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確有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必要|李龍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本文將探討設立該機構的戰略意圖、未來可能組成和機構設置,以及對大陸和國際社會的影響。


國安領導機構之歷史回顧

  從領導機構及其最高決策者的變遷來看,大陸國家安全工作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59)。1949年後,大陸國家安全領導機構主要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和中央人民政府,但最高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實際是前者。毛澤東當時既是中共的黨主席,又是大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所以是國家安全的最高決策者。

  第二階段(1959-1978)。1959年,毛澤東辭去國家主席(1954年憲法改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為國家主席)職務,由劉少奇接任。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仍然是最高國家安全領導機構,毛澤東雖辭去國家主席職務,但還是中共黨主席,所以仍是國家安全最高決策者。

  第三階段(1978-1992)。1978年大陸開啟改革開放,鄧小平逐漸成為最高實權領袖,這一階段最高國家安全領導機構與國家安全最高決策者,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是最高國家安全領導機構,但是國安最高決策者並非中共中央總書記(1982年改黨主席為總書記),而是鄧小平。在中共12屆中央委員會中,鄧小平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時是中央軍委主席;在中共13屆中央委員會中,鄧小平已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列,只是中央軍委主席。

  第四階段(1992-至今)。1992年中共14大以後,最高國家安全領導機構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由一人兼任,在歸口管理體制之下,中共中央總書記分管國家安全口,是國家安全的最高決策者,自此作為政治慣例固定下來。2000年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與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機構。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動機

  第一、國內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各種分裂勢力、恐怖主義、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資訊安全、自然災害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失業及群體事件等新的不穩定因素也逐漸增加。這些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問題相互交織,使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社會。

  第二、國際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其一,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資訊化等新的國際形勢,對大陸國家安全產生衝擊;其二,國際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例如恐怖主義、金融安全、資訊安全、能源和氣候安全等,國際安全形勢的複雜化對大陸國家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其三,亞太地區安全的複雜與多變性趨於明顯,惡化了大陸的周邊國際環境,而美國、日本等國聯手遏制大陸發展,釣魚島及南海主權爭端加劇,大陸周邊的伊朗、朝鮮、阿富汗等問題久拖不決。這些國際不安全因素對大陸的發展構成威脅,設立國安委員會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之舉。

  第三、其他大國給中國大陸的啟示。西方大國都有專門的國家安全領導機構,例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法國國防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德國聯邦安全委員會、日本內閣安全保障會議等;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設有專門國家安全機構,例如巴西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些國家的安全領導機構最高決策者,都由實權領袖(總統制國家是總統,議會制國家是總理或首相)兼任,其成員通常是內政、外交、國防、安全、財政、軍事等政府部門首長。中國大陸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嚴峻的安全形勢,的確需要設置專門的國家安全領導機構。


國家安全委員會組成人員

  根據媒體和專家學者預測,中共中央總書記應該會兼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席。結合其他大國的經驗和政治現實,國安委員會的副主席及成員可能會由黨政軍中的重要首長組成。「黨」成員可能會包括部分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政法委書記等;「政」成員可能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國家安全部等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首長和負責這些單位的副總理或國務委員;「軍」成員則包括中央軍委的副主席或其他委員。

  除上述成員外,還有兩個可能性:其一,鑒於大陸沒有統一的內政部,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首長們有可能在涉及本領域安全問題時被邀請與會;其二,鑒於各種分裂勢力長期存在,國台辦主任、港澳辦主任、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等,也有可能被邀請與會。這種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增加與會人員的做法,在其他大國十分普遍。再者,既要設立新的國家機構,就需要修改憲法或《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律,以明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性質、地位、產生方法、機構設置、人員組成和基本職權等。
大陸設立國安委員會將有助於統一協調國家安全機關,提高國家安全決策和執行效率。隨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大陸政治權力結構必將發生變化,中央政治局常委今後將從政治、思想和組織上領導國家安全委員會,而國家安全的直接決策權則將逐漸集中到國安委員會來。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