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詩人、書法家于右任(1978-1964)逝世50周年。于右任那首膾炙人口的臨終詩《望大陸》,至今令人難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于老先生的盼歸詩,大都作於古稀及耋耄之年。如《望雨》詩:
獨立精神未有傷,
天風吹動太平洋。
更來太武上頭望,
雨濕神州望故鄉。
這首詩是說他站立在金門大武山上遙望大陸。「雨濕」可理解為神州大地正在下雨,也可以理解為自己淚眼望神州。
再如,80高齡時去基隆的路上作的《基隆道中》:
雲興滄海雨凄凄
港口陰晴更不齊。
百世流傳三尺劍,
萬家辛苦一張犁。
雞嗚故國天將曉,
春到窮簷路不迷。
宿願猶存尋好句,
希夷大笑石橋西。
這本是抒情寫景的詩,老先生卻藉「雞嗚故國天將曉」句,將海峽兩岸聯繫起來,並在詩後加上「自注:諺雲福州雞嗚,基隆可聽」。暗指到基隆,仿佛也接近故鄉了。
把這「諺語」直接寫入詩的是《雞嗚曲》。這是首十分耐人尋味的詩:
福州雞嗚,基隆可聽;
伊人隔岸,如何不應;
滄海月明風雨過,子欲歌之我當和。
遮莫千重與萬重,一葉漁舟沖煙波。
時間過去半個世紀,長眠於台灣地下的于老先生那裡知道,台海兩岸早就越過「雞犬相聞」,來到親人相聚,你來我往,水乳交融的時代了。只是兩岸政治對話尚未「子欲歌之我當和」,可見台海尚非完全「滄海月明風雨過」。18年前我在台北看到報載,于老先生樹立在玉山頂上遙望大陸的銅像,竟遭台獨分子破壞。「天蒼蒼,野茫茫」,50年過去,猶有「國殤」!
不過,只要當政者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就會像于老先生詩中預言的:「遮莫千重與萬重」,只要「一葉漁舟」,即可「沖煙波」,達成統一的願景。于老先生在天之靈有知,一定會等到這一天的。
(作者係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