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王府井》在台演出 獲熱烈迴響|殷壽銑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千呼萬喚,北京國家大劇院耗時兩年時間企劃,歷經北京在地72場滿座演出的原創精品舞台劇《王府井》上部,終於在9月11日至22日間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正式演出。9月14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的演出適逢週末假日,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婦、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外加滿場的觀眾觀賞演出。雖然全劇不到3個小時,但緊湊的劇情、跌宕起伏的故事、硬底子演員演活劇中人物、扣人心弦的張力,外加有別於一般舞台劇的華麗舞台設計,深刻呈現「王府井」百年來的興衰。

  《王府井》作為北京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話劇,與其他歷史背景多聚焦在某個人物主角的話劇作品相比,《王府井》則是完整地描述了一條歷史大街的興衰沉浮,也帶出這條街上每個人物角色所交織而成的一段又一段感人故事。如果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王府井》編劇筆下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對照經歷過的人生當面對名利的誘惑,老祖宗教誨的為人處事根本大義,是民族得以持續發揚光大的主因。《王府井》全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線名演于震飾演的帽店「祿頂鴻」少掌櫃為主軸,輔以「福盛樓」的王爺、太監喜爺,「仙人居」炒肝的蔡仙兒,夏景弘等眾商家,經歷了保匾、救匾、護匾、守匾的經歷,體現了王府井百年老街的風雨滄桑。隨著歷史的洪流,經過亂世的考驗,掙扎在名利和商道之間,展現出「守德,不守財」的傳統商道美德,劇中一幕「祿頂鴻」少掌櫃帶領著眾商家捨命擔保炒肝店的蔡仙兒,一聲聲喊著「我擔保!」的誓言響徹在劇場中,觀眾無不動情落淚。

  《王府井》用一塊塊「老匾」,表現了北京城內的繁華商城,跨越百年的傳奇。許多台灣觀眾都曾經造訪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王府井,但經過編劇的生花妙筆下,下次蒞臨王府井時感受必然不同。本劇的選角皆為一時之選,飆戲時亦顯現出真正的硬底子功夫,就連飾演「日本鬼子」以及日本翻譯的角色都很盡責的搶戲,佟安康為保匾、喜爺為保街,兩人都願隨張牙舞爪的日本人赴死,那一幕不知讓多少觀眾在台下握緊了拳頭,只盼能揍日本人幾拳。此外,女角色們細膩的一颦一笑,充分展現受過嚴格的舞台訓練。標準的京片子此起彼落聽來過癮,許多北京俚語、俏皮話穿插在戲中,如同畫龍點睛一般,哄堂大笑之餘,叫人回味無窮。導演及編劇讓不可能再現的大時代,再度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唏噓感慨之餘,也讓人體認到小人物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堅韌,秉持做人處事的基本信念,定可渡過種種難關。

  隨著台上落下的雪花,沉浸在王府井的大匾時,劇場的燈亮,才讓人察覺到,原來再精采戲碼,也有落幕的一刻。百年的興衰與沉浮,生動地塑造了北京人的形象。一直以來,人們對北京人的印象不免單一、偏頗、流於表面,這群皇城腳下的黎民百姓其實不僅僅直爽與熱情,更講究胸懷與氣度,重視氣節與大義。通過這部戲為北京人勾勒一幅精神的肖像。王府井,作為「中華商業第一街」,濃縮了百年的滄桑變幻,更承載了北京人厚重的精神。這條不尋常的金街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這部戲的有力載體。劇中,王府井已不僅僅是現實中的那條老街,更是一種精神內核的象徵,這種精神內核正是勤勞、激情、堅韌、包容、樂觀的北京人精神!

  故事的主角是人,故事是寫給人看的。《王府井》好比像一面鏡子,北京的文化,透過原創劇的鄉音,牽動了無數人的鄉愁。但願透過《王府井》所表達的民族的「根」,讓海峽兩岸的人民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可以追尋,而在情感上能夠更緊密的結合,文化能夠更深刻的交流。如同海峽兩岸過去一個多甲子,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如同王府井這條街上最能幹的、最聰明的、鬥了一輩子的兩個人——佟壽春和王爺,在監獄冰涼的地方,以水代酒,二人說了一回熱乎乎的心裏話,恩怨情仇,煙消雲散。亂世年頭,本該關店閉門的佟壽春,這時卻邁不動腿,他要守著,守著這店,守著這匾,守著這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們,也該共同守著這民族的根。期待《王府井》下部儘快來台上映,肯定能解了許多人的鄉愁。

(作者係青年社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