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亞洲普遍不滿川普貿易措施|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國掀起對中國貿易戰以來,因蔡英文政府完全倒向美國,加上綠營媒體為川普幫腔,乍看之下,大陸經濟及華為等科技公司像是被整得很慘,但事實上,國際間對華府的觀感大不相同,川普非但沒獲得掌聲,還惹來諸多怨懟。

 

美中對峙,既在貿易,也在美國的科技霸權。美國不分青紅皂白發動高關稅,傾全力打壓中國,對全球是個風險,美中兩國的企業、消費者被迫增加負擔,不單會使景氣減緩,還會動搖世界經濟、金融市場的基礎。對美國自己也不好。

 

高關稅美國消費者也受害

 

65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RB)公布12個地區聯銀經濟報告顯示:貿易戰成了景氣擴大的絆腳石,以後對美國企業影響會越來越大。提高關稅,通常加10%,供應網尚可吸收,但提高到25%,就要考慮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了。如此,要是銷售額達不到目標,就得壓抑投資、擬定裁員計畫。亞特蘭大的運輸業就準備裁員。「1美元」商店CEO坦承,高關稅「對我們的事業和消費者帶來衝擊」,暗示將提高價格。FRB這份報告雖判斷美國經濟尚可擴大,但也認為速度會逐漸放緩,預測今年內開始減少獲利,貿易戰將對美國浮現負面影響。

代表美國農業、製造、零售與科技業的150多個產業組織,成立了「關稅傷害心臟地帶」全美運動,發起寫信給川普政府的活動。613日,包括沃爾瑪(Walmart)、目標百貨(Target)在內的600多家企業發出聯名信,促請川普解決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爭端,因關稅戰已傷及美國企業與消費者。

 

日科技廠與汽車廠不同調

 

由於各國經濟的連結與連動,川普對中國下猛藥,自然也會掃到諸多第三國,影響最深的當屬亞洲國家。

日本企業大多認為,美中市場同樣重要。其反應,高科技企業與非高科技企業不一樣,甚至相反。高科技企業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捲入美中摩擦的漩渦,美國陸續祭出的出口、投資規定,它們左右為難,結果都因懼怕遭美國懲處制裁,而被迫跟中國的相關企業切割。有的公司過去曾接受大陸企業少額投資或有合作關係,現都得向美國坦白申報。

然而,過去有多次被美國「修理」經驗的Toyota汽車,這回就沒在意美國,看準大陸政府為了環保,鼓勵研製電動汽車,中國成了世界最大電動車(EV)市場的機會,彌補之前電動車商品化較晚的弱點,捲土重來,6月初決定與世界最大的汽車電池廠、中國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及比亞迪、東芝、豐田自動織機、GSYUASA等公司攜手合作。使得Toyota世界汽車銷售量電動車、汽油車各占一半的目標,一口氣提前了5年、為2025年。採用CATL、比亞迪的電池是Toyota在大陸擴張市場的利器。

至於官方,日本7月將出版的《通商白書》對多邊體制拉警報,寫著「保護主義升高,多邊貿易體制恐怕機能不全」。並說明近幾年限制貿易措施年年增加,特別是G20國家、地區,其對象貿易額20185-10月達4810億美元,是201710-20185470億美元的6倍;其中美國對進口鋼課徵25%進口稅的影響很大,又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每年增加反傾銷課稅的件數,壓抑了全球經濟成長。對美國的不滿,溢於言表。

韓國的出口,大陸占最大比重,2018年達26.8%;韓國產製的智慧型手機零件,逾80%都輸往大陸。可是,現在受到半導體價格下跌和中國經濟下行的影響,南韓出口已連續數個月負成長,經濟情況嚴峻。

 

越南漁翁得利下有陰影

 

目前來看,越南在美中貿易戰裡是最「漁翁得利」的。很多日本企業將原本設在大陸對美國出口的生產基地搬遷到越南。它人工便宜、勤勉,政府給外資優惠,優勢多重,遂有不少企業選擇越南作候補生產地。世界排名第一的專業空壓元件製造商日本SMC公司,同時在大陸天津與越南河內郊外興建工廠,天津因人事費、運輸費貴,生產成本高,考量既然企業無法離開中國,就乾脆做省人力的自動化生產。河內則為傳統工廠。

