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南庄慢城發展應善用文化資產|張健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苗栗縣的南庄鄉近年取得了國際慢城認證,但這座融合漢原文化的山城,卻擺脫不了商業氣息,尤其是南庄抗日的故事,來訪的遊客大多不知,雖然各個相關景點都立有該事件的說明牌,卻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位於苗栗縣山區的的南庄鄉,是一個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多元族群交融的寧靜村落。早年林礦業發達,到了21世紀轉型為觀光。除了秋天(農曆1015日,客家話稱「十月半」)舉行的矮靈祭、賞花熱潮的桐花季,以及客家文化相關活動等,會吸引外來客前來,其他大部分時間這裡的步調大多是緩緩的、靜靜的。所以,在20166月成功取得了國際慢城 (Slow City) 組織的認證。不過,當局為了創造和活絡地方經濟,選擇用夜市或商圈商業的手法包裝老街,然僅少數標榜地方的小吃之外,很多商家賣的東西,同樣可在其他老街看到,很難讓遊客感受到「真正歷史的況味」。

 

兩百餘年前開墾

 

源自加里(裡)山風美溪的東河,在南庄街南側與發源於八卦力山的南河 (又名蓬萊溪)匯流後,下游始稱中港溪,再流經頭份的斗換坪到竹南鎮塭子頭出海,全長約54公里。加上地近雪霸國家公園、四面環山,在這秀麗山林,清澈透底的河川間,造就了美麗的觀光景點。露營區 、山莊、民宿遍布整個山城。在晚秋,漫步在東河旁東江部落的落羽松林間,也可悠閒的度過一個下午;而走在串連南庄老街與南江老街的康濟吊橋上,也可愜意地體驗南庄老街山城的風貌與溪流景色。

南庄在清代文獻多名為「南莊」,意為向南開發的村莊。開拓者黃祈英為來自廣東的客家人,於清嘉慶(1795-1820)末孑身來台,至斗換坪,與南庄的賽夏族貿易。後從其俗,改名黃斗乃,並娶番女為婦,名為「番割」,生兩子。隨後,積極邀其鄉人等入山,約為兄弟,也各娶番女,與番往來,遂墾南莊之地,後隸屬台灣府苗栗縣竹南堡管轄。

1860 年代台灣開港後,樟腦利益極受重視,中部製腦區地位因北部番害嚴重而崛起,苗栗內山的樟腦資源為眾家必爭之地。據來台傳教的馬偕博士等人的記錄,此區有複雜無比的勢力爭奪。此時,南、北獅興(今南庄鄉的蓬萊村、南江村)仍為番界,沿山一帶群峭摩天,深林繁密,樟樹尤多。賽夏族各番社,共計有番丁200餘名,北獅里興社土目為絲大尾,南獅里興社土目為日阿拐,另有獅頭驛社(今南庄鄉的東河村)土目張有准。新竹文獻稱其:「性頗馴狎.腦戶雜處,煎熬日眾.查獅里興一帶由獅頭驛南入十餘里,雖壑絕巖深,地少平坦;然數年後,大樹為墟,若墾而耕之,可得良田數百甲。」

光緒初年,台灣巡撫岑毓英將南庄未墾埔地的墾批交付竹塹的閩籍士紳林汝梅,光緒8(1882)林汝梅向岑毓英回報獅里興等社皆已歸化,而林汝梅也在此設墾號經營腦業。光緒10(1884)獅里興、獅頭驛等番社反悔襲擊林汝梅等人的山場,翌年圍攻林汝梅在南庄的公館,後適逢黃南球率隘丁夜襲生番才得以解圍,但此舉也使得南庄的勢力落入客家人之手。

此後日阿拐與絲大尾等土目在南庄、獅潭等地靠著向入墾墾民收取山工銀,在劉銘傳實施開山撫番後,日阿拐、絲大尾及張有准等土目也招漢佃開墾,成為地方有勢力者。光緒13年日阿拐因協助撫番有功,劉銘傳奏請軍功六品,為國子監大學士。光緒20(1894)22歲時,響應山東賑災捐銀肆拾參兩貳錢,由山東巡撫奏予監生。其裔孫日進財現珍藏有「戶部執照」、「監照」、「捷報」等文獻。

 

南庄抗日事件

 

光緒 21 (1895),日本據台,翌年在南庄成立撫墾署,派員至南庄攫取貿易資源─樟腦。後來,日阿拐起而宣稱:「彼等日人為搶奪吾人祖先所傳下之土地,而欲陷吾人於困厄者。彼等開墾者依恃日本官憲之擁護以逞其慾望,吾人不可不同心協力以擊破之。」成為抗日的引爆點。

明治35(1902)74日,南庄支廳管內南方八卦力的一名巡查與數名隘勇,在巡邏途中和原住民起衝突,巡查受傷;又傳來南庄支廳管內各番社有不穩的情報。75日,新竹廳長發給警察本署長的文件紀錄顯示,聽聞6日會有數百名南庄生番襲擊南庄街的消息,為警戒並安撫人心,要求派遣警部1名、巡查10名前往南庄支廳戒備,警察本署長隨後回覆說,為安撫人心,應派遣若干軍隊。次日兒玉源太郎總督親自下令混成第一旅團長,派遣守備隊駐紮,而日阿拐則聯合大東河等附近番社的賽夏及泰雅族的原住民起事,於76日包圍襲擊南庄支廳,史稱南庄事件,又稱為「日阿拐事件」。

南庄事件後,日阿拐躲到鹿場,有人通報日本警察將來襲,乃順著風美溪往上進入加里山區逃匿,翌年抑鬱以終。南庄抗日事件後,賽夏族人原居之大部分番地被劃入普通行政區。台灣光復後,大致循日據時的行政區分,在南庄設鄉,劃屬平地鄉。

 

光復後煤礦業發達

 

日據時代就開始開採的南庄煤礦,到光復後創造了南庄史上最繁華的時代。當時中港溪流域的竹南、頭份、南庄居民,幾乎都以打炭(客家話,採煤的意思)為主副業,邊種田邊打炭。當時洗煤水汙染造成的黑水河,每逢颱風大雨過後,有許多人至河床打撈煤炭,成為客庄少見的奇景。

那時大部分的商店都跟採煤產業有關,光是戲院就有4家,目前僅存的南庄戲院,尚可看到當時的風光。後因南庄鄉的礦業和林業沒落,再加上天災和社會結構改變,人口大量外遷,南江老街也因此黯淡下來。

 

南庄未來的展望

 

如今,南庄這座山城,雖幾乎沒有任何具體的一景一物,足以辨識當年南庄抗日的歷史,但隨處仍可看到南庄事件的解說牌。

當地目前僅以百年郵局、老庄長官邸、乃木崎等日據時期留下的遺跡,作為招攬遊客的景點,作者建議,不妨效法另一慢城嘉義大林活化萬國戲院,成為文化藝術展演空間的模式,活化南庄戲院,作為活絡當地歷史文化的起點,可擺脫台灣老街普遍具有的商業氣息。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