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國民黨必須重建黨魂才能再起|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月中大選國民黨再度慘敗之後,圍繞它的最重要話題就是:國民黨還能振起嗎?黨內改革之聲不絕於耳更不在話下。事實證明,國民黨要改的事情太多了,不勝枚舉,若是無法抓住根本,提綱挈領,高屋建,本末有序,卻放大抓小,滿地逐末,必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還是頭腳依然疼痛,病情更甚往日。

 

一切唯心造,思想是根本

 

孫中山說過:「人者,心之器也。」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接受CNN記者專訪談到如何打擊ISIS時說道:「要擊垮ISIS,得先摧毀它的意識形態。」中西不同時代的兩個論斷同時指出,思想體系才是人類活動成敗的關鍵,思想體系就是一般所說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為所有正常人必然具備的心理內涵,為其生活所必需。

一個政黨,若沒有一套以理念與論述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如何能在同一時間與千千萬萬不同空間的民眾進行穩定而持續的心理對話?想要團結人心,調動群眾支持,如何可能?如果只想以權力、名位或物質利益裹脅或收買人心,不過是將人們的意識引誘到物質層面,物化人的意識形態罷了,大幅增加意識形態的成本,卻空洞化了意識形態的內涵與號召力。國民黨就是從這條路上潰敗下來的。

一個政黨的思想體系若是禁得起時代辯證,就可常保年輕活力,進而引領時代,幫助黨成功。如果思想凌亂陳腐,禁不起辯證,或羞於提出意識形態,盲目漂流,沒有思想體系,那麼,就等於是自己放棄意識形態,自己把自己搞得連正常人最起碼該有的素質都欠缺,讓自己變得不正常,這樣的政黨要不失敗也難。國民黨衰弱的病灶與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此處。

 

國民黨腦空太久

 

長期以來,國民黨不斷高喊理念、改革、創黨精神…之類的概念,結果「理念」二字成了理念本身,空洞的「改革」成了最該被改革的對象,「創黨精神」成了人們說不出具體內容的隔代抽象圖騰。這豈只是缺乏禁得起時代辯證的思想體系或意識形態,簡直是買空賣空瞎騙,怎一個「空」字了得。

敗選後,國民黨內出現一個以年輕黨工為骨幹、高舉改革旗幟的團體「草協」,提出四項主張:(1)黨內青年主體性;想要找出國民黨新世代在台灣新時代脈絡下可以扮演的角色。(2)中華民國本土論述;主張國民黨應成為以台灣為主體為首要的政黨,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是台灣人。(3)尋回創黨路線;希望國民黨重新找回創黨時,偏向社會主義色彩的路線。(4)議會路線群眾化;主張應該在議會路線上採取積極的群眾路線,主動與群眾議題相結合。

想把中華民國與台灣畫上等號,直接違反「民族主義」,卻要「尋回創黨路線」,多麼滑稽!再說,創黨時也不是社會主義色彩路線。連黨史與「三民主義」的內涵都弄不清楚,怎麼「尋回創黨路線」?能有什麼「主體性」?空洞性倒是真的!

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應該提出理念與論述領導群眾,還是盲目地投群眾所好?民意如流水,群眾的利益與意見相當分歧,應以誰為準?這裡的「議會路線群眾化」不就是民粹嗎?民粹行得通?國民黨不就是從不知所以所適之「本土」民粹的旗號下一路潰敗的嗎?算算本土派老大家鄉淪陷多少年了,便可見一斑。

又如說「一個政黨,多元路線」與「多元路線,多元支持者」。打著「多元」的旗號,表面上看似很民主,根本就違反民主責任政治的內涵。多元主義的內涵不表示黨就是多元路線。路線是會涉及具體政策、組織與運作的,請問,多元路線能在政策與組織運作上不相互打架嗎?一個注定天天內部打架的黨,能成事?

問題不在「多元路線,多元支持者」,而在如何建立一套反映包容多元主義又禁得起辯證的理念體系,由此體系建立出一套務實可行的路線,勇敢負責、堅定不移地執行到底,才能具備一個民主政黨最起碼的素質。有一條清晰、經受得起辯證且有說服力的路線,才能讓選民知所認同,也才能喚起民心,調動群眾。一個同時有多條路線的黨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亂黨,誰會認同與支持亂黨?

如果這些人大多數是原先體制的主席提拔的,為何不先問問自己,當初為何不站出來阻止傷害國民黨甚深之破壞民主正當性的反民主惡行,卻滿懷驕傲喜悅地擁抱主席的關愛,投入沒有民主正當性的陣營,甘為犬馬?沒有自己反思的能力,談什麼改革?都是要改別人,不改自己,能成事嗎?

由此可見,要重振國民黨,問題不在年紀大小,而在思想活力,不在改換世代,而在引領時代。

 

須找回自己的價值

 

全球化時代沒有可以遺世獨立的「本土」,對世界一級大國亦然,大陸改革開放可為明證,何況是台灣,處於今日的兩岸關係中,想要以「本土」閉門造車,恐怕是沒有勝算的。草協諸君身上所反映的問題正折射出這20多年國民黨高層的想法與態度,一路敗於「本土路線」卻依然執迷於本土,圖謀削去黨名的「中國」二字,正是揮刀自宮,自斷百年政黨所依憑的命脈,以及最可以在今日兩岸關係中傲視紅綠陣營的資產。

國民黨今日的出路在於勇敢地提出符合歷史與現時代事實基本面的理念與論述,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務實可行的構想與方案,讓台灣民眾認知到台灣的出路在於與大陸政治談判,在談判中動態地爭取發展空間。事實基本面有非個人可以轉移的力量,歷史是事實的積累,本身具有大能量。大陸長年尊崇孫中山,近年的民國熱、重新評價蔣介石、希望出個蔣經國、對台灣大選平靜無事的讚美…等等,都是國民黨優於他黨的重要歷史與現實的資產。問題不在資產,只在後人的腦力懂不懂得善用資產,創造力量。與大陸同胞對話應該是日後的重要工作之一,這類對話的成功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台灣民眾認知到,國民黨是有辦法的。

國民黨20多年來的表現顯示,它的領導人既不讀黨史與中華民國史,也不面對現實具體存在的問題。誰都知道國民黨主席補選已經形成本土、非本土之爭,卻還有國民黨高層罔顧事實地大言,國民黨沒有本土、非本土的問題,國民黨更沒有分裂的本錢。此發言其實反映了國民黨高層長期以來和稀泥的標準說法,折射出國民黨高層對歷史與現實的雙重虛無主義。

領導層深陷歷史與現實虛無主義,代代相傳的就是虛無主義,自然容易陷入以黑金權位是崇的處境,如此只能裹脅收買少數人,如何能不分裂多數人?終至接連潰敗,豈為時運不濟的偶然?恐怕是不得不然!

處今日的困境,國民黨如果不好好檢視自己的歷史以面對現實已存在的問題,很難找到自己現時代的價值所在,這確實得從重新認識創黨時期的精神起手,認真反思百餘年來盛衰的軌跡及其肇因。若真有心「尋回創黨路線」,應該先好好反思黨總理「人者,心之器也」這句話的深義。不換心改腦,就算給國民黨上兆黨產,也會敗光倒盡。

 

(作者係獨立評論人、政大國發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