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和啟示|花俊雄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共在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會議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40年來的巨大改變

 

1970年代,中國與孟加拉、馬拉威和查德等「失敗國家」不相上下。40年後,這些國家仍然在全球底線掙扎,而中國卻實現了驚天大逆轉。40年來,中國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7年的82.7兆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兆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兆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兆美元。

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斐然,資訊暢通,高速公路里程和高速鐵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三峽水壩、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偉大工程也位居世界前茅,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步伐。

4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人民幣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累計減少了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獲得聯合國高度推崇。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建立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上升40.6%。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等困擾中國人民的問題已經一去不復返!

 

以民為本、為人民謀幸福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緊緊圍繞以民為本、為人民謀幸福而開展工作。堅持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用的原則。鄧小平曾多次強調,「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習近平強調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奮鬥的目標」。以人民的幸福、安全、健康為根本」,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各項建設的動力和源泉。因此,以民為本、順民意的改革開放在社會各階層取得了廣泛的共識,激發了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

中國的改革開放採取循序漸進、由點到面和上下聯動相結合的漸進方式,先易後難,先行先試,逐步推進,也就是鄧小平說的「摸著石頭過河」方式。

改革開放首先在農村和農業生產方面進行,然後逐步從農村到城市、由農業到工業、由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由沿海到內地進行漸進式改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延伸到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經過40年的實踐和探索,中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成功不僅打破了西方現代經濟發展的話語權壟斷,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所有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方案。中國的成功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驗和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路是人走出來的,要緊的是必須瞭解自己的國情,建立堅強的領導,找到正確的方向,凝聚全民的共識,鍥而不捨地追求,不斷地自我糾正。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歷史終結論的終結,中國崩潰論的崩潰,社會主義失敗論的失敗」。習近平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所交出的成績單是令人民滿意的,一定會獲得高度的評分。習近平還說:「沒有一考定終身,考卷跟著時代變,小康不會從天降,幸福要從奮鬥來」。如今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筆者深信中共一定會「砥礪前行」,達成兩個一百年的目標。

 

(作者係美國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