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取締不肖商家 避免物資飆漲|王有康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為嚴防少數不肖商家任意哄抬民生物資售價,建議在行政院下成立物價督導小組,定時召開物價督導會報,嚴懲或開罰不肖商家哄抬售價的失當行為。

 

民生商品飆漲是政府失靈

市場機制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著人們從自利的動機出發,在競爭與合作關係中實現互利。古典學派經濟學家柏雷多(Vilfredo Pareto)曾說,如果任何調整都不能使一些人在調整後境況變好,而其他人的境況至少不變壞,這種狀態就是最好的,也就達到了「柏雷多最優」(Pareto Optimal)

只是,觀察台灣近年來民生用品價格不斷飆漲,最明顯的就是餐飲店、麵包店、超商與超市的民生商品,近4年幾乎漲了一倍,數年前一個波蘿麵包售價22元,如今已經漲到40元,4年前超商賣的一根香蕉8元,如今已經漲到20元,茶葉蛋也從4元漲到8元,超市的小番茄從一盒40元漲到一盒99元。旅日多年的友人日前到台北商店街消費,赫然發現4年前一碗麵售價80元,最近已經悄悄漲到180元。

事實上,這些商品都是需求彈性很小的民生必需消費品,他們價格之所以在短短幾年內飆漲一倍,並不是因為市場需求增加引起的需求拉升通貨膨脹,也不是因為生產麵包的原物料麵粉,種植香蕉或番茄的肥料成本增加,麵條的原料成本上升,或是政府水電費調漲,所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那麼,台灣近年來的物價動型通貨膨脹,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

租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主要原因是商家將租稅轉嫁給消費者。租稅轉嫁指的是,稅法上規定納稅人將自己所繳納的稅款轉移給他人負擔的過程,例如汽車製造商通過提高價格,將所繳納的稅款向前轉嫁給消費者負擔;成衣製造商通過壓低棉花收購價格,將所繳納的稅款向後轉嫁給生產者或種植農民負擔;商品供應商將所繳納的關稅轉嫁給消費者負擔。

人為哄抬商品售價

除了租稅轉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商家「人為哄抬商品售價」,特別是民生用品物價倍數飆漲。說穿了,就是少數業者商家為了多賺點錢,不顧消費者的權益,看準大多數消費者不得不買。

在原物料成本沒有什麼變動,商家不斷調漲商品售價的情況下,對少數高所得階層來說影響很小,但對大多數中低所得、弱勢家庭,或基層退休公教族群來說,卻是雪上加霜。因為政府對中低收入戶的補助並沒有增加,基層公教人員退休金已經腰斬,加上逐年減少,而民生商品物價年年悄悄上漲,才是令人憂心的事。

民生用品漲會讓窮人更窮

根據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經驗發現,物價與工資類似,具有「價格僵固性」,易漲難跌。像是麵包、牛肉麵或便當這類民生用品的零售價格,一旦漲上去,就很難跌回到原先的水準。如果政府沒有立即處理,之後就很難控制物價了,這就是「政府失靈」。

嚴格地說,這類民生用品價格飆漲,會造成全體社會成員購買支出增加,以及實質所得購買力下降。人們可以不買鑽石,但不能不吃麵包。這道理很簡單。多數勞工薪資所得用於消費支出的比重,高於有錢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所得的比重,民生用品價格連年飆升,等於是變相對社會中低所得階層的處罰,讓窮人變得更窮。勞工朋友的薪資上漲幅度趕不上物價飆漲,不能開源,只能節衣縮食。

經濟衰退大多是由於市場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一旦生產的產品少了需求,企業就不肯再去投資,因此,放更多的錢到中層與底層人們的口袋,刺激需求,才能避免掉入一個社會多數人都不願意消費的「節儉的矛盾」迷思。

此外,民生物價飆漲,會造成躉售物價或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容易讓外界誤以為GDP提高,但事實證明,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質GDP不升反降。

物價上漲還會造成另一個迷思是,即使某一年GDP提高,但國民所得卻愈來愈少,日子愈來愈苦,這種經濟上認知的合成謬誤,是因為民生物價飆升造成中產階級變窮人,窮人變得更窮,但基尼系數擴大,某一年度或某一期間有「GDP成長的假象」,真實的情況卻可能是「社會的所得分配更不公平」。更多中低所得階層的人因為付不起高額房租,被迫選擇在條件更差的環境居住,也沒有能力維持自身或家人的基本健康照護。這些問題都是GDP無法呈現的盲點,值得留意。

應速成立物價督導機構

市場失靈,商家任意哄抬民生用品物價,社會像是處在「無政府狀態」,老百姓不是實驗室的白老鼠,政府如果不對店家任意哄抬民生必需商品價格加以管理或處罰,受害最深的還是窮人與弱勢團體。

相信40歲以上的民眾還有印象,1980年代經濟部曾經有一個物價督導小組,並定期召開物價督導會報,針對不肖商家隨意哄抬商品售價情形加以管控,甚至對商家失當的行為開罰,實施成效口碑良好。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麼重要的單位竟然裁併到公平會,不可否認的,為民喉舌,伸張正義的形象已不復當年。

保護消費者權益是天經地義、刻不容緩的責任,否則按照少數不肖店家這樣漲下去,估計不久的將來,台灣恐怕會變成辛巴威,一麻袋新台幣換一個麵包,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作者係台灣網路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