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回顧與思考台灣的兩岸政策|張麟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在大陸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屆滿40年之際,吾人應回顧40年來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並思考台灣的兩岸政策未來是否可能棄暗投明。

 

蔣經國時期已開始偏安

 

國民黨退守台灣以後,一直以反攻大陸、統一國家為職志。但是1970年代以後,台灣國際處境逆轉,退出聯合國與中美斷交,使政權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同時,內部要求本土化、民主化、返鄉探親的呼聲四起。1972年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推出「革新保台」政策,經濟上埋頭十大建設,創造了四小龍的經濟奇蹟。1987年廢除戒嚴令、黨禁、報禁、並開放大陸探親。

與此同時,大陸在進入聯合國並與美國建交後,放棄了武統政策,對台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呼籲,期盼開展國共第三次合作。蔣經國對大陸的提議卻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予以回絕,並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可能是蔣經國一生中最大的失策,如果他積極回應了,兩岸情勢將大大不同。

蔣經國為何斷然拒絕?也許對驟然改革開放的大陸政權尚無信心,也許有難以卸下的國共鬥爭歷史包袱,也許覺得沒有籌碼與大陸討價還價,也許忙於處理內部的政治社會騷動,也許以上都是,所以拒絕了大陸啟動國共第三次合作,協商解決統一問題的提議。蔣經國統一的心志也許沒有動搖,但在「革新保台」,啟動台灣本土化、民主化的政策下,偏安的趨勢已在台灣形成。

台灣此時政治動盪,解嚴前夕成立的民進黨志在追求台灣獨立,立場鮮明。蔣經國識人不明,選擇的接班人李登輝不僅偏獨,而且情繫日本,甚至自認為是日本人。若說蔣經國是台獨的肇始者或許太過,但是在其驟逝後台灣的政局走向確實如此。

 

台灣的兩岸政策由統獨轉

 

李登輝是台灣最為權謀的政治人,接任總統及國民黨主席後,一步步將國民黨的本質台灣化,兩岸政策台獨化。李登輝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半黨的主席,白天是國民黨主席,晚上是民進黨主席。沒有李登輝的拉拔,民進黨不會這麼快成氣候。沒有李登輝著手推動教育上的去中國化,從「認識台灣」開始耕耘,民進黨很難馬上上手。李登輝12年任期內,將中國國民黨徹底轉變為打著藍旗反藍旗的獨台政黨。

2000年陳水扁意外上台,在美國捉刀下提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議題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陳上台後立即凍結了國統綱領與國統會,20062月又宣告後者「終止運轉」。執政後期,因貪瀆案鋌而走險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兩岸關係跌到谷底。

馬英九在2007-2008年競選期間,兩岸立場不斷退縮,不敢提中國人、終極統一,乃至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他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主張,經不起法律的檢視,也不受藍營選民的支持,但選民實在受夠了民進黨,馬英九又長得帥,所以就當選了。

馬英九任內最大的貢獻是開放兩岸三通直航,簽署了23項協議,開啟了兩岸隔海分治以來最好的交流時代,促成了外交休兵。但時代給了他這麼好的機遇,他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卻甘於鄉愿妥協、自失立場,造成下台時「亡黨亡國」,陷兩岸關係於險境,實在非常可惜。

蔡英文是堅定的台獨主張者,2016上台後,不提「九二共識」,主張維持現狀,提出「四不」: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不會走回老死不相往來的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說穿了,蔡英文就是想造成一個事實:即在沒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維持兩岸交流現狀,享受大陸惠台政策,順勢落實「一邊一國」。蔡英文一直相信,只要民進黨取得政權,大陸就會遷就民進黨,但這顯然是一廂情願。

蔡英文及民進黨人對美國有高度信心,寄望在美國帶領下,國際社會幫助台獨政府完成台灣獨立的願望。蔡英文對參與印太區域的熱中,對美國南海、台海軍事活動的支持,對英國擬駐軍南海的歡迎,自詡為西方價值聯盟的中堅,都是這種期待所衍生的政策。川普上台後,蔡英文對美國的信心更為強化。

 

台灣兩岸政策難棄暗投明

 

台灣各政黨的大陸政策是否有調整的可能?看起來機會不大。

陳水扁時代還提過「統合」、「大膽來喝茶」、「九二精神」等,表現過善意,不過被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踩了煞車,自身又被貪瀆案纏身,終至險象環生。蔡英文不會調整其大陸政策。蔡英文今年元旦罕見講話,搶先一步,在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談話前,提出「四個必須」預防性主張,要求大陸必須在接受台灣現狀,尊重自由民主,以和平與官方方式解決兩岸分歧。習談話後,蔡英文更高調回應,「中華民國從未接受九二共識,也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又指「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絕大多數民意決不會接受九二共識,這也是台灣共識。」由此可知,只要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不可能峰迴路轉。

稱國民黨為統派政黨是諷刺。國民黨早就把追求國家統一的政策拋諸腦後。在相信台灣人民偏獨,選票掛帥的考量下,國民黨只想取回政權,維持台灣這個小朝廷。檯面上的幾個人,無論誰代表出征2020大選,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都只會延續馬英九「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路線。國、民兩黨的區別,只在對「中華民國」這個政治符號感情不同。國民黨接受兩個中國,民進黨則追求一中一台。

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雖然是白色外衣裹著的深綠,但一來台北市是地方政府,無須在兩岸政策上嚴肅表態,二來「兩岸一家親」的口號給了大陸下台階,大陸也想趁勢分裂白、綠合作。柯如在2020年問鼎大位成功,只怕未必會接受「九二共識」。

台灣現在較大的三股政治勢力,民進黨的台獨、國民黨的獨台、柯文哲的隱性台獨,交集都是獨。其他的小黨如台聯、時代力量比民進黨還獨,親民黨則是牆頭草,要資源時和綠白都可合作,要選票時則挖藍的牆腳。只有新黨及更小的勞動黨、統促黨等統派色彩鮮明,但這些政黨實力太弱,牽制不了台獨或獨台的走向。

 

對台灣兩岸政策的反思

 

從國際局勢與兩岸情勢來看,獨立是條死胡同,台灣各政黨為何不改弦更張?分析起來主要是因為台獨相信美國的支持,不相信大陸敢打台灣,認為開打了再投降也不遲,更認為情況再壞,台灣都可以獲得「一國兩制」的待遇,當然能拖一天是一天。

台灣執迷不悟,大陸也有可檢討之處。大陸總認為台灣問題不急,先要抓住大陸崛起的機會。抓大放小沒錯,但大陸崛起了,台灣也差不多跟美國人跑了。大陸總想演化台獨及獨台者的政治立場,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但魚兒比釣者更精,餌吃了,卻未上鉤。台獨的立場越來越硬,獨台的軟弱越來越顯。

馬英九時代台灣輕易取得大陸讓利,民眾並不珍惜,在綠營挑撥下,反多所嫌棄,導致台獨聲勢不跌反漲。蔡英文上台兩岸官方關係斷絕,陸客減少,農漁採購停止,台灣經濟蕭條,台灣人才看清經濟上不能沒有大陸市場,統長獨消之勢才得以萌芽。

這種情況令人得出一個悲哀的結論:不設前提的「富台」政策沒有效果,反而會縱容台獨主張者有恃無恐。「窮台」政策才能讓台灣人認清兩岸依存的真相,才有利於統一支持度的上升。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