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布局經濟結構調整|劉海潮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大陸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使得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受到格外重視。相對於在反腐領域的高調行為,大陸經濟結構調整是在悄無聲息中推進的,已初步取得不少進展。在此,系統梳理大陸應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一些新作法,有助於更全面地掌握大陸經濟發展的現況。

 

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經過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大陸經濟已從原先高於10%的年增長率,下降為目前的7.5%左右。經過系統調研和充分研判,決策部門認為大陸經濟發展進入了中高速度增長的新階段,對於這一經濟「新常態」只能適應而不能違背,否則將受到經濟發展規律的懲罰。基於這一戰略判斷,大陸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突破口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一是改變唯GDP論的考核體系。在原先強調保增長的發展時期,大陸各級各地政府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度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狀況的核心指標,並將此類資料與官員晉升考評直接掛鉤。在此壓力下,各地政府將拼經濟作為考量政績的重要標準,諸如大拆大建、盲目引進高能耗,或高污染企業成為司空見慣的經濟現象。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違背經濟發展規律,不僅無法實現永續發展,反而帶來不少負面的效應。比如因強拆造成的不公事件激化了社會矛盾,高能耗企業污染造成大陸各地霧霾頻發等等。

這幾年,大陸已開始著力調整GDP至上的發展理念,注重經濟社會環境的平衡協調發展,並在政府績效考核中改變了單純考量經濟發展的作法。由於經濟增長的壓力減小,不少地方政府將綠色環保作為優先考量的指標,對於污染型企業的引入相當慎重。

二是促進各類企業有序發展。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各類企業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在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大陸針對不同企業類型實施差別化的應對策略。

對於大型國企和高科技產業,強調自主創新的重要性,鼓勵這類企業將技術研發作為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對於東南沿海的各類加工企業,中西部地區以各類優惠政策吸引工廠內遷,從而有助於緩解用工困難的問題,比如台資企業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在河南、山西和重慶等內陸省市興建生產基地。

對於各類微小型企業,大陸主動通過減稅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協助其渡過暫時經濟困難時期。此外,為促進內部企業的有序轉移,大陸近年在高鐵、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上取得了明顯進展,這降低了企業遷移和產品銷售的經濟成本。

三是減少大眾消費的後顧之憂。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依靠投資和出口促進經濟增長的作法已難以為繼,還需要發揮大眾消費的帶動作用。然而,大陸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始終存在著消費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陸的社會保障體系並不完善,大眾在教育、醫療和住房價格不斷攀升的壓力下,普遍存在著不敢消費的現狀。因此,近年大陸悄然推進廣泛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將全體居民都納入不同類型的社會保障網內。這種作法的根本目的是盡可能地減少大眾消費的後顧之憂,為消費社會的到來充分做好準備。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經過多年發展,大陸目前外匯儲備高居世界首位,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500強的企業數量不斷上升。這說明大陸在新形勢下有足夠實力參與國際競爭,並主動創建符合大陸利益的國際競爭格局。

一是重組和推薦優勢產業和技術。這些年,在自主創新政策的帶動下,大陸已經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大型企業和技術產品,這成為大陸向海外拓展的依託力量。為了避免大陸企業在海外的惡性競爭,大陸也將高鐵、核電等企業戰略重組,通過企業合併的方式,與相關的國際巨頭展開全球競爭。

同時,隨著大陸高鐵技術的日漸成熟,李克強總理在出訪亞洲、歐洲和拉美等地時,向各國推薦高鐵專案,並邀請對方來大陸親自體驗高鐵的便捷性和舒適度。這些作法有助於大陸的優勢資本輸出,通過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來獲取更大的利益。

二是提升海外資產的保護力度。為確保獲得持續穩定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大陸近年通過收購、兼併等方式,參與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資源開發專案。由於有的開發專案位於種族矛盾突出或戰亂紛爭的地區,中資企業的人員和財產安全經常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一旦發生戰亂甚至會造成血本無歸的慘境,比如在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內戰後,中方參與開發的石油專案就遭到重大損失,因此,大陸在特定地區也開始依靠自身的力量維護當地治安,以確保海外利益的安全。比如,目前非洲南蘇丹80%的石油向大陸出口,為了維護中方石油開採地的社會秩序,大陸在去年9月25日派出700名維和步兵。

三是實施大陸主導的合作項目。為有效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大陸近幾年主動參與不少國際合作項目,並提供相應啟動資金。比如為金磚國家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亞洲投資開發銀行等機構提供資金支援。同時,大陸在世界範圍內尋求經濟合作項目,除了與歐美國家保持正常貿易往來外,諸如中非合作論壇和中拉論壇也提升了雙邊經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目前,大陸主動發起的「一帶一路」戰略已正式啟動,希望能將大陸內部和周邊國家或地區串聯起來,在共同參與合作專案中,實現整個地區的繁榮發展。總之,大陸在推動上述經濟合作專案的過程中,強化了相互之間的經濟依賴關係,這有利於鞏固和拓展大陸的海外利益。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為了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大陸將實現全面小康作為階段性奮鬥的目標。一方面,全面小康意味著全體國民日子好過,實現有尊嚴、有價值的現代生活,盡可能杜絕社會中的貧富懸殊現象。這需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促進資本、人員和市場等要素的重新分配,從而逐步縮小各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全面小康在大陸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早已成為中共執政的重要戰略目標。

2002年中共在16大上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隨後,中共在17大上進一步提升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在目前僅剩5年多的時間裡,大陸需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這是大陸無法迴避的經濟規律。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