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2024國民黨非侯友宜難勝|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朱立倫一紙空洞虛晃的參選聲明引來記者追實,逼得朱拱出侯友宜為目前最強人選,並排除自己。未來兩年情勢若變化不大,2024國民黨想要勝選看來只能寄望於侯友宜,而兩岸關係必將成為侯與國民黨最難處理的論述。

 

朱立倫82日發表參選黨主席聲明,一般看好朱重作馮婦的機率較大,他的表態與說法自然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然而,這篇聲明了無新意,天馬行空,不知所云,但經過記者事後追問,朱不時加以補充,出乎意料地,令國民黨2024總統大選可能的人選提早被拱出檯面,頗有提早定局之勢。同時,黨內的兩岸關係論述也再度被炒熱。

 

侯友宜提早被拱上2024

朱立倫對總統之位不死心,眾所皆知,其聲明表示,2024年要推出最強總統候選人。次日,媒體追問,2024最強人選包不包括自己?朱明確回應,「沒有包括我,因為我無私無我」,並說出「現在黨內最強人選是侯(友宜)」。由於朱所謂「最強」的論斷應該是根據一段時間以來各家民調的結果,朱立倫本人及被他拉出來陪榜的盧秀燕、韓國瑜、趙少康,皆難望侯項背,要在未來兩年內超越侯友宜,恐怕機會渺茫。

同時,黨內外質疑之聲不斷,江啟臣與卓伯源對此話題咬住不放,逼朱立倫正式表態,已形成對朱的緊箍咒。朱未來若要玩手腕,把自己運作成最強,肯定黨內眾人會連同「換柱」一起和他算總帳。以朱精算師謹小慎微的個性,大概沒這個膽子。

依據一段時間以來的各家民調,2024國民黨要勝選,非侯友宜莫能,如果侯不出現離譜的大錯或大黑幕,2024大概無法逃避扛下責任了。2022地方選舉一落幕,國民黨或藍營內部應當就會有一股風潮,類似2019年的韓流,要求徵召侯友宜掛帥出征2024。因侯有政績,表現穩定持重,向心力道只會更強,沒有韓粉隨亂殺伐的缺點。

侯友宜布局與說法是關鍵

若侯友宜真的規劃參選2024,首先要面對的抉擇就是2022究竟選不選?如果不選,誰能接棒並保證新北市不丟?目前確實看不出來有這樣的人選,是否在未來的一年會出現,有待觀察。但侯必須要有培養接班人的準備與行動,才是穩妥務實之道。

如果侯友宜繼續參選2022,穩住新北大票倉,應該是手到擒來,民進黨必然不斷追問是否參選2024,以「對得起新北市民」為詞,逼其發誓做完第二任期,也一定會引用韓國瑜的例子應用到侯身上,抹黑其形象,藉以降低侯在2024的威脅力道。

若是侯決定參選2024,就要預備在2022選戰中對此有個說法。上策是,先歷數民進黨傷害人民的惡政,坦言願意勇於承擔任何拯民於水火的責任,而且任中參選更高職務在美國比比皆是,最近的小布希、歐巴馬、賀錦麗等皆是;中策是含糊以對;下爛策是說死不選,先求2022當選再說,這會故意欺騙全台人民,恰恰與韓國瑜同類,留下很大的後遺症,有害無益。

侯友宜如何出場責任在己

談到侯友宜如何出場,站上2024舞台,郭正亮認為,「這個問題必須要由黨來做決議,幫他解套,這是國民黨的技術問題」。大錯特錯。這個問題2022就會冒出來,是侯自己要先表態,展現勇於承擔責任的氣魄,才能贏得各方人民尊敬。國民黨不可能在2022選戰中就處理2024人選的問題,如果將之推給黨於2023年徵召,極可能犯下玩弄群眾的錯誤,好戲變成歹戲,原本可加分的氣魄變成了欺騙人民的假戲,只會減分,太划不來。

2024國民黨應依《中國國民黨黨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第三條規定:「公職人員選舉,本黨候選人提名權責,依下列規定為之:一、總統候選人之提名,由中央委員會,依據「黨員投票」(占百分之三十)與『民意調查』(占百分之七十)之結果,…,提報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舉辦黨內總統提名初選,徵召侯友宜參加初選,若除侯外無人參選,侯自然獲得提名,若有人參選,侯應亦能勝出,取得名副其實之參選的民主正當性,這對侯友宜與國民黨都是上上策。

