤的南韓隊,最終以3:6無緣晉級四強。意外落入排名賽,不僅球迷失望,這群年輕球員還沒進職棒就先跌了一大跤。一名資深教練指出,對南韓這場會輸是犯了「一般」選手常「忘記」的基本觀念,一是夾殺時,接、傳之人,所形成的一條線,「忘記」避開跑者;二是補位,一壘出來處理滾地球,投手「忘記」應該跑去一壘補位;三是傳球,二壘有跑者,外野手接到「忘記」要傳本壘;四是牽制,三壘跑者「忘記」投手會牽制。

 

觀眾不該有仇韓心理

 

由於棒球備受國人期待,大會又為了防止選手在炎熱天氣「中暑」,將地主隊的預賽賽程幾乎都排在晚上,故中華隊在預賽的場次吸引幾乎爆滿的觀眾,但在中華隊出乎預料地只能去新莊棒球場,打最佳第五名的排名賽時,許多已購票的愛國球迷只能持票到天母,觀賞打入四強的其他外國隊伍彼此的廝殺。

原來大會規定當天的票可觀賞該天該場館的所有賽事,如此在風景優美的天母球場,享受陽光和涼風的棒球饗宴,也不啻是一種看球樂趣。但全場的台灣觀眾一面倒地幫南韓隊喝倒采,起因就是1998年至今中華和南韓對戰3勝16敗,近10次對戰全都輸球,「好想贏韓國」變成一句口號。也因此,國人將此情感投射在外國球隊或其他運動項目上贏南韓。不過,畢竟這只是大學運動會,是國際體育學生的聯誼活動,何必弄得國仇家恨呢?韓國也多次在國際賽擊敗強敵日本,取得國際賽佳績,其進步在國際體壇上有口皆碑。國人應抱持祝福與學習的態度,否則永遠不會進步。

 

奪牌的含金量仍不足

 

中華選手在家鄉父老前奪26金確實風光十足,舉重打破世界紀錄,田徑場上破台灣紀錄、破亞洲紀錄,含金量夠。但其他運動項目,因台北世大運和大陸在天津舉行的全國運動會等撞期,各國也都派三、四線選手參賽,所以,此次世大運大陸獎牌名次殿後,甚至俄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代表隊也表現普通,絲毫不像體育大國。因此,造就台灣奪牌的好機會,但金牌明顯純度不足。台灣人民高興之餘,對於國際體育,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運動員也切勿被此次輝煌的成果,沖昏了頭而養尊處優,應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曾在日本職業棒壇創下輝煌紀錄的旅日名將郭源治,是贏得世界冠軍的第一代金龍少棒國手,在蔣宋美齡一手成立的婦聯會指示下,進入華興中學就讀。他認為,一個好的運動員並不是每天不斷做嚴格訓練的而已,也要多讀書,讓智慧開展,才能事半功倍,可說是至理名言。唯有五育並重,讓運動人才不斷增加,良性競爭,台灣才能自詡是體育大國。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