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邦,1957年1月生,湖南石門人。1976年8月至1978年10月在遼寧省阜新縣知青。1978進入東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1982年10月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年10月至1985年2月,擔任北京市建築工程學院教師。1985年2月出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宣傳部主任科員、副處長,1989年6月陸續任民革中央聯絡部副處長、處長。1993年3月出任民革中央聯絡部副部長,2000年11月出任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2010年12月出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並兼任聯絡部部長。2012年7月開始出任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
鄭建邦曾任第9屆、10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11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簡稱全國政協)常務委員。2013年3月出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簡稱青聯)第6屆、7屆、8屆委員;第2屆中直機關青聯副主席;北京市第6屆、7屆青聯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6屆理事會理事。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紀欣問: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即將屆滿70周年,作為著名抗日將領鄭洞國將軍的嫡孫,且為民革中央的負責人之一,您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鄭建邦答: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這場侵華戰爭,是中華民族近現代以來的一場空前的災難,國家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在戰爭中傷亡的中國人計有3,500萬人,財產損失更是多達5,000億美元以上。但是,由於包括台灣愛國志士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加上美英蘇等反法西斯盟國的支援,中華民族終於浴火重生,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抗戰勝利洗雪了近代中國百餘年來所蒙受的恥辱,收復了包括台灣在內的神聖領土。同時,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勝利也為整個國際社會的和平和正義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現在回過頭來看,中國抗日戰爭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轉折,中華民族從此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紀念抗戰歷史,緬懷抗戰先烈,是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這條歷史鐵律,努力把國家建設得富強起來,讓兩岸的中國人再不能受人欺侮。
中華民族有著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中國強大了,也絕不走歷史上德國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的老路,我們要成為構建世界和平和正義的堅強柱石。對於日本,我們更不能冤冤相報。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兩國人民應當成為平等的好夥伴,共同致力於亞洲和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建設事業。
問:您在祖父鄭洞國將軍身邊生活了很長時間,也撰寫出版過他的回憶錄,請問他曾告訴您哪些在抗戰中令他難忘的經歷?他對您有哪些影響?
答:家祖鄭洞國將軍是黃埔一期的,也是最早投入對日作戰的一批中國軍隊將領之一。早在1933年春,時任少將旅長的他,就隨中央軍第17軍參加了長城抗戰,在古北口一線與日軍浴血廝殺了兩個多月。從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到抗戰中期,他縱橫馳騁,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平漢線北段的保定戰役、漳河戰役,以及徐州會戰、豫西會戰、武漢會戰、廣西昆侖關戰役、宜昌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抗戰後期則前往印度,負責重新打通滇緬國際交通線的緬北反攻戰役。
家祖生前,我幫他整理回憶錄,有機會瞭解到那些戰爭的慘烈場面。例如1939年底的廣西昆崙關戰役,他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與號稱「鋼軍」的日軍精銳第五師團血戰兼旬,全殲敵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下5,000餘人,一舉攻克昆侖關天險。但我軍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將士陣亡5,000餘人,還有包括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在內的11,000餘名官兵英勇負傷。
家祖指揮的榮譽第一師擔任戰役主攻,攻克了昆侖關周圍許多重要高地,消滅了大批日軍,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就是被該師鄭庭笈團擊斃的。戰役期間,遠在重慶的蔣介石,還專門發電嘉獎家祖和榮譽師的戰績。不過榮譽師的損失也非常慘重,所屬三個步兵團,戰鬥結束後僅餘不足800人。半個多世紀後,回憶當時的戰鬥場面,家祖還曾感慨地連連說:「真是血流成河、血流成河呀!」
1943年春,家祖被派往印度擔任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和副總指揮,協助美軍將領史迪威將軍反攻緬甸,與衛立煌將軍指揮的滇西中國遠征軍遙相呼應,殲滅滇西、緬北10餘萬精銳日軍,重新打通了滇緬國際交通線。
1945年1月,家祖因戰功卓著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這是國民政府最高等級的軍功章,一個中國軍人一生中能榮獲這枚勳章,無疑是莫大的榮耀!據說家祖是這一級別勳章的第109位獲得者。
說到家祖對我的影響,我想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堅定,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退縮。其實這也是那個時代許多黃埔軍人的共同特徵。
問:由於您的家庭背景及工作關係,您對中國抗日戰爭有較一般人更多的認識,請問您對國軍和共軍在抗戰期間的表現有何評價?