國民黨兩岸路線漂移未定

2022兩岸關係的議題可能發揮有限,2024則必然會被熱炒。按理說,今年沒有選舉,是國民黨重新整理最敏感的兩岸論述的好時機,但被江啟臣錯過了。眼見自己快下台,江才在811日提議要發起「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作為兩岸前途的國是論壇,進行台灣社會跨世代、跨階層、和跨黨派的有意義對話」。去年初掌權後,江啟臣為何不開放黨內路線大辯論?錯失了凝聚黨內共識及與社會大眾對話的良機,就是國民黨掌權者向來禁不起,也不敢接受開放式挑戰的習性使然。

朱立倫在發表參選聲明之前大聲高唱「親美」論調,在最近兩三年的情勢中,高舉親美旗幟就是隱含抗中的客觀意味,不容否認,朱應亦有認知。發表參選聲明,提出「中華民國,自由民主」,記者追問之後,又說歷來的黨章、黨綱都要承接,說法已出現漂移。

811日,江啟臣將「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濃縮為「憲法九二」,在國民黨中常會提出後,朱立倫又再搬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表述方式又變了。813日,朱立倫又提出一個新說法,「『和陸興台』抗抹紅」,又是另一個說法。顯然對兩岸根本沒有定見。朱同時表示,「國民黨對外路線一直都是『親美友日和陸』,和陸不是親中」。「和陸不是親中」這話說得很奇怪,親不親中應該是外國人的用語,朱立倫這麼表述,好像他與口中的國民黨已經不在「中國」之內,他自己成了外國人,國民黨成了外國黨?

朱立倫對兩岸關係的表述方式都是輕飄飄地帶過,沒有實質的論述,立場也跟著漂移,似難帶領國民黨走出兩岸關係的困境。

必須承接集體情緒的挑戰

國民黨知道,在兩岸關係上,不論如何,民進黨一定會極盡抹紅國民黨的能事。所以,國民黨要發展出能免於「紅疫」的論述。

其次,兩岸關係超級敏感複雜,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精準掌握得住的,連許多國民黨搞兩岸的老將所提出的論述內容都東搖西擺,漏洞百出,就可知其實況。而敏感就容易帶動情緒,陷入情緒反應,就難以道理計。民進黨歷來不斷地刺激這種情緒,形成循環,套住國民黨,國民黨越不敢面對處理這種無知的情緒,就會被套得越深越緊,最後只能認慫待宰,形成紅綠夾殺的困局。

面對集體的無知與情緒,國民黨絕不能以「民意」為詞,受其牽引,否則絕無生機。反而應該不斷地根據事實,以舉證事實的方式,引用邱義仁兩次否決台獨可能性的說法,揭穿台獨謊言,教育、說服民眾認知兩岸的真實情況。在這當中,不能有一廂情願的妄想,否則恰恰奉上讓人嘲諷、批判自己的話柄,情況必然更糟,「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等都屬於此類說法。

事實蘊藏力量,越接近事實,就越能乘御事實向量力為己所用,越容易說服人,扭轉局勢。

兩岸新路線須得到侯同意

不論兩岸有無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係迄今堅實不破的事實,連美國與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都不出此範疇。國民黨應敢於引用歐美的政策,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合理論述自己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事實的看法,既能揭穿台獨謊言,又能與中共的一中原則明顯區別。

如果侯友宜是國民黨2024提名之人,兩岸關係的論述就勢必要尊重或考量其想法,侯也必須對敏感的政治問題有系統性與原則性的表態,並儘快發展成完整的論述,越清楚越好,縱使有不得已的模糊之處,也必須清楚呈現此不得已的理由與現實,不宜和稀泥。只有旗幟鮮明,才容易號召群眾、喚醒群眾。

無論如何,在朱立倫不可能搞好兩岸論述的預期下,國民黨最終的希望只能在侯友宜的身上,若想重返執政,各方巨頭應知低調自愛,才能成事而有好果子吃。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