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陳明仁與惠州之役|陳京生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黃埔一期畢業生陳明仁參與了孫中山先生發起的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並在第二次東征中首先將戰旗插上惠州城樓,立下戰功。

 

  我的祖父陳明仁,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10歲進新式學堂,1920年考入長沙兌澤中學,畢業後回鄉擔任小學教員。1924年春投筆從戎,考入軍政部講武學校,不久黃埔軍校成立,1924年9月講武學校併入黃埔軍校,陳明仁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學習。1925年1月,陳明仁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教導團見習排長。

 

第一次東征

 

此時,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計畫攻打廣州。孫中山為了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決定東征平定陳炯明之亂,史稱「第一次東征」。在此次東征中,陳明仁在東莞指揮一個排,卻繳了敵軍一個營的槍,立下大功,受到團長劉堯宸誇獎:「逆境出英雄,我以為我是世界上最不怕死的人,哪曉得陳明仁比我還不怕死。」他報請第一軍軍部批准,將陳明仁升為教導團一營三連連長。

劉堯宸是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雖然上課時陳明仁與之爭執不下,下課後卻找陳明仁促膝切磋,感情甚篤。第一次東征時劉任教導二團二營營長,即將陳明仁等學員調來二營見習。陳明仁稱:劉堯宸是對我一生中影響最大的幾個人物之一。

 

第二次東征

 

陳炯明被擊潰後,又得到外援,趁東征軍回師廣州之機,復據東江地區作亂,於是,孫中山再次決定東征。第二次東征軍總指揮是蔣介石,總政治部主任是周恩來。部隊於1925年10月初從廣州出發,10月中旬開始進攻惠州城。

惠州城防司令是陳炯明部的師長楊坤如,粵軍著名的驍將,再加上惠州倚山帶河,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師部決定成立敢死隊,將任務交給第四團團長劉堯宸,劉堯宸乃命陳明仁擔任敢死隊隊長。臨戰前劉堯宸帶頭寫下遺書,此舉對陳明仁影響頗大,此後每次打仗,他都要寫好遺囑,交代好後事。

10月13日傍晚,劉堯宸與陳明仁率隊衝到城下,架好梯子,準備爬城。劉團長搶先一步,正待登梯,一梭子彈打來,正中劉團長頭部,鮮血濺濕了陳明仁的軍服。陳明仁撲在劉團長身上,痛心疾首地呼喚:「團長,我要為你報仇!」說罷,他握住黎副連長的手,涕淚縱橫地說:「今當以死報國,若我兩人獲一生還,各以其父母妻兒相託,甘苦與共,勿負亡友!」然敵人火力兇猛,仍然無法登城。下午5時30分,何應欽見傷亡過重,只好下令停止進攻。劉堯宸的遺體被陳明仁背下戰場。

晚上,副團長接到何應欽的命令,限當晚攻下惠州城,否則軍法從事。陳明仁在接受任務時說:「今晚無論如何不能攻擊!目前官長陣亡負傷者太多,士兵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再則,梯子也無法背上去。即使攻入城內,晚上也無法掃清敵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陳明仁從不把死放在話下,但要死得其所,作無謂的犧牲是蠢人所為!」副團長不敢擔責,要陳明仁寫報告直接回覆。何應欽看了報告連聲歎曰:「言之有理,陳明仁真是有勇有謀!」

 

在惠州之役立下大功

 

10月14日,蔣介石重新部署,決定由第四團攻北門,第八團側翼掩護,第七團和第一補充團攻西門。代理團長命令陳明仁指揮兩個營,但所剩士兵不足150人,便編成7個隊,每隊帶一架梯子。下午2時,蔣介石下達攻擊令。緊接著,他和周恩來親自到飛鵝嶺現場指揮,何應欽在城下督戰。

陳誠命令士兵把大炮推到離城只有500米的地方,直接瞄準敵軍的陣地進行轟擊。攻擊開始後,陳誠第一炮就打掉了一個隱蔽的機槍位置,並很快將北門城樓右側10米處炸開一個缺口。陳明仁帶隊衝鋒,但在敵人猛烈火力之下,傷亡慘重。陳明仁手裡拿著旗子,衝到城牆下一個死角,等了好一會,發現兩個士兵衝上來。三人一起爬城,當士兵剛把梯子豎起來,陳明仁即身駁殼槍,腰紮數枚手榴彈,高擎青天白日旗,冒著炮火爬雲梯,一躍登上城牆,先以駁殼槍掃射,接著拋出手榴彈,吼聲如雷「衝啊!」,將戰旗插上城樓最高處。而守城敵軍猝不及防,棄槍遁逃。士兵們看到城頭上青天白日旗飄揚,信心倍增,後續部隊蜂擁而上。這一幕被蔣介石和周恩來等人在望遠鏡裡看得一清二楚。蔣介石問:「手持大旗,第一個登上城牆的是誰?」「你的學生陳明仁!」站在蔣身邊的黃埔教官李明灝回答。

戰役結束後第三天,蔣介石、周恩來、何應欽、鮑羅廷等在惠州城召開慶功大會,由蔣介石親自下令吹三番號向陳明仁致敬,還親自帶頭喊口號:「向陳明仁看齊!」他並當場宣布提升陳明仁為三營營長。

惠州之戰是國民革命軍東征最光輝的戰役,南京軍事博物館有一幅大型油畫,畫了陳明仁率先登城,也畫了蔣介石臨陣督戰的情景。1949年9月,陳明仁參加首屆人民政協會議時,周恩來和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還認識我嗎?打惠州的時候,我還向你舉槍敬過禮。」

 

(作者係陳明仁之孫、浙江師範大學原體育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