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關說司法、遭到國民黨撤銷黨籍事件,正迅速發展成為13年來最大的政爭,媒體以「九月政爭」名之。決意拉王金平下馬的馬英九總統民意支持度只有11%,朝野批馬的聲浪高漲,「反馬」的勢力集結,政治形勢動盪不已。值此之際,有必要從情緒氾濫中重新釐清,正確對待這一波疾風驟雨。
第一個必要,從基本價值著眼。
國會議長關說司法個案,與法務部長甚至高檢署檢察長直接通電,為反對黨黨鞭喬案件,如果竟都容許輕放甚至過關的話,則司法公信何存?開了這個缺口,不啻為關說司法大開門戶,台灣願見這樣的沉淪嗎?人民豈不更對司法公平失去信心?司法的公平與公信猶如皇后的貞操,維護寧過而無不及,寧重下藥而不宜輕。司法與政治風氣的整飭,相對於人情溫暖和過程周到,是層次高得多、不容迷失的基本價值,不該搞得輕重倒置。
當前台灣的錯亂是捨本逐末,政客則避重就輕,不在關說的大是大非上論分明,以及負起相關責任。他們不面對關說通聯譯文的指證明確,稍用常識即可判斷,卻偏離主題,在法院核准的個案監聽上大作反面文章,用烏賊法混淆視聽,無限上綱諉為司法迫害、錦衣衛…等,甚至推升至權力鬥爭。台灣人民如果看不穿這一層迷霧,繼續受煽惑、被驅使,不在基本面看問題、不力求向上提升的話,這個社會將永遠留在泥坑打抹黑戰。
第二個必要,為民主找生機。
台灣面向大陸,原有的經濟優勢早已喪失,這些年來民主的發展原是最佳的號召,也是面對全世界最好的資產,卻在王金平十餘年主持的立法院中消蝕殆盡。占領主席台、扭打等醜惡的畫面一再播演,讓台灣民主成為國際笑談,和大陸的負面教材、政治絕緣體,而作賤了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從議事主持的角度而言,連起碼的議場秩序與議事規範都不能維持,王金平這個立法院長已經失職許久。作為立法院的「萬應公」,他用利益交換、人情輸送的「喬事」來維持運作,使立法院成為金權的盤口和「喬家大院」,今天的「王派」幾乎莫不是利益糾結的共同體。野蠻的國會議場、是非顛倒的立法院,長久以來是台灣的亂源、電視上「兒童不宜」的節目,王金平能說不是禍源之一、能不負起責任?
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他壓制國民黨的多數優勢,縱容民進黨在議場上賺回選舉的劣勢,使得執政黨重大法案不能順利推動,他則以私害公、放人情博得反對黨傾心,倒轉用反對黨的傾心作為個人權位的資產,在黨內成為不倒翁。放眼天下,為反對黨大黨鞭關說司法個案、與反對黨「麻吉」的執政黨國會議長,著實少有。王金平遭到去職壓力時,最奔走呼號的竟是民進黨,事實是最好說明。
所以,為了台灣民主、政黨政治、政治風氣和司法改革,王金平的下台會帶來轉型的生機,衝著這一點,應該樂觀其成而不是背道而馳。台灣人民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大局思考,而不要在枝節裡走迷宮。長袖善舞的王金平關說司法案,成了他的「阿基利斯腳踝」,越過了馬英九的禁區紅線,而被抓住機會、下手「除王」,將催生國會的新形勢。
以上所述,是認同馬的改革用心,卻並不是同意「除王」的粗糙與急切,即使理解他要在9月17日立院開議之前搞定情勢,也同情他在重大立法案遭到掣肘的挫折感,比如兩岸服貿協議在立院從全案表決變成逐條審查,曠日費時,將連帶推遲許多外貿協議的進展;比如核四公投再拖延下去,明年與七合一選舉合併時,將大不利於國民黨選情。馬英九不論以總統或黨主席的地位,都可以邀請黨籍的立法院長茶敘,說明執政需要,要求王金平配合大局,教而不從方始殺之,都比現在種種突槌的做法合理與圓融。
從反面思考,當特偵組呈報總統,院長、部長、檢察長都涉入關說時,馬英九的個性都不會壓著案子不處理,更不會像陳水扁一樣,扣著案子作為威脅政敵就範的黑材料。何況,他真的如此做,特偵組也未必答應,開一場記者會抖露或透過媒體爆料,都會反證了馬吃案,使馬的形象全部崩解。
即使從政幾十年,馬英九仍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直率或粗糙總是不離形影的標籤,從美牛進口、油電漲價、核四公投、士官洪仲丘死亡案…等,都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他小事化大、治絲益棼的粗劣手段,關說案會演變為政潮是又一個例子。台灣社會可以氣憤這麼一個「不上道」、政不通人不和的總統,但是,台灣社會將來也一定會懷念這個為義理而不計利害、奮不顧身的領導人。
換一個面向,談馬英九在「除王案」的失態和粗糙,種種急切的不可解之處,如果對應《新新聞》週刊爆料,謂國民黨內有「四大家族」密謀「起義」,在9月29日的19全代會上提案,要馬英九為七合一選舉成敗負責,來拱馬下台、王金平取而代之,引起馬英九警覺而痛下殺手,具備了相當的說服力。觀察榮譽主席連戰極不尋常、背離其一向風格的發表聲明公開責馬、挺王,開了反馬第一槍,匯聚社會不滿馬的聲勢,便理解挺王的本土派與民進黨、反馬社會力量裡應外合聯手倒馬的動向,尤其解釋了王金平何以如此無尊嚴地死纏爛打、賴在立院龍頭位子上,不斷生事、創勢引潮,而無視帶給台灣政局動盪、人心不安。
如政客不顧國計民生,哪裡還有國之重臣大局為重的風範?有不少政治人物與王金平有金錢瓜葛,視「不上道」的馬英九為攔路大石,關說案只要砍掉反馬最高官僚山頭的王金平,都一定會發展成為政爭,馬英九的失態急切出手,其實已無關宏旨,不過被拿來誤導糊塗的台灣媒體,一起趕時尚批馬,共同掀起倒馬風潮,提前讓馬跛腳以利奪權。台灣難道願見到總統打趴、領導中心癱瘓的局面?媒體察毫毛而不見輿薪,捨關說的究責而鑽程序的牛角尖,為市場導向而失去觀察大局的高度和針砭能力,令人惋嘆。
面對拉幫結派的政治山頭,馬英九注定是個獨行客,有著唐吉柯德挺矛衝向風車的天真與執著。他當選總統與黨主席,拯救了國民黨,他厭惡老政客的肉桶分贓和地方派系的污濁,但是粗莽的改革得罪巨室、造成地方離心,而開始遭到反撲,「九月政爭」要從此處理解才能掌握脈絡。台灣人民如果厭棄關說,願意給政治和司法一個清理的機會,就該支持改革,即使是假政爭之手去腐生新,也值得嘗試。
基於此,立法院長關說案雖如馬英九所言,「是台灣民主法治最恥辱的一天」,但是衷心祈望能激濁揚清,締造為一座里程碑,成為「台灣民主法治最輝煌的一天」。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