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英國脫歐的經濟衝擊及其對應策略|潘偉華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英國脫歐公投過關引發全球劇烈震撼,該事件的衝擊主震雖已受到控制,但英國與歐盟的博弈才正要開始。作者估計,脫歐後的英國,為維繫其經濟地位,必須比在歐盟內時更加開放,這或許是脫歐派意想不到的結果。

 

   因為英國脫歐底定此一意外的結果,超出理性預期之外,所以引起了全球劇烈的震撼。雖然該事件的衝擊主震已經逐漸消失,但其後續影響仍在發酵、仍有許多不明之處。因此,英國脫歐雖已成定局,但結果並非終結,只是英國與歐盟博弈的開始,也是英國全球定位調整的開始。

 

倫敦難保外匯中心地位

 

無疑地,從英國與歐盟之間金融、貿易、投資等經貿關係來看,一旦退出歐盟單一市場,英國受到的衝擊應該遠大於歐盟,而且絕大多數是負面影響。

其中,重中之重的是金融業。英國經濟高度仰賴金融服務業,其金融業的產業集中度極高,更在世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倫敦占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額的一半,倫敦更是世界第二大的金融中心,僅次於紐約。一旦倫敦金融城喪失歐盟單一市場所謂的「護照權利」,大量金融企業的總部可能被迫外遷,將對英國在全球金融業的地位產生挑戰。同時,歐洲央行也不太可能讓一個「域外」的倫敦,繼續充當歐元主要交易中心的角色。因此,毫無疑問,英國退出歐盟將損害倫敦擁有的世界主要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

在脫歐的動盪中,巴黎、法蘭克福均已試圖取代倫敦在歐元清算業務中的地位。法國總統奧朗德明白表示:歐元清算業務應由歐元區內國家進行,法國應為最佳選擇。而以德國龐大的經濟總量為支柱,德國的法蘭克福在金融業務上也具有獨特優勢,再集中了歐洲央行、德國央行、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總部,德國政府也加快吸引金融企業入駐的腳步。

 

英國難再吸引FDI

 

從貿易投資角度而言,英國對歐盟的依賴要遠遠超過歐盟對英國的依賴。其中,貿易方面,英國對歐盟內部其他國家的出口(包括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占其出口份額的13%,而當前歐盟內部其他國家對英國的出口份額占比僅為3%。

而從投資情況來看,英國也非常依賴歐盟所給與的特殊地位。英國是世界各國前進歐洲的橋頭堡,其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一半來自於非歐盟國家,這些基本上都來自外資企業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渴望。英國脫歐之後,成為歐盟的域外國家,將很難再吸引FDI。特別是法國率先宣布了涵蓋稅收優惠,如延長對外國企業提供的稅收減免期限從5年至8年,公司稅由33%減至28%,取而代之的意圖非常明顯。英國也是歐盟內部吸引FDI最多的國家,歐盟內部的FDI以荷蘭、法國、盧森堡、與德國為大宗。一旦脫離歐盟,這些來自歐盟的FDI勢必難以繼。

因此,顯而易見的是:失去歐洲這一單一市場,英國的損失將十分巨大,對英國而言將是最壞的結局。如何確立英國與歐盟未來的新關係,將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取決於未來英國與歐盟就脫歐的冗長談判及後續的制度安排。不過,從公投之後最初兩個月的發展來看,事態的發展無疑地是朝向比較良好的方向前進。

 

政治與經濟狀況均算穩定

 

首先,在政治方面,卡麥隆辭職之後,英國選出了立場支持留歐的新首相梅伊,這無疑受到歐盟國家的歡迎,也改善了英國與歐盟國家的關係。梅伊就任後,立即訪問德國、法國等重要歐盟國家,表達了兩個重點:(1)重申英國雖然將脫離歐盟,但並不會離開歐洲。(2)延緩到2017年之後再動脫歐談判。這顯然將維持類似瑞士、挪威等國家與歐盟之間的協作關係,並將不確定性往後遞延,給企業較充分的時間避險,甚至有可能可以延長脫歐進程到7至8年以後,以減少衝擊。

其次,在穩定經濟方面,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BOE)表現得可圈可點,將外部的衝擊化解得相當好。在6月23日晚間脫歐公投結果底定之後,英國的經濟前景遭遇重大變數衝擊,例如,英鎊匯率曾一度暴跌10%,股市也一度重挫8%,局勢岌岌可危。BOE在隔日立刻發布聲明,將窮盡一切必要措施來保護英國經濟。BOE總裁卡尼(Mark Carney)24日也親自召開記者會,表示國家雖然會進入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調整期,但是BOE與財政部早就擬好緊急應變計畫,必要時將採取額外措施來穩定英國的財經情勢。首先是穩定外匯市場的正常運作,保持外匯市場的流動性。BOE擁有超過6,000億英鎊的高品質流動性資產,為了支持維繫流動性,再額外備妥2500億英鎊資金,隨時可動支救援,足以應付企業與民眾的需求。使得第一波的金融震波順利過渡。

同時,為了避免脫歐所引發的經濟危機與金融風險,包括英鎊兌美元匯價大跌,創下31年來最低水準,銀行股價重挫20%等,BOE採取了一系列明快、毫不猶豫的舉措,都證明極有效,讓市場信心很快地恢復。

BOE放任股匯市貶值,使得股市與英鎊雖然一度超跌,但均很快止穩回升。BOE動了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減緩經濟萎縮可能的負面衝擊,了避免負利率的副作用,BOE甚至大膽地調降銀行資本適足率的要求。

資本適足率係緣自1988年所公布的巴塞爾協定(Basel Accord),全名是資本充足協議(Capital Accord),原為確保國際銀行有其適當資本水準並建構公平競爭條件而定,要求各主要經濟體的銀行依據風險情況,訂定資本適足率,後來雖經幾次修訂,仍是世界各國銀行普遍認定遵守的「銀行憲法」。此一舉措,讓英國的銀行體系可以釋放出1,500億英鎊的額外資金,提供更多的企業與個人借貸需求,以度過危機。

 

須更開放以維繫經濟活力

 

不過,BOE的風險管控再好,也必須仰賴脫歐之後的英國實體經濟的表現。要維繫經濟活力,不要在世界的格局裡逐漸被邊緣化,其實,英國的選擇非常有限,甚至必須比在歐盟之內的時候更開放,才能成為歐盟與北美,歐盟與東亞,甚至是歐盟與世界的聯結點。要達到這樣的遠景,有賴於英國在脫歐後與歐盟保持良好的新關係。同時,英國還必須與更多非歐盟國家緊密地交往,例如保持與中國大陸的經濟戰略夥伴關係,才可以在歐盟之外再打開一扇新的窗戶。果不其然,新首相梅伊在訪問完德、法兩國之後,將馬不停蹄地訪問中國大陸。

總結來看,英國脫歐的經濟成本與政治風險顯而易見,但新政府在重新掌握大方向上表現得可圈可點,讓事態發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未來,英國要想在與歐盟其餘大國之間,在新關係上的博弈裡尋求利益最大,損失最小,應該是它最理性的選擇,這取決於各方力量對比,以及談判策略與時機的選擇。

與此同時,脫歐之後的英國,甚至必須比在歐盟之內的時候更開放,才有可能維繫今日英國的經濟地位。或許,這是當初一心一意主張脫歐的人,在想關起英國大門的時候,所意想不到的結果。

 

(作者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