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TPP後,TPP重新以CPTPP問世。台灣向來以外貿為成長引擎,加入區域經濟合作利多於弊;政府應深入瞭解CPTPP最新發展進程。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大陸崛起,重啟兩岸經貿協商刻不容緩。
本屆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甫結束;其中,最受關注的應是,環太平洋11國經貿部長就TPP正式達成原則性協議,並發布共同聲明:新架構下的TPP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馬政府任內希望「排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能快就快」,蔡政府也以加入TPP為其重要的施政目標。但川普一上任即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告美國退出歐巴馬政府所主導的TPP,實現在競選期間的承諾。這決策不僅讓成員國一時手足無措,特別是對戮力於選前讓國會通過TPP的日本首相安倍情何以堪;也讓台灣失去加入TPP的機會,難免失望。但勢隨時轉,如今TPP改頭換面成CPTPP,但少了美國,台灣該如何因應?
CPTTP對台影響不容小覷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首先要瞭解,沒有美國的CPTPP與原TPP有何差異?誠如川普所言,TPP其實是美國對成員國大幅讓利,是一種不公平貿易,會造成美國大量勞工失業。因此,他上任後改採雙邊貿易談判模式,以美國利益優先。如表所示,包含美國在內的TPP 12,GDP占全球37.5%,但美國GDP(2013)又占TPP 12的59.74%;少了美國的TPP 11,其GDP僅占全球的13.6%;遠低於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30.6%及FTAAP(亞太自貿區)的57%,影響力大不如前。
又TPP 12成員國占台灣貿易額約35%,但TPP 11僅剩25.25%;準此以觀,台灣若加入CPTPP,效益雖大不如前,但對台灣經貿影響仍不容小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其實,不管是多邊,或是雙邊貿易協定,對台灣經貿都有一定好處。TPP對台灣的影響在於,全球各國或區域之間彼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已成為趨勢,降低關稅或排除非關稅障礙,對於仰賴外貿的台灣,勢必產生一定衝擊。原TPP包含台灣重要貿易夥伴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台灣若能加入,其利益不言而喻。而CPTPP中雖無美國,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等4個會員是台灣前10大貿易夥伴,台灣加入CPTPP,將有利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拓展市場。
TPP原是高標準、高品質的貿易協定;是否接受新會員入會採共識決,要加入有相當的難度;而CPTPP仍維持原高標準,但特別強調協定範圍的廣度。目前,CPTPP會員國同意以原先TPP為基礎,但暫緩實施20項條款,讓協定進行更順利,預估2018年下半年新協定有望生效。簡單而言,CPTPP比原來TPP標準寬鬆,台灣申請加入時,對產業來說比較好調適,也比較容易達到標準。只是,台灣要加入,必須瞭解CPTPP內容、做好法規調適、排除內外障礙,積極行動。
重啟協商刻不容緩
最新一期德國《明鏡》周刊,封面只出現「醒來」的漢語拼音「Xing lai!」,封面文章則以「覺醒的巨人」為題,並用不少篇幅介紹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足球等領域的發展,儼然已成為「超級大國」,呼籲西方必須「醒來」,別再自我陶醉、自我迷戀而不思進取,警示意味濃厚。其實,該覺醒的應該是台灣。中美是當今世界唯二GDP逾10兆美元規模的超級大國。習近平所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及FTAAP,已獲全球許多國家認同及參與,未來在全球自由貿易將有更多的話語權及影響力。
據悉,中國為向川普亞洲行表示善意,商務部將於明年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來擴大進口,另外也將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的關稅來增加消費品進口,並藉以刺激進口、減少貿易盈餘;而在川普訪中期間,中美企業家共簽署15份經貿合作文件,總金額更高達2,535億美元。令人憂心的是,中美的經貿擴大合作,對台灣企業將產生轉單的利空效應,台股應聲下挫,無非已透露警訊。
近日,有台灣創投大老提及,「一帶一路」是前瞻、全面、精密的戰略規劃,從基建開始做起,迅速向前推進,而所有東南亞國家也全力和大陸配合。相較之下,台灣「新南向政策」卻缺乏清晰的藍圖,亦無實際的步驟,又未與中國戰略聯盟,台灣實在很難在此有所作為。若然,則蔡政府的「親美遠中」及新南向政策將是困難重重。
筆者以為,習近平在十九大談話已釋出對台善意,「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蔡政府何不也溫柔回應,重啟兩岸經貿協商大門,讓兩岸經貿活水源源不斷?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