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4月底國民黨主席連戰赴北京展開破冰之旅,「連胡會」啟動國共平台的機制,國共兩黨並依據「連胡會」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設立兩岸經貿論壇,已屆滿十年。十年來,它走過草創期的建立互信、增溫期的協助談判、加溫期的促進交流,轉入了平原期的停滯,目前更面臨重整的關鍵時刻。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能否再創造另一個十年,正面臨兩岸形勢新的考驗。
和平之旅開兩岸論壇先河
回顧陳水扁執政第一任期,兩岸關係降至冰點,扁政府推動文化去中國化、台獨法理化,以及衝撞式外交,兩岸劍拔弩張,北京當局緊急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宣誓不計一切代價遏止台獨的決心;在兩岸瀕臨決裂關頭,國共兩黨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對緩和當時的兩岸氣氛,確實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由於民進黨強烈抨擊國共平台是「國共密謀」,是「統戰台灣的平台」,因此將平台改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吸納非國民黨的企業界及文化界等各界菁英參與,後期更擴大到跨黨際的交流。
國民黨在野時期,前三屆兩岸經貿論壇議題集中在農業合作、陸客觀光、海空直航、學歷認證,為馬英九執政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重啟協商奠定了基礎,並迅速獲得成果;從第四屆到第七屆的論壇,則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為簽訂兩岸投資架構協議(ECFA)發揮了保駕護航的功能。台灣次長級高階官員,以特邀代表身分與會,從而開啟了兩岸先在論壇提出議題、試探水溫、形成初步共識,再由各自代表帶回行政部門,循兩岸正式機制談判的交流模式,這對促進兩岸談判的進展與全方位交流,確實功不可沒。
2010年6月ECFA簽署後,緊接召開的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迎來該會歷史性的高峰;大會邀請許榮淑、范振宗等綠營人士,以及新黨、親民黨、中國統一聯盟、兩岸統合協會等代表與會,形成多黨際、跨藍綠的交流;台灣更派出經濟部次長、經建會副主委、教育部次長、文建會副主委等「特邀貴賓」與會。但民進黨立即開除了許榮淑與范振宗等人的黨籍,並限制黨內人士參與論壇,使論壇基本上仍侷限在和台灣藍營人士交流的格局;之後陸委會規劃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作為ECFA後續協商的平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逐漸由高峰期轉入停滯。更因後來陸續召開紫金山論壇、海峽論壇、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加上已有的博鰲論壇,正如同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所言,當時兩岸之間至少有20條溝通管道,使得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重要性不如以前。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由於兩岸和平協議在競選期間提出時,遭遇強大反彈;連帶和平協議也胎死腹中,此後的論壇顯得熱度衰退。
論壇走過光輝十年
回顧過往十年,北京當局推動論壇,實際上是依據2008年的「胡六點」作為最高指導原則。「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是「胡六點」六個重點之一。國共論壇自從第三屆更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始,文化和教育交流議題一直是北京官方重點宣傳項目,顯示北京當局希望在兩岸達成經貿合作之後,能進一步擴大到交化、教育交流,尤其是兩岸媒體交流,並以此作為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主題。但由於馬政府面對來自民進黨越來越強大的反對壓力,兩岸文化協議無法推動,論壇更加顯得「郎有意,妹無心」,始終無法在經貿議題外有所進展。
原訂去年在河南鄭州召開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因九合一選舉,拖延至今尚未召開。此次會議基調原定為「回顧與展望」,北京方面希望雙方能就若干政治性議題在大原則上交換意見,但國民黨仍不希望碰觸政治性議題,又走回只談經濟議題的基調。國民黨原規畫由榮譽主席吳伯雄率隊,但國民黨九合一敗選後,朱立倫成為新任黨主席,兩岸論壇開不開?怎麼開?出現新的變數。
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說,近年來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努力增進互信,保持良性互動,促進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發展,其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該繼續辦下去,為召開第十屆論壇定調。如今萬事俱全、只欠東風,北京必須先搞清楚,朱立倫如何看待這個論壇?
國共互動待定調
去年6月,朱立倫以新北市長接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朱在會晤時向張表示,兩岸交流要發揮同理心,不只要「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尊』異」,對岸應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朱立倫也強調兩岸未來簽訂《服貿協議》、《貨貿協議》時,不能只是考慮受益者,也要從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因為受害者失去的是他們的全部。
朱立倫在今年1月當選國民黨主席時,回覆習近平總書記賀函時,再度提及兩岸人民雖同屬中華民族,仍應「求同尊異」,持續努力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和馬英九在2013年當選黨主席時,給習近平的回函相比,馬彰顯的是兩岸的「同」,而朱強調的是兩岸的「異」。然而,今年是二戰終戰70周年,大陸官民正紅火地紀念8年對日抗戰勝利,作為曾經領導抗日戰爭的國民黨政府,朱立倫如想和習近平會晤,很難在二戰歷史論述面前逃避,夾在台灣選舉壓力和調整好與北京「對口」的基調兩者之間,朱必須審慎出手。
由於朱立倫打算藉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之便,實現「朱習會」,但他傾向論壇由郝龍斌副主席帶隊,他只專注在「朱習會」。問題是,國民黨面臨總統及立委二合一選戰的強大壓力,眼前甚至連總統候選人都提不出來,如果朱立倫冀望藉由「朱習會」拉高聲望,再推動黨內勸進來參選總統,恐怕將得不償失。因為和2005年連戰在「連胡會」時提出的和平五大願景相比,馬英九陸績發表的兩岸關係「16字箴言」,已經為藍營的兩岸政策定了基調,朱立倫如何能在當前藍營選情空前低迷下,提出更令北京認同的論述?
朱立倫的考驗才剛開始
事實上,從太陽花運動掀起的學潮顯示,馬政府在推動兩岸交流時,輕忽了必要的輿論動員和溝通,又缺乏論述能力,導致在面對ECFA被抹紅、抹黑時,毫無為政策辯論的能力。如今不僅《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貨貿協議》也難過關,兩岸交流在立法院未通過兩岸監督條例前,確定是寸步難行。
去年頂新集團黑心油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連帶兩岸交流平台被污名化,所謂兩岸和平紅利財團化、政商勾結化,幾乎已成為媒體最常引述的論點。朱立倫與其想藉和對岸高層會晤來為自己參選加分,不如認真思考,當選民已清楚表達對兩岸政黨交流利益化、財團化的厭惡時,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應如何調整、翻修,才能再迎來另一次的輝煌。
朱立倫不能學蔡英文般在兩岸政策上打模糊戰,或者拿香跟拜、討好公民團體,他必須提出藍營的兩岸政策新論述,反擊綠營的指控,才能再一次清楚地區隔開藍綠的選民偏好,這也才是朱立倫黨主席任內最大的考驗。
(作者係陸委會諮詢委員、兩岸政策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