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必須重新整理中美關係,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線,才有可能執政成功,最關鍵點就在重新說清楚「一個中國政策」的實質內涵。民主黨對中鷹派氛圍增長,考驗拜登跳脫川普主義的能力。
拜登早說過多次,上台後首要之務在平復疫情、重建經濟與修補美國民主,看似都為內政,實際上,這三大領域的成敗與其中國政策息息相關。搞不定美國內部的中國議題,拜登就很難當一個撥亂反正的總統。
川普攪亂「一中」以抗中
中美關係最重要的前提與基礎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川普當選未上台前就多次發言挑戰「一個中國政策」,特意安排與蔡英文通話,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就不斷地升高打台灣牌的強度,以一中政策為祭品。
川普的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公開扭曲雷根的「六項保證」中「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為「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任何立場」,吹起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調子,國務卿蓬佩奧竟在美國大選川普明顯落敗之後,還赤裸裸地公開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明顯是下重手攪局。
此外,從蓬佩奧處心積慮,企圖在下台前最後一周還要安排美國駐聯合國大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台,操弄兩岸關係,真正的目的是給拜登的中國政策「下絆子」,為自己或共和黨留下日後操弄的伏筆。
川普敢於有別於前幾任總統,對中國大陸出重手,也受到民主黨陣營一些人的讚揚與支持,奠定了他在美國對中政策上一定的權威地位。新冠疫情發生後,對中政策或將成為川普陣營唯一能作為政治遺產的項目。
這次落敗的川普獲得7,400餘萬票,雖因鼓動川粉攻占國會荒謬鬧劇,創紀錄被彈劾兩次,但共和黨內國會議員多數依然不敢逆其麟,政治能量依然巨大,必將在美國政壇繼續興風作浪,最有利的支點就是已有公認權威的對中政策。
拜登勢必要清理戰場
面對這個形勢,拜登上台之後,必須清理戰場。由於川普對大陸出手為中美關係的創舉,連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印度-太平洋協調人」坎貝爾(Kurt Campbell)2019年底在《外交事務》撰文表示,「川普政府在《2017年國防戰略》中把中國定為『戰略競爭者』是正確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月19日亦表示,「中國無疑是帶給美國與美國人民最大挑戰的國家」。川普的對中政策極可能成為從外部與內部制約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參考標準。由於中美關係已在火線上,拜登有巨大的時間壓力。就職百日之後若無表現,就有敗政風險。
川普的作為令兩岸關係在美國對中政策裡的份量急速增加,這既改變了歐巴馬下台前中美關係的結構與常軌,也令台海關係的爆炸性陡升,又回過頭來激盪中美關係,形成惡性循環。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1月14日發表報告指出,「美中因台灣爆發嚴重危機躍升全球潛在衝突之最高級別,為歷來首見。」可見一斑。
拜登應該會想辦法阻斷這個惡性循環的迴路,不讓自己被捲入「川普主義」的漩渦。為此,拜登必須重新澄清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其團隊近兩、三個月已多次表明此立場,但關鍵是實質內涵,不是僅在形式上敷衍,也就是要清理戰場,改變蓬佩奧與史達偉發言的影響。如果拜登不這麼做,就會被共和黨順理成章地綁架。
拜登面對的是川普陷阱
川普把中美關係搞到雙方已無法對話,遑論合作空間。拜登要走出自己的路,只有努力做出能與川普區隔之事。拜登已經公開表示過,要與中國大陸在某些領域競爭,在某些領域合作,這聽起來似乎很合理,縱使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還能上談判桌談限武,何況今日關係已深度交織的中美兩國。坐下來談談,重新整理兩國關係,應為合情合理的舉措。
不過,美中一旦坐下來談,曠日廢時,美國人看不到可與川普遺產並論的具體績效,會不會對拜登失去耐性與信心,在美國內部反中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負面情緒外溢到影響其他施政領域?這種可能性恐怕不能排除。
2020年11月中,拜登當選後,歐巴馬表示,「若不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貿易議題上他對中國可能出手更重。」這「更重」應是與川普出手比較的結果。他還補充說,現在「在貿易議題上更強硬的催逼中國,完全是合法的」。歐巴馬這個「更重」與「合法」的說法,可能反倒給了共和黨日後大作文章的楔子。
川普集團其實已經利用情勢設下了一個進退維谷、時間窗口極有限的陷阱,等著拜登掉入出糗,再伺機發動攻擊,接續「選舉被盜」的誣蔑,以另一個方法破壞拜登政府的正當性,並以此繼續綁架共和黨,操縱美國政局乃至影響世局。
共和黨開始利用抹紅戰術
在台灣,民進黨動輒用親中賣台抹紅國民黨,無往不利,日後在美國,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戲碼。共和黨會動輒以川普對中政策的遺產作為標竿,測量拜登對中的強硬程度,若是稍有退讓,就會以親中、出賣國家利益為詞,並將此印象普遍化,全面抹紅、抹黑拜登,唱衰拜登,打擊其威信。
由於對中戰略不是一般的小事,大陸也不見得會配合拜登。依目前情勢來看,共和黨可以抓到嚴厲批判拜登話柄的機率不低。拜登原本就不是魅力型的領袖,群眾基礎不牢固,能否挺過困難期,跳脫被抹紅的陷阱,只能先靜待百日執政的結果,才能進一步評估。
兩岸關係應是最容易切入
拜登要清理中美對抗所引發的戰場,若直接與大陸談判,可能緩不濟急,也未必能如意施展。要快速穩住中美關係,又不會被抹紅,被貼上「親中賣美」的標籤,應該重申美國歷來的「一中政策」,再加以實質界定,並從台灣下手,約束台灣台獨政府的行為,最容易緩和情勢,快速見到效果,而且是川普或共和黨最難找到命中要害的把柄。
拜登若因此招致共和黨的批判,也容易反擊。
首先,若川普真的重視台灣的國際空間,為何不直接給予外交承認?其次,克拉夫特大使預計訪台前,特別聲明其訪問是根據美國的「一中政策」(the U.S. one-China policy),為《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等所指導的原則,並未提及近幾年通過的各項法案。可見美國兩黨均秉持「一中政策」,難以撼動。再者,川普要切割中國人民與中共,卻大力拉抬台獨政府,恰恰讓中國人民站到中共的背後,是一個矛盾失敗的戰略。
拜登若是夠大膽自信,有戰略眼光,應該促使台灣在「事實與現實的基礎上」自主開啟兩岸政治對話,這不違反「六項保證」中的「不會在台北與北京之間擔任斡旋角色」。兩岸只要開啟政治對話,台海和平就較有保障,美國手裡又會多一支從來沒有過的槓桿。
蔡英文似乎還有妄想
蔡英文不知避嫌,胡亂接受克拉夫特來訪的提議,卻接了個空,不死心,還與克拉夫特網路對話,表達希望台灣能參與聯合國及其周邊的會議和活動。這顯示蔡對川普路線不死心,希望透過克拉夫特轉達此信息給其共和黨同僚,為台獨政府保駕護航。
拜登核心策士艾利森(Graham Allison)1月中接受TVBS主播方念華訪問時表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國家存在,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直接打臉台獨說法。
經過這四年川普對兩岸情勢的折騰,就客觀情勢而言,國民黨始終最有機會,站到最佳戰略位置,利用事實基本面與國際現實揭露台獨誤台賣台的真相,徹底修理民進黨。然而,國民黨莫名其妙地一直甘於跟在民進黨的後面,只能搞衰自己的黨運,豈不令人感嘆?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