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國古代的「絲綢之路」有三條: (1)「陸上絲綢之路」:古代的商隊經陝西、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貿易通道。(2)「海上絲綢之路」:古代的船隊經太平洋、南洋、印度洋,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海上貿易通道。以及 (3) 草原路線:漢、唐、元時期的草原路線東起蒙古草原,西至海沿岸,橫貫草原地帶,連接歐亞草原的東亞交通。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陶瓷之路,起點位於中國泉州市,形成主因是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它的開闢要比「陸上絲綢之路」來的晚,這促使各國民族可在和平環境中從事貿易互市,使中國當時的對外貿易興盛一時。元朝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由「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又從「海上絲綢之路」返回本國的。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兩條:

「東海絲綢之路」的路線是由廣東、福建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國南海、波斯灣、紅海。「南海絲綢之路」,是由南海起航,經馬尼拉至非洲各國,波斯灣、紅海。中國古代的海上航線,以「南海絲綢之路」最為重要,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當時南海之濱,帆檣林立,百舟競渡。

「海上絲綢之路」主港歷代略有變遷。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起點之一是泉州,其他城市港口如徐聞港、合浦港、廣州、建康(南京)、福州、漳州月港等,並未獲得這項殊榮。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是徐聞古港。從1430年代起,廣州取代徐聞港、合浦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泉州古稱「刺桐」,到了宋元時期,海上貿易活動空前繁盛,有「三灣十二港」之稱。「三灣」指的是: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在每一個港灣中各有四個支港。泉州港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阿拉伯人定居在泉州,其後裔也已融入當地社會。那時泉州港就已經超越廣州,作為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生產的絲綢、陶瓷、香料、茶葉、大黃、麝香、穀子、高粱、水稻、樟腦、肉桂、薑黃、鑄鐵製品、鋼製品、青銅和銅製品等物產,通過印度或錫蘭,運到安息 (波斯,今伊朗)、開羅、敘利亞,再轉運往歐洲和亞非其他國家,而歐洲和亞非國家商人則通過此路將玉石、白銀和羊毛織品、象牙、犀牛角帶到中國。

1405年至1433年,明代永樂、宣德兩朝,遣使三寶太監鄭和(雲南人),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從東海出發,遠至西亞、東非、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越過赤道達到南半球的麻林地,將南海航線推至頂峰,使南京再次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始發港。同時將西端港口拓展到非洲東岸,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由單向到多向、由線狀到網狀的轉變過程,拉開世界大航海探索時代的壯闊序幕。

亞太地區發展新藍圖

西方海洋大國崛起後,借助船堅炮利,到海外征討、擴張版圖、置殖民地、掠奪財富、與他國強行貿易。而今中國和平發展後,提出同東盟共建和平發展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乃發揚光大中華王道的外交傳統,注重的是開拓海上自由貿易和文明交流的新機遇,而非經濟擴張,更非謀求雄霸海洋,而是將各自優勢轉變成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應邀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千百年來「直掛雲帆濟滄海」,很艱辛地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當代中國傳承古代海上絲路之和平友好、互利共贏的價值理念,提出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是希望發掘古絲綢之路特有的價值和理念,並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以實現地區各國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此外,「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新時期擴大對外合作開放的戰略構想,勾畫出亞太地區全面發展的新藍圖,而且合作層次更高,覆蓋範圍更廣,參與國家更多,將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區的市場鏈。

近年來,中國致力提高與東盟國家自由貿易的水準。在2012年,雙方的貿易額已達到4000億美元,比2011年增幅達10.2%,高於中國同期對外貿易平均增幅6.2%。市場人士推算,2013-2020年期間,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將達5.6萬億美元,新增雙向投資額有望突破1500億美元。中國還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支援中國與東盟展開基礎設施建設。

多領域跨國合作已展開

共建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受到印尼及東南亞媒體的熱烈討論,引發正面效應。中國與印尼兩國企業家簽署逾20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協定,投資合作涉及煤炭、紙漿、鎳鐵、交通運輸等領域。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表示,中國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主張,合作前景「令人激動」。2014年1月17日,習近平向來訪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委員表示,願同海方共同努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2014年2月,中國先後邀請印度、錫蘭,參與中方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足見2014年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多領域跨國合作已儼然展開,預估將產生以下效應:

第一,「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透過海上互聯互通,連通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臨海港口城市,以及海洋經濟合作等途徑,可望形成一個覆蓋數十億人口的共同市場。

第二,「海上絲綢之路」所經多為發展中國家,不僅人口眾多,而且相對年輕,可為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龐大的勞動力。一旦實現更好的連接,龐大的勞動力市場將吸引大量的資金進入。

第三,東南亞、印度等國經濟發展較快,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有些國家還出現較為龐大的中產階層,消費潛力巨大。這幾年來,世界零售企業紛紛進駐東南亞就是一例。

第四,「海上絲綢之路」將推動海洋經濟合作,最終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再創航海貿易的輝煌,使「海上絲綢之路」臨海港口城市在海洋經濟時代大放光彩。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