答:中國抗日戰爭是在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上的全民族抗戰。以國軍為主的正面戰場,和以共軍為主的敵後戰場在戰略上相互配合、遙相呼應,使日本軍隊在遼闊的中國土地上首尾難顧,愈陷愈深,最終遭致戰敗。無論國軍和共軍,在對日作戰上,都非常英勇頑強;無論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都是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是毋庸置疑的。
我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在國際上鮮少被關注的中國東北抗戰情況,以及東北抗日民主聯軍(簡稱抗聯)。
918事變後,抗聯於白山黑水間堅持了十餘年的艱苦抗戰,他們在冰天雪地、眾寡懸殊的極端惡劣環境裡,與裝備精良、野蠻凶殘的日本關東軍反覆周旋、搏殺,在重創日偽軍的同時,自己也蒙受極大的犧牲。除了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楊靖宇、趙尚志等著名抗聯將領,也有一位為大陸人民所熟知的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她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有勇有謀,屢立戰功,至今當地老百姓還流傳她騎著白馬、手揮雙槍在日軍陣中馳騁衝殺的故事。不幸的是,她於一次戰鬥中負傷被俘,在獄中受盡日本人種種慘絕人寰的折磨,終不屈服,最後英勇就義。還有8位抗聯女戰士,在一次戰鬥中陷入絕境,為了避免被俘受辱,相互扶攜著投江自盡,這就是讓人們傳頌至今的「八女投江」故事。在抗聯的隊伍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當然,除了918事變後,馬占山將軍在黑龍江省奮起抵抗,國民黨方面於日滿統治初期在東北也有不少義勇軍,犧牲了不少愛國志士。我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民革同事伊忠義同志,其父伊作衡烈士就曾在軍統系統從事抗日反滿的地下工作,被俘後堅貞不屈,最後被日本人在獄中殺害。國共兩黨的這些先烈,無論生前身後,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問:現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勢力,以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為名,極力淡化或掩蓋日軍當年在侵華戰爭中的暴行,您如何看待這些事情?
答:日本軍隊的殘暴是舉世聞名的。我同事、朋友的祖輩、父輩有很多人被日軍殺害,我家在湖南石門家鄉的房產,也在1943年底的常德會戰中,被日軍化為灰燼。
侵華戰爭中,日軍強徵慰安婦、進行活體解剖試驗,還悍然使用化學、細菌武器,製造無人區等暴行,都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抵賴不掉的。例如1937年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時,日軍在南京城內大肆屠殺、姦淫、搶劫整整49天,有30多萬中國軍民罹難,財產損失更不計其數!又例如,日本二戰期間在中國使用芥子氣、路易氏劑等糜爛性毒氣炮彈等化學武器,其中一些未使用的毒氣彈,在撤離時就隨意遺棄在中國各地,尤以東北發現的居多,戰後不時發生掘地觸碰毒氣彈,致使毒氣洩漏引發了傷亡事件。
1997年中日兩國同時加入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根據規定,日本必須盡快銷毀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日本政府於2000年開始在南京、武漢、廣州、石家莊實施小規模挖掘銷毀,預計將於2016年完成小規模處理、2022年完成大規模處理。根據日本內閣府負責處理遺棄化學武器室2014年底的統計,日本政府已從中國約50個地點,挖掘出約4.7萬發毒氣彈,並已處理了約3.7萬發。2014年11月,日本又開始啟動銷毀在吉林省的40萬枚毒氣彈。
我認為,日本人若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正常國家,就必須以史為鑒,深刻反省,堅定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努力取得中國和亞洲相關國家及整個國際社會的諒解。在這方面,德國是日本的榜樣,希望日本人認真學習德國人真誠悔罪的態度和作法。
問:海峽兩岸都有人至今無法走出被日本侵略殘殺、台灣被割讓殖民的歷史悲情,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必須努力走出歷史悲情,不僅要有民族自尊心,也要有民族自信心。
這裡不妨補述一件鮮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據家祖當年的隨從參謀、後來成為著名歷史學家的黃仁宇先生,在其回憶錄《黃河青山》中記載,抗戰剛結束時,時任國民政府第三方面軍副司令長官的家祖,一度負責監管整整一個師團的日本兵修整滬杭公路。某日一隊日本兵生火造飯時,不慎將房東的茅屋燒毀。負責看管的中國士兵起初還擔心當地農民們會報復這些曾經凶殘無比的日軍,引起流血衝突,但事情卻出人意料地平和解決了。第二天,一個聯隊的日本兵決定餓一天肚子,將全部伙食費賠給房屋受損的房東。家祖聞知後內心不忍,他不想讓這些戰俘餓著肚子幹活,打算把這筆伙食費補發給他們,卻被黃仁宇勸阻了。黃說,日本人在中國幹了許多壞事,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就讓壞事、好事並存在那裡吧。
家祖生前從未對我講過這件事,或許他早就把這件事忘了。我讀到這一段時卻思忖許久,聯想起小時候生活在東北地區,不少家庭收養了日本人戰敗回國後遺留下的孤兒,我們和他們在一起玩耍,彼此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同。或許是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早就鑄就了中國人這種寬仁、善良、自信的基因吧!
