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梅克爾連任之路受到舒爾茲威脅|孫治本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梅克爾因難民政策支持度下滑,但基民黨/基社黨聯盟仍推她為國會大選的總理候選人。不料,被批評採用川普式競選手法的舒爾茲出任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後形勢丕變。最終誰將出任德國總理,仍視何黨的國會議席最多。

 

 

梅克爾再成為總理候選人

 

          去年(2016)12月6日,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在基民黨代表大會被選為基民黨主席。

自2000年4月10日首次被選為基民黨主席,梅克爾擔任該黨主席已將近17年,擔任德國總理也已近12年,這是她第九度被選為基民黨主席。此次梅克爾獲89.1%的黨代表支持,看似很高,但已是她擔任總理以來,競選基民黨主席的最低得票率(她曾在2012年的黨主席選舉中獲得97.9%的選票)。

梅克爾在黨代表大會上表示,對基民黨而言,即將來到的大選將是德國統一以來最艱難的一次。部分黨代表認為,這是梅克爾咎由自取,他們批評梅克爾太左傾,尤其她於2015年決定收容100萬敘利亞難民,激起民怨,導致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崛起,瓜分了基民黨/基社黨聯盟的選票。

與基民黨長期結盟的基社黨,更在過去一年半經常強烈批評梅克爾,他們尤其不滿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然而,今年2月6日,基社黨也宣布支持梅克爾擔任兩黨共同的總理候選人。

 

舒爾茲引起旋風

 

雖然梅克爾支持度下滑,但目前與基民黨/基社黨共同執政的社民黨(社會民主黨;SPD)主席噶布里爾(Sigmar Gabriel)對梅克爾的威脅不大,但曾於2012年至2017年1月擔任歐洲議會主席的馬丁舒爾茲(Martin Schulz)成為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後,情勢就不一樣了。

1月24日,噶布里爾正式宣布放棄擔任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同月29日,社民黨理事會在噶布里爾的建議下,一致通過由舒爾茲出任社民黨總理候選人。預料舒爾茲將會於3月19日舉行的社民黨特別黨代表大會,被選為下一任的社民黨主席。

社民黨提名舒爾茲擔任總理候選人前後,興起了一股「舒爾茲旋風」。德國民調機構Infratestdimap於1月30日至2月1日期間所做的民調顯示,如果德國選民可以直接選舉總理,50%的受訪者會把票投給舒爾茲,只有34%的受訪者會投給梅克爾。而且,不止舒爾茲個人的支持度高於梅克爾,舒爾茲旋風也使得社民黨的民調上揚,尤其是在年輕人中。德國知名媒體《線上明鏡》(Spiegel Online)與民調機構Civey於2月7日至13日期間進行的民調顯示,在18至29歲的受訪者中,38%支持社民黨,只有20%支持基民黨/基社黨聯盟,社民黨是該年齡層中支持度最高的政黨。

 

舒爾茲選舉有川普風格?

 

在舒爾茲還未確定成為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前,他的粉絲即已在Reddit網站上成立一個r/the schulz的討論平台,這完全仿效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粉絲成立的r/the donald。在r/the schulz討論平台上,舒爾茲的粉絲稱舒爾茲為「上帝總理」(Gottkanzler),認為舒爾茲將以他的「高能量」重新帶領歐洲向前。他們還為舒爾茲做了一幅大眾藝術風格的肖像,上面寫著MEGA(Make Europe Great Again,使歐洲再次偉大),這也是仿效川普的口號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使美國再次偉大)。

1月29日社民黨理事會開會時,舒爾茲的粉絲竟然帶著寫有MEGA的舒爾茲肖像進入會場。這引起基民黨/基社黨的強烈批評。舒爾茲以民粹方式召喚他所謂的社會分裂,也是跟隨美國選舉「後事實」(post-truth)的手法。

 

鹿死誰手仍視政黨得票率

 

不管舒爾茲的競選手法是否類似川普,舒爾茲形成旋風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德國總理不是由選民直接選出,而是在選民選出國會議員後,由國會議員選出,因此誰擔任總理,是由國會多數黨決定。然而,德國已經多年無法由單一政黨組閣,梅克爾擔任三屆總理,都是由基民黨/基社黨聯盟與社民黨聯合執政。由於過去三屆國會選舉,基民黨/基社黨聯盟的席次皆比社民黨多,因此三屆都由基民黨/基社黨聯盟主導組閣,總理則都由基民黨主席梅克爾擔任。

德國民調機構Insa2月初的民調顯示,政黨的民意支持度為社民黨(SPD)31%;基民黨/基社黨聯盟(CDU/CSU)30%;德國另類選擇(AfD)12%;左黨(Die Linke)10%;綠黨(GRÜNE)7%;自由民主黨(FDP)6%;其他4%。

由民調可知,德國下屆政府仍以社民黨與基民黨/基社黨聯盟聯合組閣的可能性最大。至於是舒爾茲還是梅克爾出任總理,就要看哪一方的國會議席多了。

 

(作者為德國波昂大學社會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