同樣的,為了閃避美國的高關稅,大陸企業到東南亞的投資、轉移生產也劇增了。地理接近的越南亦是首選,今年1-5月是去年同期的5.6倍,達到156000萬美元,超越201718居首的日本。而僅次於中國的是韓國,10億美元。日本野村控股公司6月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貿易戰「越南受正面影響最多」,2019年越南國內總生產(GDP)中,約7.9%受惠於貿易戰,以國家、地區來看,第2是台灣2.1%、第3智利1.5%。

越南近日股市大放異彩。55日川普在推特上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後,投資人憂心美中衝突的風險,在全球拋售股票。但越南股市不但毫無損傷,還上漲了。越南當局也自信「外國投資會更為增加」。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曾怨嘆「對中國施壓,企業只會轉到越南」,或許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會減少,但整體的赤字不會少,美國失去的職缺,也不會回來。可是,羅斯支持川普連任,他們兩人都不會承認這其中的矛盾,而且還會繼續為減少赤字而對外施壓。

其實,2018年美國對越南有395億美元赤字,次於已公開摩擦的中國、日本等國,排名第6。美國也將越南列入了操縱貨幣貶值的觀察名單。如果越南對美出口再繼續擴大,難保美國不會將矛頭轉過來對付它。因此,越南漁翁得利之下潛伏著隱憂。

 

東協國家批川普貿易保護

 

另外,大陸企業1-3月到泰國的投資也比去年增加了兩倍,達292億泰銖。菲律賓杜特蒂政府因與中國改善關係,大陸企業亦大舉赴菲投資;去年11月習近平訪問馬尼拉,中菲簽署了29項合作文件,結果2018年來自大陸的投資是2017年的21倍、達到506億披索,超越日本居首位。

中國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貌似動搖。2018年以來,大陸逾20家上市公司生產移往海外。不光是家電、家具等現在遭美國高關稅待遇的公司,下一波會受到影響的企業也都有動作。這固然是著眼於避開高關稅,卻也間接加速了企業的國際化。

530日在東京一場名為「亞洲的未來」國際政經交流會議中,東協國家領導人皆批判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作為。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說「兩頭大象打架,會踩傷下面的小草」,他更聲言會持續採用華為的設備(東協其他國家印尼、泰、菲、新、柬都與華為合作5G);新加坡新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表示「亞洲國家都不想選邊站」,希望貿易開放,「除了與北京合作,美國沒有更好的選擇」;連最「受惠」的越南、其副總理兼外長范平明也說「世界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亞洲占了2/3」,表示亞洲是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全球化的磐石。

 

川普擋全球科技大廠財路

 

美中貿易戰,川普政府頻頻主動攻擊,狀似威風,但高關稅已如前述,是「兩刃劍」,也會干擾到美國家庭的生計和消費;而高科技方面,美國斷了華為的零件供應,Google等也中止與之軟體合作,迫使華為多款新手機延後推出,看似奏效,但長遠來看殊難逆料。中國每年支付進口晶片的金額比石油還多,尤其華為是美製晶片第三大買家,過去彼此合作,長期「互賴雙贏」,現在逼華為另找替代供應商或走自己的路,要是這回華府沒能「盡殲」華為,一旦華為殺出重圍,那麼不僅美國晶片商每年動輒數10億美元的生意沒了(華為一年總採購額700億美元),還可能生出個市場勁敵,同時,全球整個5G無線通訊規格會出現分化,這對美國高科技廠沒啥好處。

美國科技大廠、Google已紛紛向政府表達,封殺華為才是會「危害國家安全」。博通(Broadcom)已率先下調財測,預估今年營收將減少20億美元,並警告華為禁令會讓全球需求減緩,為全球晶片業敲響警鐘。

華府擋了美國乃至盟國科技廠的財路,能回饋它們什麼利益?事實上,壓力全在川普身上,國際氛圍出現微妙的變化,他該收手了,再鬧下去,美國不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