問:民革作為中國大陸八大參政黨之一,您又是全國政協常委,您認為民革在參政、議政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化解兩岸政治分歧上,發揮了哪些功能?
答:民革正式成立於1948年1月1日,黨員多半是與中國國民黨有關係、同民革有歷史及社會聯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一直是民革追求的目標。
作為參政黨,民革的主要功能就是8個字: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在參政議政方面,民革圍繞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等重大課題做了大量工作。遠的不講,近一、兩年來,民革針對法治中國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總體框架,到司法體制改革的具體設想,很多意見都在中共18屆4中全會的決議中被採納。
由於民革有特別的歷史和工作淵源,我們一直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作為民革的重點工作。在這方面,民革努力在兩岸各項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且針對兩岸關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多方建言、發表政見,受到各界廣泛好評。如海峽經濟區建設問題,就是民革較早提出來的,現在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我曾於2012年春11屆全國政協5次會議上,代表民革中央,就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問題做過大會發言,引起兩岸各方的熱切關注。今年1月上旬,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還率領我們幾位副主席專程前往福建平潭,就結合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景,平潭自貿區建設問題進行深入調研。
同時,民革也非常關注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問題。去年春天,民革在12屆全國政協2次會議提出「關於建立健全兩岸四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提案,具體建議兩岸四地應建立跨境消費糾紛協調處理機制,以保護四地消費者的權益。該案不僅是該會議40餘個重點提案中,唯一涉及兩岸議題的提案,還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重視。會後,國台辦、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還專門與我們一道商討該提案的落實問題。此外,民革近年來還就兩岸青年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兩岸婚姻中的合法權益保護、兩岸健康養老產業合作、向金門供水等問題,提出不少意見和建議。
問:請問民革對於抗戰勝利、台灣光復70周年,將有何紀念活動?您是否希望兩岸能聯合舉辦活動,共同紀念這兩大盛事?
答:在去年春天的12屆全國政協2次會議上,民革就曾提案建議隆重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將根據國家的總體安排,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各項工作。
此外,民革各級組織也將運用自身的特點,開展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如祭祀抗日先烈,出版抗日圖書和音像作品,舉辦紀念座談會、書畫展、歌詠比賽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革各級組織近年來搶救性地採訪、錄製了海峽兩岸數百位抗日老兵的音像資料。民革雲南省委會組織的《最後的抗戰老兵》攝製組,還於去年9月專程到台灣,採訪了包括楊劍秋、都凱牧、張夢辰等多位健在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他們都90多歲了,但回憶起他們參加過的高黎貢山戰役、騰衝戰役、龍陵戰役,畹町戰役、史迪威公路通車典禮、芒友會師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對著鏡頭娓娓道來,讓觀眾從他們的敘述裡看到那一幕幕戰火硝煙的場面。我們打算集結出版這些資料,並送給兩岸有關博物館及紀念館,讓更多兩岸民眾能夠看到中國軍人的英勇事蹟。
兩岸攜手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70周年,是民革十分期待的事情,我們一直在為促成這段歷史佳話而努力,希望能有所成績。我相信,兩岸共同紀念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會進一步深化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情懷,我更相信,只要兩岸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戰勝過去,迎接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