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解析大陸領導人的集體學習制度|劉海潮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近年來,「習式旋風」席捲全球,引起世界輿論關注大陸領導人治國理政的具體做法,也有不少媒體有意探尋中共高層在把握國內外宏觀局勢的經驗之道。為更好地實施戰略決策和引領國家發展方向,大陸領導人注重從多個管道獲取相關訊息,其中集體學習制度就屬於更新知識和開闊視野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此,我們通過對集體學習制度的梳理,來深入理解大陸領導人在政治決策之前的各類準備工作。

 

運行機制特色明顯

 

大陸領導人主要是那些擔任副國級以上職務,或者部分排名靠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早在1980年代中期,中共高層就嘗試開展集體學習,在起初舉辦過若干次法制講座後,因種種原因而中斷。進入1990年代,為駕馭市場經濟的現實需要和及時研判各類新情況、新問題,江澤民等大陸領導人比較重視集體學習和系統補充各類知識,使得舉行此類集體學習的次數比較頻繁。自2002年中共16大之後,胡錦濤等大陸領導人將該集體學習的地點、人員範圍和政治級別固定化,通常只有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和部委負責人才有正式列席學習的資格(參見表1)。此後,集體學習成為歷屆大陸領導人的一門必修課,形成了機制化的運作方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彰顯團隊合作精神。目前,大陸政治的核心決策圈當屬中共中央政治局,而其中若干名常委通常為7人或者9人則屬於大陸最具實權的政治人物。這些政治局常委之間既有分工,也相互配合,同時也向中共中央總書記負責。因此,參加各類集體學習活動本身就是開展工作的現實需要,同時也向外界展現了大陸核心政治精英團結互助的政治姿態,這有利於保持穩定的整體局勢。這種集體學習的最大益處是,能夠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部委負責人共同瞭解特定議題的現況,從而有助於在研判相關議題和凝聚共識時減少各類阻力。

二是涵蓋領域極其廣泛。治國理政需要全面把握國情世情,及時掌握最新態勢,這就要求特定政治人物不僅應具備總攬全局的政治能力,而且也應具有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是否具備這兩項基本政治素質,除了擁有政治天賦和實踐經驗外,顯然需要大量補充學習各類新知識。大陸領導人各類集體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涵蓋政治、經濟、社會、外交、軍事、黨建、歷史、科技、能源、環境、衛生、教育、民族、民主、三農等各類議題。正是通過對上述議題的系統學習,大陸領導人更具政治家的風範,在具體決策時的眼界和視野會更為廣闊,所實施的宏觀政策往往具有前瞻性,這對大陸長遠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三是間隔時間相對較短。在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的現代資訊社會,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均需要主動學習,否則就可能落後於時代的發展步伐。大陸領導人進行公開學習並無可厚非,但能夠在20多年的時間裡有系統、有規劃地有序進行,是值得肯定的。通過比較中共14大以來的各類集體學習情況,不難發現每一次集體學習的間隔時間並不長,通常是每隔兩三個月舉行一次,有時間隔時間更短。意味著大陸領導人具有主動學習的現實需求,定期就特定敏感議題邀請專家進行系統講授,加深對相關議題的理解程度,進而有助於針對全局高度和整體層面做出政治決策。

 

精心準備每一次學習

 

作為最高層級的集體學習,主要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簡稱中辦直接承辦和負責。在此,通過區分主辦者、講解者與學習者的不同目標訴求,能使我們較為清晰地把握集體學習的基本過程。

一是主辦者力求萬無一失。目前,大陸領導人的集體學習活動基本上由「中辦—相關部委—相關科研機構」三層共同協作完成。通常由中央辦公廳牽頭,中央政策研究室負責選題,交由相關部委負責完成具體工作(選擇主講人和編撰講稿)。在此基礎上,以集體備課的方式組建相關課題組,交由兩組不同人選同時準備課題,並進行具有競賽式的多輪試講,進而挑選整體表現相對優異的一組負責講解(通常為兩名主講人),而另一組則處於候補狀態,主要目的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時能夠及時遞補。

二是講解者期望獲得認可。講解者主要任務是將課題組擬定好的選題內容,向集體學習成員系統講授。能否成為正式講解者往往需要經過嚴格考驗,通常會舉行三輪試講,課題組成員、相關部委領導和中央辦公廳、中央政策研究室負責領導都會參加試聽講。除講解內容正確無誤外,講解者的聲高、語調、語氣、語速等諸多演講要素均應符合基本要求。只有經過全面充分準備之後,講解者才會被正式安排參加具體講課活動。

三是學習者重視討論交流。自2002年以來,大陸領導人歷次參加集體學習的場所固定在中南海懷仁堂的一個會議室,參加學習的領導按由外向裡、由後到前順序,依次是各部委領導、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通常,整個學習時間一般大概在120分鐘左右,兩名主講者按照計畫分別講解40分鐘後,剩下時間就留給大家討論和提問。在此過程中,各學習成員能夠相互交流討論,這對及時研判一些疑難問題是有積極意義的。在全部討論結束後,往往由中共總書記進行總結發言,並宣布相關學習活動結束。

 

精英政治的可取之道

 

當今世界,治國理政主要存在著兩種運行模式,即精英政治和大眾政治。前者強調先知先覺的政治精英在政治決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大眾只需接受精英領導,即可實現政治發展和社會穩定;後者關注社會普通大眾在重大政治決策中的參與作用,而政治人物只有在尊重多數意見的前提下,推行具體政策主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了全面提升政治精英的綜合素質,目前大陸實行集體學習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期望這些精英不辜負社會大眾的期望,能夠在決策品質與決策效率之間實現某種平衡。

在目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都要面對內外局勢高度關聯的客觀現實,某一領域或地區的重大問題很可能在短期內波及到整個全球社會,進而引發諸多不穩定因素和潛在風險,這就要求決策機構能夠做出迅速反應。因此,為了及時應對各類現實挑戰,大陸領導人的集體學習制度不僅成為完善精英決策的重要環節,而且也是具有啟發意義的特色制度安排。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