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憑弔玉華宮肅成院遺址|吳國禎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玉華宮位於今陝西銅川,原為唐太宗修建的避暑行宮。唐高宗時,廢宮為寺,遺址至今保存良好,成為人們旅遊、懷古之處。其中,肅成院是玄奘譯經、創宗,和最後圓寂之地。

 

玄奘(600-664)赴印度取經的史實,千年來為人們所樂道,數年前,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曾播放《玄奘之路》,介紹玄奘一路到印度(天竺)的歷程,回到長安後翻譯佛經,以及他去世後在歷史上的影響。

 

玄奘到印度九死一生

 

玄奘到印度的歷程,可謂經歷九死一生。這若非有堅強毅力者,是不可能完成的。玄奘西行曾在高昌國(現在的吐魯番附近)受到莫大的禮遇,高昌國王欲留玄奘,以為國師,但玄奘堅持要去印度,完成他的目標。高昌國王最後也改變了態度,給他知曉的西域諸國國王寫了介紹信函。這對玄奘後來的西行一路,有著莫大的助益。

同時,玄奘和高昌國王還約定好,等他回來時要在高昌國停留講經三年,以回報國王的禮遇。多年後,玄奘從現在的南疆回來時,還特意停留了一段時間,等候高昌國王的資訊。可是,那時高昌國已人事全非,玄奘只好作罷。玄奘當年是背著朝廷的禁令西行,等他回到南疆時,還停留等待朝廷對他回國的態度。果然,唐太宗心胸寬廣,不僅沒有對他有所指責,還誇獎了他。這樣玄奘就繼續東行,回到長安。

玄奘在印度不僅學有所成,還取得了莫大的成就和榮譽。曾經有兩個國王因為競相邀請玄奘去講學,還差點發生戰爭。玄奘獲得的榮譽包括乘坐只有國王才能乘坐的大象。玄奘的學問一時沒有對手,當地的人們也百般挽留他。然而,旅居印度17年後,玄奘從未忘記他的目的,取經回國,傳播佛法。

 

玄奘取經回國、傳播佛法

 

玄奘回國後,在長安弘福寺翻譯佛經,還培養了一批翻譯佛經的人才。他還應唐太宗的旨意,寫了《大唐西域記》,介紹在西域諸國的所見。這和唐太宗關注唐帝國經營西域的戰略有關。唐太宗和高宗都為玄奘翻譯的佛經寫了序言。

書法上的名帖(碑)《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中,就有唐太宗和高宗寫的這兩篇序言。《聖教序》中,還有兩篇是太宗和高宗寫給玄奘的信函。兩位皇帝面對玄奘所表現的謙虛和尊重,真不是一般的。時下,學佛者所熱衷的「心經」,就是玄奘翻譯的。

玄奘回國後,建造了大雁塔,以保存其所帶回的佛經。他所帶回的佛經貝葉,至今尚有數片保留在該處。之後會昌毀佛時,朝廷還明定大雁塔要保留下來。

高宗顯慶四年(西元659年),玄奘奉敕帶著他的四個弟子和高僧到玉華寺肅成院翻譯佛經,在四年中翻譯了從印度帶回的佛經682卷,占其生平翻譯總數的大半。

玄奘和弟子窺基創立了法相宗(唯識宗),盛極一時,並對日本、韓國的佛經傳播產生重要影響。玄奘在肅成院開鑿石窟、造佛像,誠心禮佛,留下了親自書寫的金剛座和佛足石碑。

 

玄奘被選為世界文化名人

 

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九,玄奘經過窟前的水溝時跌倒,遂於2月5日夜圓寂。玄奘生於隋開皇20年(600年)。前些年,考古發掘出此溝渠,溝內多唐代遺物,上有石板,說明此處正是玄奘傷脛,終致圓寂之處。

玄奘圓寂後,肅成院是歷代玉華寺的核心,綿延千年。肅成院因玄奘在此譯經、創宗,以及最後圓寂之地,而成為中外佛教的聖地。

玄奘圓寂時,長安百萬人給他送終。唐高宗因為從皇宮每日能見到埋葬玄奘的佛塔,思念不已,於心難忍,而將其搬遷他處。日軍侵華時,曾盜走部分玄奘的遺骨,其中的一些以後到了台灣的日月潭。玄奘曾在印度的那爛陀留學5年,他當年謝絕當地人們的挽留,執意回國,數年前,中國贈送了他部分遺骨給那爛陀的玄奘學院,體現中印的友好往來,也為這一段千年的佳話留下印證。

印度不善紀錄歷史。玄奘到印度時,離釋迦牟尼已經有千年了,佛教在印度已經式微,但還是保存了一些釋迦牟尼的遺址。玄奘回訪了釋迦牟尼的出生、悟道、涅盤處,他把這些都寫在了《大唐西域記》。19世紀英國人考古印度的歷史,就靠玄奘所寫《大唐西域記》中的所記,和實地的發掘,而得以確定和釋迦牟尼有關的遺址,這樣就重構了古代印度的歷史。

玄奘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脊樑,千古或無第二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選玄奘為世界文化名人。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