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絕不可讓「青史成灰」|王仲孚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死難軍民30餘萬,是抗日戰爭史上最悲慘的一頁。昔人稱:讀《出師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可以說,讀南京大屠殺而無感、甚至幫日軍暴行昧著良心解脫者,其人必不是中國人,或者說根本就不是「人」!

1996年,我曾經比較台灣、大陸與香港三地中學歷史教科書,有關敘述南京大屠殺的描述,大陸版最多較詳,香港版次之,台灣版最少最略。強調領導抗戰的中華民國能不慚愧嗎?

1990年代中學教科書「多元化」之後,高中教科書的簡略情形還比不上舊版初中歷史課本,例如:1995年發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三冊只有寥寥數語:十月十二日,南京失陷,日軍肆意殘殺我平民,死者三十多萬,是為南京大屠殺案。有一版本對「南京大屠殺」甚至一字不提。而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教學資源也很貧乏,直到1990年代可看到的專書及畫冊僅下列數種而已: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輯:《日軍在華暴行—南京大屠殺》上下二冊,革命文獻第108輯、109輯,1987年初版,收錄許多親歷者的憶述,外國記者的報導及各種報告及文書,以及張純如的《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2月與英文版同步發行)。至於畫冊方面,近代中國雜誌社於1982年出版了《鐵證如山—日本軍閥侵華罪惡實錄》(秦孝儀主編),圖片豐富,怵目驚心,又於1995年抗戰勝利50週年紀念,出版《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圖錄》(李雲漢主編),但均非南京大屠殺的專集。民進黨政府上台,以教育部的行政力量公然推動「去中國化」,中國歷史在中學課綱裡已保留無幾,何況南京大屠殺事件?

1960年代,日本右派興起「南京大屠殺虛構論」,在右派政府的暗助下,以學術包裝出版許多著作,引起中國人的注意和警惕。1985年南京市成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每年12月全市鳴放警笛,以示哀悼警惕,同時學術界與出版界也廣為搜尋史料,出版圖文並重的著作與畫冊,以史實反駁日本的「虛構論」。張憲文教授著《南京大屠殺全史(全三)》(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可稱集大成之作。

可喜的是,三年後,又有沈秋農編著《日軍常熟暴行錄》(廣陵書社,2015)一書問世。此書詳細記載了1937年淞滬戰役結束後,侵華日軍進攻南京,路過江蘇常熟時燒殺搶掠、姦淫破壞的情形,資料翔實,字字血淚。在大屠殺80年後的今天,時光流失,老成凋謝,作者能蒐集如此史料,為歷史留下見證,誠屬難能可貴,令人敬佩。此外,此書對筆者而言,還得到一項啟發,那就是:研討南京大屠殺,應不限於南京淪陷後城內的屠殺,在日軍金山衛登陸後進攻南京的過程中,所經縣鄉的殺戮,也應該作為南京大屠殺看待。

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非人道的種種凶殘手段,是對中華民族尊嚴的一種摧殘,我們必須記住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絕不可讓「青史成灰」!

 

(作者係退休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