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長榮集團爭權是錯誤示範|劉端翼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這陣子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兩房子女為遺產及經營權之爭的新聞,天天占據媒體版面。先是大房張國華三兄弟閃電廢掉「總裁」職務,致二房獨子張國無法按照父親遺囑交代接任總裁,又趁張國開飛機執勤去新加坡的當下,拔掉他長榮航空董事長一職,之後又拔除他在長榮海運的董事職位。

看著這場權力風雲,不禁令我想到某部港劇裡明思宗講的話「國家乃朕之國家,天下乃朕之天下,朕一人繫天下之興亡。」長榮雖是一個年營業額千億元、有著好幾萬名員工的上市大公司,但所有這一切都是「張家的」,因為遺囑引發的凌厲攻勢導致影響股價,是「我張家的事」,和社會大眾沒有關係。

不過,在21世紀,一個像長榮這般現代化的國際級公司集團,竟然發生這樣的事情,合理嗎?大家在看此等奇襲大事之餘,別忘了小股東的權益已嚴重受損。

長榮集團由張榮發創立,兩大事業體之一的長榮海運是台灣最大、也是全球第四大船運業者;事業體之二的長榮航空是台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也被專業航空雜誌評比為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之一。整個集團業務網絡遍及全球數百個國家,總資產逾4千多億元,員工數高達兩萬多人。以上種種足證長榮絕對是一個國際級的上市公司。

由張國公開的遺囑可知,老先生在前年底即交代遺願,指定幼子國接班,並將名下財產留給他。然而,老先生過世不滿百日,大房即出手。張家手足攻防時,有沒有想到長榮集團絕大部分公司都是上市企業,所有買了公司股票的人都是股東,你們爭產影響到股價表現,影響到公司未來的表現,乃至於形象,這不只和你們張家有關係。

因此,當長榮航空換董座時,三大法人賣超,外資看張家大、二房之爭,便直觀地認為張國做得好好的,長榮航空經營得不錯,為什麼莫名其妙換人,這樣的股票不賣怎麼行?這個講法聽起來很自私,卻是正確的選擇,因為股東投資或買股票看的就是「錢景」,對於一個沒有錢景的公司當然不用留戀。

在國外,現代化的公司管理都講求代理人制度,也就是專業經理人,這除了讓整個社會階層流動之外,也在培養人才,替公司的永續經營打下基礎。代理人看似在為自己的薪水或股份打拚,卻也造福了整個公司和員工。

從張榮發創辦的刊物《道德》可看出,他擁有如古人「不朽」的觀念。他曾說「台灣有2300萬人,有多少人想看《道德》,就印多少,只要有一、兩個人改變就值得」,他顯然很清楚「張家是有社會責任的」,長榮集團是「公共財」。然而,目前的爭權卻顯示,不管是公司或張榮發留下來的錢財都是「私人」的。

中國歷史提供了很多案例教訓—例如糾纏朝朝代代的繼承問題,從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到現在宮廷戲裡被炒紅的四爺,當我們邊看邊罵古人人性醜惡時,勿輕忽原來新世紀的現代人,遇到繼承問題時還是荒腔走板,和古人沒什麼差別。如果我們還抱著看八卦或局外人的視角看張家風雲,也許意味著,你還沒從歷史事件領悟到心得吧?

 

(作者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