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納卡衝突與俄土在外高加索的競合|姜書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20109日,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簽署協議,結束了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長達6周的軍事衝突。納卡一向是外高地區的火藥庫,零星衝突從未間斷,這次爆發衝突並不斷升高,主要是由於亞塞拜然受到土耳其的強力支持所致,然而安卡拉的行動與莫斯科的戰略、利益相牴觸,因為俄羅斯一向視外高地區為其勢力範圍。

 

 

種族對立引爆納卡問題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是外高加索的一個地區,位於亞美尼亞高原的東部,此地區多半是亞美尼亞人,只有在蘇斯金地區亞塞拜然人才占多數。納卡四周為亞塞拜然所包圍,在沙俄時代此地區從未有任何衝突,但自1917年俄國大革命後,此地衝突層出不窮。1918年至1920年曾發生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戰爭,亞塞拜然得到同文同種的土耳其協助,打敗亞美尼亞,1919年在高加索的英軍總司令宣布,納卡地區暫時由亞塞拜然控制,直到巴黎會議(1919-1920),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簽署和約,確定納卡領土屬於亞塞拜然,但其主權和文化自治。

1920年當蘇維埃占領外高地區,並進行行政區劃分時,莫斯科雖想根據領土與民族來區分,但布爾什維克卻不敢觸碰「納卡」這個民族問題。1921610日,蘇共高加索支部曾打算將納卡地區還給亞美尼亞,但蘇共中央卻放棄這項決定,仍將「納卡」置於亞塞拜然領土範圍內,不過提升了當地的自治權。

蘇聯雖是共和國聯盟框架,但本質上卻是一個剛性的垂直架構,所有政策決定均來自蘇共中央。戈巴契夫的改革開放政策引起蘇聯內部極大震撼,他邀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領袖公開討論納卡問題,但一直無法找到解決之道,此後納卡問題日益嚴重。直到蘇聯解體前,亞美尼亞一直要求納卡的主權。

蘇聯解體後,取得武器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大打出手,從199312月至19945月停戰為止,專家估計,兩國死傷人數達2.5萬人。亞美尼亞獲得勝利,控制了納卡92.5%的土地,不過納卡問題並未獲得徹底解決。

土耳其想恢復昔日光榮

土耳其一直想染指納卡地區,理由有二,第一是想協助其伊斯蘭盟友,並擴大它在外高地區的影響力。近年外高地區是「新絲路」繞開俄羅斯的主要路線之一,中國希望經由外高地區向歐洲出口,但華府不希望中國經由這地區進入歐洲。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在外高地區一向擁有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第二個理由是,土耳其總統厄爾多安是土耳其近百年歷史上第一位極具野心的領袖,他主張土耳其不僅是一個區域強權,更是伊斯蘭世界的帝國,有權干涉伊斯蘭地區的任何國際問題。因此,土耳其不僅干涉外高地區和敘利亞問題,甚至擴展到非洲的利比亞。

厄爾多安想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因此在納卡衝突中,土耳其以伊斯蘭的保護者自居,因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贏得軍事勝利,而亞塞拜然主要的目的是想解決納卡衝突,不希望有太大傷亡。不過,納卡問題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因為雙方均不願接受1994年衝突的結果。

中亞問題專家譚樂伯表示,近年土耳其進行恢復「大圖藍」計畫,而且在若干獨立國協國家中積極發展,並削弱俄羅斯在此一地區的影響力。事實上,蘇聯解體之初,安卡拉便有在中亞推動「大圖藍」計畫的念頭。最近土耳其軍事戰略家薩雷德就公開表示「1029日在世界突厥國家大會上,將宣布成立突厥聯合武力計畫」。這顯示安卡拉企圖聯合歐亞兩洲的突厥國家,建立一支共同武力,包括土耳其、亞塞拜然、吉爾吉斯,甚至蒙古的軍隊,總兵力可達到280萬人。不過在這些國家中,吉爾吉斯至今仍是俄羅斯的「親密盟邦」,而外蒙古和亞塞拜然則是俄羅斯的重要「合作夥伴」。

