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印度不宜擴大中印邊界領土爭議|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5年 2月 20日,印度總理莫迪前往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參加建邦日活動,並為一條新修的鐵路線和發電站剪綵,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

當天,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大陸政府從不承認「阿魯納恰爾邦」;中國堅持透過談判,公平合理地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前,不要採取任何使邊界問題複雜化的舉動,以維護兩國關係良好發展;印度此舉既不利於雙方妥善解決和管控分歧,也不符合兩國關係的發展大局。

2月 21日,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約見印度駐華大使康特,表達印度執意安排領導人前往爭議地區活動,損害了中國領土的主權和權益,蓄意凸顯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

過去幾十年來,中印兩國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領土邊界劃分上一直有爭議,並曾經在1962年發生過短暫的中印邊界戰爭,而有關邊界問題引發的緊張情況至今仍時有發生。中印的土地爭端涉及三大塊區域:

(一)東段是中國的藏南地區,即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印兩國都宣稱藏南地區屬其領土。中國認為,目前由印度占領的83,743平方公里阿魯納恰爾邦地區全部屬於中國的領土,尤其是位於藏南的藏傳佛教聖地達旺。這個歷史古鎮在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時期曾一度被中方占領過。

(二)西段是中國新疆阿克塞欽地區(AksaiChin),面積約37,250平方公里。 AksaiChin是突厥語,意思是「中國的白石灘」,係指印度西北邊境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則聲稱該地區是其領土。阿克塞欽地區的歷史一直含混不清,過去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當局和西藏、滿清帝國似乎沒有精確劃界的需要。進入現代國家階段之前,國際疆界大多如此。在西部的劃界需要,與19世紀英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擴張和對抗有關。英國擔心俄羅斯在該地區有圖謀,所以建議將喀喇昆侖山口作為邊界,以便在新疆和印度之間設立緩衝區。

1880年代初,中國和印度同意將喇昆侖山口作為邊界的標記。1890年代中期,中國認定阿克塞欽是中國領土。1899年英國向滿清政府建議,整個阿克塞欽地區屬於中國,邊界要按照喇昆侖山脊劃分。這其實就是今天的中印控制線,但中國未對上述建議做出回應。倘若當時中國做出回應,就不存在今天中印關於阿克塞欽地區的爭議。

 (三)中段是達旺等幾千平方公里區域。中國不接受印度在1951年占領東北邊界的達旺,因達旺並非印度從英國殖民當局手中繼承的土地。印度聲稱占領達旺時,中國未做出任何表示,構成國際法上默認既成事實的「默許」(acquiescence)。其實當時國共內戰尚未結束,大陸又忙於應付朝鮮戰事,故無力顧及達旺,決非默許。而且,當時達賴喇嘛的西藏政府曾向印度提出抗議。達旺的門巴族同中部西藏人的差別,還不如康藏、衛藏、安多的差別大。如果中國政府能解決西藏問題,達賴喇嘛返回西藏,將會極大幅度地削弱印度在東部爭議領土的談判地位。

鑒於美國遂行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將戰略中心東移,遏制中國崛起。2009年起,美國邀請印度參加美日聯合軍演。2011年,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擬將印度、澳大利亞融入《美日同盟》,制衡中國。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於2015年1月中旬訪問印度新德里時,故意挑撥離間,指稱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的領土」,中國外交部立即提出抗議。去年9月初,莫迪訪問日本,普遍被認為是印、日兩國試圖聯手抗衡中國在亞洲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中印兩國就邊界問題舉行過14輪會晤,都未能達成共識,但確立了一項政治原則,就是「雙方不打」。2013年10月23日,中印兩軍簽署《爭議邊境防衛合作協定》,重點是維持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印兩國都知道衝突無助於解決問題,也不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但解決的前景依舊同以往一樣渺茫。這可能也反映了中印兩國對各自未來發展的預期。中國基於對未來崛起充滿信心,不怕擱置爭端,而印度則擔心同中國綜合國力的差距會不斷拉大,未來在領土爭端中將面對更強大的中國。

分析人士認為,中印領土邊界問題會處於長期擱置的狀態,雙方達成共識的機率很低。原因一是爭端面積太大,二是雙方立場相差太遠,三是兩國在領土問題上都不願意讓步,因為依據中印兩國的法律,政府無權就領土歸屬問題片面做出決定。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大外交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