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記上海淞滬會戰紀念館|殷壽銑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細數抗戰期間,中日雙方共發生22次大型會戰,其中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戰役。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這場發生在1937年8至11月間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投入了100多萬軍隊。這場戰役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速戰速決的美夢,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影響深遠。

2001年建成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坐落於上海市寶山臨江公園內,從遠方瞭望,就可以看到一座類似黃鶴樓式的紀念塔。紀念塔寶山塔高53.6公尺,與紀念館塔館合一,共計12層,這裡就是當年淞滬會戰的主戰場。公園裡,抗戰舊址紀念碑寂寥地躺在草坪上;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所建造的和平之鐘,也聳立在一旁,彷彿在提醒著後人,切勿忘記過去那段艱苦的抗戰歷史。

雖然大家習稱八年抗戰,但自「一二八事變」開始,上海人民即展開了一場長達14年的抗日鬥爭。場館的一樓第一展廳,以時間序列為主軸,展出《抗日戰爭與上海》影像資料、文物與圖片,細數從1931年以來的上海抗日史,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到1937年8月13日起的淞滬會戰。

第二展廳則介紹《淞滬抗戰史事》,以大量的聲光效果及多媒體的技術,讓參觀者心理產生巨大衝擊,其中「小英雄方塔就義」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陽家橋小學學生夏秋生懷著國仇家恨,在方塔牆上寫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後被日軍生擒,投入河中,後被家人救起,但日軍再度前往其住處,把他帶到方塔牆前,以刺刀活活死,年僅12歲。在今日上海中山小學內,夏秋生的雕像,陪伴著抗戰歷史,不被遺忘。

在上海對日抗戰期間,發生了4次日軍對平民的屠殺。第一次是1937年8月23日,日軍在羅涇登陸後,屠殺聞家宅,更有孕婦胎兒被日軍從腹中挑出砍頭;而石家宅男女集體以鐵鍊綑綁,活活燒死;在不到100天的時間內,屠殺平民2千餘人,佔總人口的八成。第二次屠殺在1937年的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以槍刺、砍頭、肢解了千餘名老百姓,所謂「在金山衛,每家都有一本血淚帳」。第三次屠殺在1940年4月14日,日軍在青浦地區展開為期13天的大屠殺,許多村民被日軍當作活靶進行射擊練習,死傷無數,許多鄰近村莊成了「無人村」。第四次大屠殺在1940年7月,崇明地區「周圍數十里,已成一片焦土,全縣精華,悉遭焚如」,村民遭到集體殺害,最小者只有3歲。這些史實在紀念館內完整地呈現。

走出紀念館,在館內被壓抑的情緒,有被瞬間釋放的感覺,沿著「淞滬魂」主題牆走下來,刻畫著上海抗戰的各種場景映入眼簾,再往下走,「淞滬軍民抵抗日軍侵略」的大型雕塑,標誌著當代中國人民依然堅強的抵抗外侮。忽然覺得,看著在公園內悠閒散步、運動的人們,讓我們更加緬懷過去那段血淚的歷史。

今年1月,上海大規模地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了研究淞滬抗戰史的活動,並決定於今年內出版一系列的專書與影視作品。

此外,該館在去年10月開始一系列的擴建工作,希望把淞滬抗戰紀念館提升為「淞滬抗戰歷史展示中心」、「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淞滬抗戰歷史研究基地」,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現過去那段屬於中華民族的、屬於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抗戰歷史。70年過去了,對日抗戰的歷史依然不朽,中國人在外敵前展現的精神,仍舊不屈。

 

(作者係青年社運工作者)