土耳其一直希望在中亞建立穩定而有力的根據地,烏茲別克前總統卡里莫夫,在蘇聯解體後一度與安卡拉維持親密的合作關係,不過2012年他開始遏止土耳其在烏國擴大勢力,同年更禁止播放土耳其電視連續劇。卡里莫夫過世後,2017年烏國新政府與土耳其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涵蓋軍事合作,烏國軍人亦前往土耳其接受培訓。2019年土耳其軍隊與烏茲別克聯合軍演,令俄羅斯懷疑安卡拉的目的。

事實上,中亞最支持「大圖藍」計畫的國家是吉爾吉斯,而非烏茲別克。最近比斯凱克發生暴動,就是受到土耳其的影響。在暴動中,由於親土勢力的施壓,吉國政府不得不釋放前總統阿坦巴耶夫。2011年在阿氏擔任總理期間,特別加強吉、土關係。當時安卡拉不僅提供比斯凱克經濟援助,並出資在吉爾吉斯南部奧什地區建立軍事基地。

莫斯科首先尋求外交對話

此次納卡衝突,亞塞拜然在土耳其的全力支持下,不僅奪回1994年失去的領土,甚至威脅到亞美尼亞的安全。土耳其還要求加入解決納卡問題的明斯克小組。不過對俄羅斯而言,納卡地區的重要性絕非敘利亞、利比亞可比,在敘利亞地區,俄羅斯尚能接受土耳其的擴張,但在外高地區,莫斯科絕對無法容忍安卡拉的任何動作。因此俄羅斯首次同意與埃及在黑海進行聯合軍演。俄軍事觀察家加列耶夫備役上校表示,亞美尼亞的失敗,對俄羅斯在外高地區造成巨大的政治壓力,因此無論亞國的葉里溫當局同意與否,俄羅斯都必須派遣維和部隊前往納卡地區。

不過俄羅斯在此地區的政策,首先必須尋求外交對話,但很難說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雙方,而且軍事上的勝利絕不代表可以解決納卡問題。因此必須使雙方明白軍事手段行不通後,俄羅斯才有可能擔任斡旋國家,對話才可以包括美、法,甚至土耳其,但目前這種對話恐怕很難達到,因為亞塞拜然深信此次衝突它會取得最後勝利。

此外,對俄羅斯而言,只要土耳其不繼續介入,納卡問題應該很容易解決,因此俄國必須與安卡拉當局合作。況且,在明斯克小組內,只有俄羅斯能與土國合作,因安卡拉既不相信法國,至於美國更是土耳其的眼中釘。

但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係也非常複雜。從「南溪」管線的修建,證明俄、土兩國在經濟方面可以合作。另由於共同抗拒美國的干涉,政治上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不過,俄羅斯無法接受土耳其對所有穆斯林都有主導地位,因為俄國境內有數百萬的穆斯林信眾,他們都是俄國公民,並非土耳其哈里發的子民,而且如此一來很可能會引起另一場衝突。不過,俄、土雙方總是能找到妥協的途徑,至少先把納卡問題凍結起來。

納卡問題只是再次被凍結

納卡地區一直是外高加索的火藥庫,它不僅是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因種族、宗教衝突的政治問題,更是俄羅斯向近東擴張,與土耳其伊斯蘭世界和歐洲殖民主義者之間,對勢力範圍的爭奪問題。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及種族、宗教的歷史矛盾,甚至連布爾什維克都不敢觸碰,蘇共中央都無法解決。

這次亞塞拜然能在軍事上贏得勝利,並收復了1994年衝突中的失土,完全是由於穆斯林盟邦土耳其的全力相挺所致。亞美尼亞在無法得到華府的支持下,轉而向莫斯科求助。俄羅斯的介入加強了莫斯科對亞美尼亞和外高地區的掌控。不過,納卡問題只是再次被「凍結」而已,在未獲得各方共識和妥協前,外高地區的危機恐怕很難獲得徹底解決。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