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我與台北的「第一次約會」|黃燕萍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3年12月12日,飛機在台北松山機場緩緩降落。看到的是熟悉的文字,聽到的是相同的語言,沒有陌生感,沒有距離感,一切都顯得那麼地親切和自然。而在與台北進行28天的「第一次約會」後,我看到這座城市的美麗,同時也看到它的哀愁。

在台北,每天出門基本上都坐捷運,在捷運上看到的點滴讓我印象深刻。上下班高峰期,人潮湧動,摩肩接踵,但看不到爭先恐後,即使步履匆匆,也甚少有摩擦和因此導致的爭吵。電梯上,大家都自覺地靠右站,左邊留出來給那些趕時間的人;月臺上,大家都整齊地排著隊,沒有人插入,沒有人推擠,不需要外力的疏導和管理,一切都那麼地井井有條;捷運車廂內,沒有喧嘩,沒有打鬧,沒有零食飲料,有人帶著耳機聽音樂,有人拿著報紙看新聞,有人閉目養神,有人僅是靜靜地站著或坐著。每節車廂上都有博愛座,專門留給那些老、弱、病、殘、孕等有需要的人,沒有人去搶占那些位置,即使它們空著。對於台北人來說,排隊、禮讓、講究秩序是一種習慣,早已習以為然,無需刻意為之。

在台北,志工文化非常盛行,隨處可見那些微笑著熱情地為他人服務的志工。這些志工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經歷豐富,有一定的知識積澱,對自己服務的領域非常熟悉。一次去桃園的後慈湖,導覽就是一位60多歲的志工,她熱情洋溢,富有激情,不僅詳細地為我們講解著一路上的點點滴滴,而且答疑解惑,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她都儘量解答,偶爾碰到一些她不熟悉或者不確定的,她會真誠地說抱歉,並表示回去後再學習。台北的志工給人感覺他們很享受為人服務的過程,如果他們的服務讓被服務者有收穫,他們就很有成就感。志工的存在解決了台北諸多的社會問題,也讓這座國際大都市變得溫馨而富有人情味。

台北的美好實在數不勝數。在台北,垃圾是要分類的,這樣既環保又經濟。在台北,吃飯打包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節約了糧食,也節省了飯館處理剩飯剩菜的成本。在台北,夜市的美食可口眾所皆知,夜市的街道乾淨有目共睹。在台北,公共洗手間分佈很廣,且不髒不臭,乾淨整潔。在台北,醫院既是看病的地方,也是舒緩精神壓力的場所。在台北,逛商場能享受到很多免費的體驗,即使你最後沒買任何東西,服務員仍然會抱以微笑和理解。在台北,即使迷路了也不用著急,只要你開口詢問,很快就能在身旁陌生人的指引下找到方向。在台北,你可以大膽地卸下一身的防備,輕鬆、愉快、有尊嚴地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在28天的約會結束後,我學會了感恩、理解、包容和尊重。離開之時,有點依依不捨,但遺憾的是,我並沒有愛上這座城市,因為它仍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在台北,沒有人闖紅燈,大家都會規矩地等候在斑馬線前。然而一旦紅燈變成綠燈,你最先感受到是眾多機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感受到是機車馬達的巨響轟鳴,這在我來台北之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台北機車不僅數量多,而且行駛速度非常快,甚至超過了汽車的速度,這不但容易產生擦撞,帶來人身的不安全,而且造成了嚴重的噪音污染與空氣污染。

在台北,電視媒體整體吵吵鬧鬧,剛開始讓我多少有些無所適從。後來慢慢習慣了,卻也覺得甚是無聊。電視上會重覆播放同一新聞事件,而這一新聞可能是非常小的、一點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某明星在跨年晚會上跑場一事,都能讓一周的新聞重複播報。播放電視劇,是廣告中插播電視劇,而不是電視劇中插播廣告。電視媒體對國際新聞事件甚少關注,即使有,大多也不是當地記者在現場所瞭解的情況,而是從網路等其他媒體上間接轉過來的。我以為,電視作為一個產業,自然要權衡成本和收益,但電視作為一種傳遞資訊的公共媒介和平台,不僅要迎合觀眾的需求,而且要有大局觀和長遠眼光,應積極培養觀眾、提升觀眾。另外,我以為,電視媒體人或在電視上發表言論的「知名人士」在闡述分析問題時,應該冷靜、客觀、理智,而不是火上澆油唯恐天下不亂,為了博眼球、博收視,失去應有的道德底線。

在台北,坐捷運出門很方便,但坐公車和計程車讓我深受困擾。台北的公車站牌一般設置在馬路中間,行人一定要穿過斑馬線到道路中間坐車。站牌設置的路線不是直線型的,無法做到一目了然,我每次坐公車都要問司機到不到某站,因為即使站牌上有設置那一站,但因方向的問題,可能那一站是不停的。台北的公車是私營的,買票沒有統一規定,所以有些是上車買票,有些是下車買票,而下車買票會造成秩序混亂,上下乘客都堵在前門,即使在台北大家都很講秩序講禮讓,但這也會增加公車的停留時間,效率很低。

除了公車,台北的計程車大多也是私營的,沒有正規的發票,如果乘客索要發票,司機可以隨手給你一張,金額自己隨便填寫,對於外地入台公幹的人來說,會帶來難以報銷的問題,對於個人來說,如果在計程車上丟失物品,也無法主動與計程車司機聯繫。雖然台灣的朋友告訴我,在台北即使丟了財務一般也能找回來,但如果能夠在計程車開票上更加規範一些,可能會更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台北,智慧財產權是得到充分保護的,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互聯網資訊時代,在創意經濟來臨時代,過當地保護智慧財產權並不利於知識的分享,也不利於知識溢出效應的極大發揮。我去國家圖書館想查找一些經濟方面的文獻資料,最後收穫甚少。因為大部分的期刊文獻沒有授權,即使有授權的也只能列印,沒有辦法直接下載電子文檔。這不僅造成知識無法快速傳遞,而且列印非常浪費紙張,也不環保。

台北的美好是民主和競爭帶來的,同時台北的不好歸根結底也是過度民主和過度競爭導致的。這似乎回歸到經濟學中最被津津樂道的話題——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也許台北的好與不好恰恰告訴我們,市場與政府「這兩隻手」都要。

也許對於一個第一次來台北,且只在台北停留了28天的「外來人」來說,對台北說三道四顯得不夠謹慎,但正因為我喜歡台北,今後會時常回台北,我希望我喜歡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希望有一天我能發自內心地愛上它,所以才將自己的一些小小觀察和淺淺體會書成一文,以作分享。

(作者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