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日據時期台灣的教育|陳鵬仁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895年4月17日,中日甲午戰爭清廷被打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同年6月2日,首位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與清廷代表李經方,在基隆港海面日艦橫濱丸上,完成台澎的交割,日本從此展開對台灣50年零4個月的殖民統治,直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把台澎歸還中國為止。本文就日據時期的教育制度做個簡介。

 

國語學校和國語傳習所

 

日本統治台灣的首要目標是教育台灣人能夠讀、講、寫日本語文,以改造台灣人的精神文化。因此於1896年3月設立國語學校和國語傳習所。

國語學校設師範部、國語部和實業部三部。師範部以培育日本人(當時稱為內地人)和台灣人(稱為本島人)的公學校(小學)教員為目的。國語部以教育台灣人日語(稱為國語)為目標。實業部(於1907年廢止)是教授台灣人農業、電信及鐵路技術為目的。

國語傳習所係以教育台灣人日語,以準備訂定其在地方行政和從事教育工作為目的。這是初等教育,於1898年改稱為公學校。日本小孩念的是小學校,台灣人念的是公學校。台灣人的中等教育,則仍然由國語學校主辦,迨至1914年,台灣人發起文化運動,要求設立台灣人的中學,台灣總督府不得已,乃於1915年4月創設公立台中中學。其實,這個中學是由霧峰林家、板橋林家、基隆顏家等出資,其教學內容與國語學校大同小異,比日本本土的中學程度差很多。

1899年台灣總督府設立了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以收容台灣子弟為目標,其程度也與日本本土的醫學專科學校差一大截。

1915年的「台灣教育令」,對於台灣的教育做了很大的修改:

(一)廢止國語學校,在台北和台南設立師範學校。

(二)台灣人中等教育機關的公立台中中學校,改名為公立台中高等普通學校,並增設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但比日本人的中學校和高等女學校修業期間短一年,為四年。

(三)關於專門(專科)教育,將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改名為醫學專門學校,並設立農林專門學校和商業專門學校,專收台灣學生。為專門招收日本學生,在醫學專門學校內特設醫學專門部,以及創立高等商業學校,其教育與日本本土的同種學校相同。但台灣人的專門學校教育不論在年限或程度上,皆比日本本土低。

 

初等、中等教育

 

1922年,台灣總督府頒發新教育令,除日本人和台灣人的教育系統不同外,初等教育,常用日語者進小學,非常用日語者上公學校,中學以上學校採取日本人和台灣人一同上學的制度。但在實際上,日本人與台灣人的授課內容和程度,卻有極大的差別。譬如:日本小孩小學5年級的功課,與台灣小孩所念公學校6年級的功課大致相同,所以對日本小孩的升學考試絕對有利。

至於中等學校教育,台北一中、台中二中、台南一中為日本人的中學,台灣人大多念台北二中、台中一中和台南二中。而且台灣人念的中學還有不少日本學生。戰後,台南二中改為台南一中,原來的一中改為二中。台北一中改為建國中學,二中改名成功中學。至於台北高等學校和台北帝國大學,絕大多數都是日本學生,那時有許多台灣學生遠赴日本去念大專院校,就是因為無法在台灣升學所致。

女子中學的情況也是一樣。台北第一、第二高等女校是日本人念的,台灣女生上台北第三高女。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女中,日本學生也比台灣學生多很多。

圖一是1922年頒發新教育令前後,日本學生和台灣學生人數的比率。由數字可以得知,日本人獨占了台灣的高等教育,因而獨占了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地位。而且,日本人和台灣人不管在政府機關、文教機關或實業單位服務,同工不同酬。譬如:鐵路局的工人工資,台灣人一天一圓,日本人是一圓五毛。

二戰前(包括戰爭期間),日本的教育制度是學德國的,即小學六年,中學五年,高等學校三年,大學三年。日本投降時,台灣的大都市幾乎都有中學、高等女學校、農業學校、工業學校和商業學校,這些學校叫做甲種中等學校。另外,當時的台灣還沒有小學畢業後念三年的乙種中等學校,這相當於初中程度,初級職業學校。例如我的故鄉今日的台南縣,當時的新化就有農業專修學校,台南市有商業學院,都是屬於一種三年制的中等學校。

 

六所高等教育學校

 

台灣當時有六所高等教育機關。

第一個是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其前身為台北醫院附屬醫學講習所,於1899年獨立,成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專門招收台灣子弟,1915年為外國人和中國人設立特設科,1918年依專門學校令成為醫學專門部,同時也招收日本學生。旋即將其改稱為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抗日醫師蔣渭水就是該校的畢業生。該校是今日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前身。

第二是台北高等商業學校。依1919年4月的專門學校令,在台北設立台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1926年在台南設立台南高等商業學校,前者遂改名為台北高等商業學校。該校除研究一般商業外,也教授熱帶衛生學、民族學、殖民地法制、馬來語、荷蘭語、台語等課,尤其著重對於南洋的研究,其校址就是今日的台大法學院。

第三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此校本為台南高等商業學校,設立於1926年,但於1929年廢止(因台北成立了商業學校),該校於1931年1月正式成立,設有機械工學、電氣工學、應用化學三科,也就是今日成功大學的前身。成功二字取自鄭成功的名字。

第四是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其前身為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設立於1919年5月,依專門學校令,改名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後,該校成為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設有農學部和森林學部,是中興大學的前身。

第五為台北高等學校。該校設立於1922年4月,其校址為今日台灣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是大學的預科,分成尋常科和高等科,尋常科4年,高等科3年,為7年制。小學畢業生考尋常科,中學畢業生考高等科。高等科分成文科和理科。文科要修修身、日文及漢文、第一外語和第二外語(選修)、歷史、地理、哲學概念、心理及倫理、法制及經濟、數學、自然科學和體操(體育)。理科學生的學習科目為:修身、日語及漢文、第一外語及第二外語(選修)、物理、化學、植物及動物、礦物及地質、心理、法制及經濟、繪畫與體育。至於外語,文科和理科皆從英文、德文、法文任選兩門。

第六是台北帝國大學,設立於1928年,也就是今日台灣大學的前身。當時日本在其本土有七所帝國大學:東京、京都、東北、九州、北海道、大阪和名古屋。殖民地朝鮮有京城(今日的首爾)帝大,台灣則有台北帝大。

日本國內的帝大,高等學校畢業生才有資格報考,但殖民地的帝大大學專門部,專科學校畢業生也可以報考。二戰後,帝國大學改名為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等。

總的來說,日據時代台灣的教育有它成功的一面,但日本當局對於日本人和台灣人採取了明顯的差別待遇,而且,殖民總是不對的。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史學所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