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軍艦互訪、互相停泊看似平等互惠,但實際上,華府是要再次享受前清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試想台灣軍艦自衛尚且不足,有可能訪美停泊嗎?
2017年12月12日中午,川普在白宮簽署上台後的首份《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 FY2018),其中把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並試圖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威脅到美國的繁榮與安全。但川普對國防授權法部分內容有所保留,因此隨後發表了一份聲明。
據參、眾兩院協調報告,NDAA第1259條名為「加強美台防禦夥伴關係」,提及美台合作改善台灣自衛能力,美國的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強化對台承諾。
此外,條文列出七項對行政部門不具實質拘束力的「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其中受到高度關注的包括:美方應強化與台灣之間長久的夥伴與合作關係;應根據台灣需要,定期移轉讓台灣維持足夠自衛能力所需的防禦裝備與服務;應考量美台軍艦互訪、互相停泊的適當性與可行性,以及應邀請台灣軍隊參與如「紅旗」軍演,提升美台防禦軍備與服務的正常化等舉措。
川普透過聲明預留伏筆
隨後,白宮發布總統聲明,對部分條文提出關切,加強美台防務關係的文字也列在其中。聲明中表明,總統才是三軍統帥和美國外交事務上的唯一代表,對該法部分內容有所關切與保留。
該聲明指出,第1259條等條文可能對美國在對外的軍事與外交事務角色上發號施令,某種情況下還會指導如何進行國際外交;美國處理這些條文,會在符合憲法授權總統作為三軍統帥,以及美國在外交事務上唯一代表的獨有權力下,決定外國如何適用這些條文,並執行美國的外交政策。
川普昭告總統權。這並非美國總統首次在簽署NDAA後發表聲明,2016年前總統歐巴馬也透過聲明表達其對於法案部分內容的關切,旨在確保總統權不會因法案遭到限縮,或被視為默認。
國會意見文字通常以「應該」表達,如《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寫道,國防部長應執行美台間高級軍官與資深官員交流計畫;但一年多來,尚未見互訪的美台軍官或國防部官員層級出現重大突破。
此次透過國會建議美台軍艦互訪互相停泊,敦促行政部門強化與台灣的關係;但國防授權法為年度法案,每年檢討並重新提案。因此,除非美、中、台關係與區域局勢出現重大變化,迫使川普政府必須打「台灣牌」制大陸,否則美國政府不會輕易觸碰兩岸敏感神經,「友台」的「國會意見」僅供參考。
雖然國會意見屬建議性質,不具法律拘束力,但仍可能產生一定程度的政治效果,川普政府也許是同意,或擔心不同意國會提出建議的後續政治效果,遂透過聲明預留伏筆。
川普聲明旨在昭告公眾,總統才握有決定權,請國會勿下指導棋、左右總統職權。根據美國憲法,總統是最高行政首長與美軍統帥、負責處理對外關係軍事與外交事務的首腦;提到與台灣相關的第1259等條款,有可能指導或干預總統執行國際事務的發號施令;川普政府會在符合美國憲法授權,總統作為三軍統帥與外交事務上唯一代表的專屬職權下,處理這些條款。
台灣是美國不沉的航母?
12月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場匯聚華府僑界,針對中共十九大及中美關係的座談會上,大陸駐美公使李克新「轉述」向美國官員所傳達的訊息,表示「美國軍艦停泊高雄港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李克新的這番話,微妙地透露出「武統的信息和底線」,警告美軍艦停靠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台灣,將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項直接侵犯,且也等於間接地承認台灣是一獨立國家。如此這般,顯然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美國向來視台灣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是第一島鏈上的堅實陣地之一。大陸外交部對美國發出如此強硬的口吻,不允許美軍軍艦停靠台灣的港口,其中包括太平島在內,倘若美國付諸實施,將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項直接侵犯,將引發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美國對台政策的最大改變。
提及川普政權下的美台關係發展,前任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說,他無法代表川普政府發言,但從川普處理亞洲議題,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維持友好關係,以及川普在正式就職前與蔡英文通話,可見其高明。蒲博思曾私下透露,跟川普打打交道,要單刀直入,不要透過他人。
美端出一盤沒煮熟的牛肉
總之,《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雖認為美方行政部門應考量美台軍艦互停的適當性與可行性,但美國立法部門並無權要求行政部門執行任何類型的指示。關鍵在於川普政府是否視中國大陸為國家安全戰略的競爭者,並會執行該國防授權法的國會附帶條款?
在台灣有不少人認為,國會附帶決議條款看起來,比較像是美國端出來的一盤還沒煮熟的牛肉。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